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球迷心中,歐洲杯的成色高於世界杯。它不僅代表了歐洲各國足球的最高水平,甚至一度代表了國際足球的最高水平,世界盃和歐洲杯相比,不過是更熱鬧一點罷了。
但近年來,4年一屆的歐洲杯似乎逐漸在失去往日的光彩。幾個小時後,德國慕尼黑安聯球場便將迎來本屆歐洲杯的首場比賽。但從國內的社交媒體上看,曾經高光的歐洲杯處於沒人期待、沒人討論、沒人關注的狀態。
是足球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成色下降,菜雞互啄
全球業內普遍觀點認為,2016年歐洲杯,是歐洲杯滑坡的起點。那年,歐洲杯由原本16支球隊參賽增加到24支球隊。
這個決定是歐足聯在2008年就作出的,當時歐足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一歷史性的決定將給那些中游球隊更多的機會」。
事實上,杯賽擴軍的確能為弱旅提供亮相的機會,強隊也能更輕鬆地通過預選賽進入決賽階段。更多的球隊參加,更多的比賽,也能讓舉辦國以及全歐洲在歐洲杯期間獲得更大的利益回報。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歐洲杯在擴軍到24支之後,比賽場次增加了20場,更多的場次帶來了更多的收入,這屆歐洲杯營收高達19.16億歐元,比2012年歐洲杯整整多入帳5.71億歐元。
而在2020年歐洲杯(實際上是延期到2021年進行)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仍然帶來了25億歐元的收入。
看上去是個多贏的買賣,不虧。
但擴軍並不是沒有隱患,比賽的質量下降了。過往競爭激烈從第一場開始就需要全力以赴的比賽,變成了每個小組都存在「魚腩」,小組第三名都有可能晉級16強的局面,這令歐洲杯小組賽階段的比賽淪為「雞肋」。
不得不說,葡萄牙的確是2016年歐洲杯擴軍的最大贏家之一,小組賽3場一場沒贏,憑藉小組第三名晉級16強,最終還拿到了這屆歐洲杯的冠軍。
2016年歐洲杯葡萄牙奪冠。圖/中新社 胡金喜
正因為擴軍帶來的賽制改變,小組賽階段平局帶來一分的價值遠高於此前的平局價值,這就令球隊在小組賽階段往往更加謹慎,在以出線為目標的驅動下,戰術執行也更加嚴格,防守更加專注,這並不代表歐洲杯的競技水平在下降,但是觀賞性卻是實打實下降了。
在當年,歐足聯面對擴軍質疑時曾拿出過在2004年歐洲杯中奪冠的希臘舉例,認為擴軍能讓希臘這樣的球隊有更多展示的機會並且成為黑馬。
但現實卻很骨感,在歐洲杯擴軍後,無論是2016年的冰島、威爾斯,還是2021年的丹麥,它們都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魚腩」球隊。而那些真正的「魚腩」球隊,真的在歐洲杯實現了就是來走個過場的任務。
即便是2016年擴軍後,全世界都看到了歐洲杯的疲態,但歐足聯仍然希望效仿世界盃再次擴軍,並提出希望能把歐洲杯擴軍到32支球隊的計劃。歐足聯目前有55個會員協會,如果擴軍到32支,意味著將有58.18%的球隊可以出現在歐洲杯正賽上。
屆時,歐洲杯的成色將再次下降。
歐洲的足球水平在下降?
和擴軍相似,部分球迷同樣認為歐洲的足球水平在下降,所以導致歐洲杯的熱度不如曾經。
不妨從2002年韓日世界盃之後的世界盃冠軍來梳理,獲得冠軍的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阿根廷,從這樣來看很難得出歐洲足球水平在下降的結論。
僅從球員本身的能力來看,歐洲足球的水平因為職業聯賽的水平提高,並未減弱。但對於部分歐洲國家來說,的確在國家隊層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這本身源自歐洲足球發展到如今的樣貌,曾經的歐洲足球各國立足本土,好苗子從本土湧現後進入歐洲優秀聯賽發展。隨著歐盟的發展,如今已經完全變了,優秀俱樂部的球探遍布這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各國優秀的年輕運動員早早便被納入豪門俱樂部的青訓體系,這保證了他們能接受到世界最高水平教練員的指導。
全世界最優秀的足球教練員已經不在各國的國家隊中,而是在歐洲頂級俱樂部中。這源自俱樂部的比賽更多、曝光度更高、商業回報也更高,對教練員來說獲得的價值認可度也更高。
按照常規認知,高水平運動員在高水平教練員的打磨下,自然會獲得更高的提高和成長。但各支俱樂部的風格、打法、戰術安排並不統一,球員在球隊和場上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當這些球員回到國家隊的時候,並不一定可以打出精彩的配合,呈現出色的比賽。
在業內有個觀點認為,俱樂部的教練員主要工作是制定戰術並且拿下比賽,而國家隊的教練員的主要工作則是「玩人」,單純的飛行集訓,很難提供給球隊更多有效的戰術安排,能否捏合起來球隊形成合力,便成為國家隊主帥的重要工作。法國國家隊主帥德尚便是這樣成功的,而前比利時主帥馬丁內斯則是反例,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2016年歐洲杯中比利時被威爾斯淘汰。圖/中新社 胡金喜
歐洲俱樂部的崛起,還為歐洲杯帶來了更多的不利因素。強度和對抗程度更高的聯賽讓球員的疲勞程度加大。歐洲杯的時間雖然在歐洲聯賽結束之後,但仍然有不少高水平運動員因傷無緣歐洲杯。
以今年歐洲杯為例,如果說西班牙的加維、奧地利的阿拉巴、法國的盧卡斯·埃爾南德斯早早就因傷告別歐洲杯不算意外的話。
義大利的扎尼奧洛、斯卡爾維尼、貝拉爾迪、阿切爾比、烏多吉等人的相繼受傷,幾乎讓衛冕冠軍無米下炊。
更離譜的是荷蘭,就在歐洲杯開賽前一周,中場大將德容、庫普邁爾斯和前鋒布羅貝,以一天一個的節奏傷退。使得荷蘭主帥科曼一邊大罵俱樂部用人太狠,一邊打著國際電話四處搖人。
這些情況都讓部分參加歐洲杯的國家無法以最出色的狀態示人。
中年人熬不動,年輕人不想熬
歐洲杯和世界盃相比,無法呈現過多的「病毒式」傳播,這讓其的影響力只能影響真正想看球的人,難以形成破圈效應。
對於中國球迷來說,歐洲杯熱度降低的最核心的原因還是無法跨越的時差。此前的卡達世界盃,雖然同樣有時差,但是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還是要稍好於在歐洲本土舉辦的歐洲杯。
以卡達世界盃為例,小組賽有北京時間晚上18點、21點、23點多個檔期,全部64場比賽中有幾乎一半的比賽安排在這個檔期內。
而本屆德國歐洲杯,全部51場比賽,只有7場是在北京時間21點開球,其他的44場全部是0點或凌晨3點鳴哨。
如今的世界足球,因VAR技術的介入帶來的超長補時,使得一場足球比賽的凈時長變得更長,這對於中國球迷而言更殘酷了一些。
倘若歐洲杯足夠好看,哪怕次日渾渾噩噩,老球迷也會覺得過癮值得。但情況恰恰相反,熬了半宿看菜雞互啄,中場休息時在沙發上睡著才是常態,這並不會讓球迷感到過癮,反而令自己顯得愚蠢。
歐洲杯不再吸引中國球迷也是事實。以某外賣App的數據為例,2021年歐洲杯期間,晚間的外賣訂單增長率低於10%,酒吧的上座率增長也低於15%,這和此前相比大大降低了。
2008年,中國球迷在歌廳觀看歐洲杯決賽。圖/中新社 李京生
社交媒體和其他娛樂方式的興起,讓年輕人的選擇變多了,足球不再是年輕人最為追捧的娛樂方式,踢足球不是,看足球自然也不是。這就讓歐洲杯在國內面臨著,中年人熬不動,年輕人壓根就不想熬的窘境。
幾年前,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俱樂部主席弗洛倫蒂諾曾對媒體表示:「如今的年輕人不愛看足球了,足球到2024年就死了。」
如今,2024年到了,歐洲杯如約而至,足球似乎還活著。
作者: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