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2024-01-19     求是網

原標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供求矛盾,更好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產學研融合涉及主體多、鏈條長,如何激發活力、增強合力?在江蘇江陰市採訪時,「一根繩」的故事帶給筆者不少啟發。

2020年,南京理工大學在江陰啟用新校區,鼓勵科研人才深入企業開展合作。幾年間,產學研深度融合催生不少創新成果,其中就包括學校與江陰法爾勝泓昇集團共同研製的「高強繩」——碳纖維索。這種新材料比傳統鋼索重量更輕,抗疲勞、抗腐蝕性能更好,如今已應用於多座新建橋樑項目。

產業創新的澎湃動能,來自科技創新這個驅動引擎。上世紀80年代,「星期天工程師」在江浙一些地區興起,企業紛紛邀請上海的高技術人員傳授先進技術,奠定了當地製造業的基礎。同樣是這個思路,江陰堅持產學研緊密合作,近年來與多所高校共建技術轉移中心,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不但推動紡織、鋼鐵等傳統產業推陳出新,也助力風電光伏、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可見,產業發展離不開「學」和「研」的基礎支撐。如果把產業比作大樹,科研探索就像根脈,根扎得越深,樹長得越茁壯。反過來,「學」和「研」,也離不開產業這個「應用場」。只有把科研成果從實驗室「搬」到生產線,才能檢驗其應用價值,更好指導下一步科研實踐,技術和產品也只有完成從「書架」到「貨架」的轉變,才能真正惠及千行百業,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應當看到,當前產學研深度融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科技創新供給看,科研成果轉化率還不夠高,大量創新資源尚未形成現實生產力。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2022年我國科研單位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13.3%,高校僅為3.9%,有待進一步提升。從產業創新需求看,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製造業中占比超過80%,廣大企業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需求迫切,需要依靠創新提升競爭力。

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供求矛盾,更好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一方面,在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要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比如,南京理工大學設立江陰校區之初,就注重在學科專業布局上與當地產業高度契合,既為企業提供建模仿真、基礎研究等支持,也鼓勵科研人才到產業一線找課題、解難題、補短板,精準對接產業所需。另一方面,在產業創新「最後一公里」,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比如,通過在企業設置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等方式,加強企業創新要素支撐,以市場為導向指引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方向,提高成果轉化質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部署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暢通產學研合作鏈條,構建協同高效創新體系,激發創新要素集聚效應,創新源泉將更加充分涌流,持續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b5bd71ef23a71ef42044e9d735da9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