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刊CA:癌症倖存者的權威生活指南!

2022-04-30     奇點網

原標題:神刊CA:癌症倖存者的權威生活指南!

一提到身邊某某確診「癌症」,那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惆悵。即使在醫療技術發達的美國,癌症也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截止到2019年1月,美國共有1690萬癌症倖存者,占總人口的4.8%[2]。

事實上,我國也已是癌症大國,僅2016年,新增癌症病例就有406.4萬,新增癌症死亡病例241.3萬[3]。同時,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生活習慣的改變、篩查提高癌症的早發現、現有治療方案的改進、靶向和免疫治療的開發等因素,可預見的是:癌症倖存者群體的規模將持續增加[4]。

在絕大多數癌症無法根治的現實面前,「與癌長期友好共存」是癌症患者不得不面對的選擇。以往的實驗室和臨床觀測數據表明,在患者確診癌症後,諸如 飲食、身體活動、肥胖、飲酒等,都是能夠影響癌症復發率和癌症倖存者生存時間的風險因素。

因此,如何持續干預危險和復發的可改變因素、提高癌症倖存者長期健康的生存時間是癌症研究領域、癌症患者、患癌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焦點。

近日,由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牽頭組織撰寫的第三版《美國癌症倖存者營養和身體活動指南》發表在「醫學神刊」《臨床醫師腫瘤雜誌》(CA)上。通過梳理和分析自2012-2020年發表與癌症相關的系統文獻綜述、薈萃分析、隊列研究匯總分析和大型隨機臨床試驗等數據,新版指南明確指出癌症倖存者保持長期健康生存最重要的兩個可改變因素是:持續的健康飲食和積極的身體活動。及時更新的新版指南將為醫生、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權威的科學指導,對提高癌症倖存者長期健康生存時間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文章首頁

ACS在2006年發布了第一版指南,並在2012年更新發布了第二版指南。2022年新版指南與前2版指南不同點在於: 更新後的指南為人體測量參數、身體活動、飲食和酒精攝入量提供了針對不同癌症和基於證據的建議。該指南的目標是:減少癌症復發、延緩新發疾病、及降低癌症特異性和總體的死亡率。

更新後的指南著重從飲食和身體活動角度提供了癌症倖存者的通用建議、針對個人的癌症預防建議以及14種特定癌症生存率與肥胖、身體活動、飲食、飲酒關聯性的全面總結。

2022版癌症倖存者營養和身體活動指南要點

1. 癌症倖存者的通用建議

(1)在癌症確診後, 應儘快開展營養的評估和諮詢。目的是預防或解決營養缺乏、保持肌肉質量、妥善處理因治療導致損害機體營養狀況的副作用。

(2) 在癌症確診後, 應儘快開展身體活動的評估和諮詢。目的是幫助患者做好治療準備、提高耐受和響應治療,並控制一些癌症相關症狀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

2. 改善癌症倖存者長期健康生存和可能提高生存期的建議

(1) 避免肥胖,通過飲食和保持或增加肌肉質量的體力活動。

(2) 參加規律的體育活動,需考慮癌症的類型、患者健康狀態、治療方式、症狀和副作用等因素。

(3)遵循符合營養需求且始終如一的 健康飲食模式以及預防慢性病的建議。

(4)遵循美國癌症協會指南的一般建議, 預防癌症的飲食和體育活動可降低新發癌症的風險。

3. 針對個人的癌症預防建議

(1) 實現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將體重保持在健康範圍內,避免在成年期間的體重增加。

(2) 多運動

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鍛鍊(如快走、瑜伽、騎自行車等);或75-150分鐘的劇烈運動(如跑步、游泳、網球運動等);最理想的狀態是努力達到或超過300分鐘的時間上限。

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進行至少1小時的中等強度或高強度活動。

多動少坐。

(3) 遵循所有年齡段的健康飲食模式

健康的飲食模式

1)選擇營養含量高的食物,這有助於實現和保持健康的體重。

2)多吃各種蔬菜(如深綠色、紅色、橙色蔬菜)以及富含纖維的豆科類食物(如豆類和豌豆)。

3)攝入足夠量水果,尤其是各種顏色的完整水果。

4)多吃全穀物食物。

特別指出限制或不包括在健康飲食內的模式

1)紅色肉類和加工肉類。

2)含糖飲料。

3)高度加工食品和精製穀物產品。

(4)最好不要喝酒

即使選擇飲酒的人士,也應限制飲酒量: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

此外,該指南全面總結了 4種可改變因素(肥胖、身體活動、飲食、飲酒)與14種特定癌症生存率之間的關聯性(見表格1,點擊查看大圖)。該指南為醫生制定精準和人性化的建議提供了證據支持。

該版指南在結尾部分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比如包括分析方法偏差在內的各種因素會帶來不可忽視的結論誤導。同時,在一些不太常見或生存率極低的特殊癌症,該版指南闡述的信息過少或空白。因此,需要持續性的支持開展相關課題和研究,以獲得更加有用和全面的信息。

此外,癌症患者伴隨自身身體的改變,將不可避免引起心理層面的波動和變化。然而,該版本指南未能提供癌症患者確診後心理因素與生存率關聯性的評估和數據。家庭、社區和臨床環境因素將極大地影響患者的行為。因此,全面考察這些因素對制定和有效執行相關建議至關重要。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我國癌症呈現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5]。如何降低癌症發病率及提高生存率,將是任重而道遠。最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抗癌成功的例子,如長期無病生存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堅定信心、積極樂觀、科學有效的預防癌症復發、減少新發疾病、延緩疾病進展和提高生存質量。祝福每位癌症倖存者都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不平凡之路。

參考文獻

1.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2022 Jan; 72(1):7-33. doi: 10.3322/caac.21708.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Treatment & Survivorship Facts & Figures 2019-202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9.

3. Rongshou Zheng, Siwei Zhang, Hongmei Zeng, Shaoming Wang, Kexin Sun, Ru Chen, Li Li, Wenqiang Wei, Jie H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NCC, 2022. March 9, 2022; 5: 38. (In press)

4. Miller KD, Nogueira L, Mariotto AB, Rowland JH, Yabroff KR, Alfano CM, Jemal A, Kramer JL, Siegel RL.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9. CA Cancer J Clin. 2019 Sep; 69(5):363-385. doi: 10.3322/caac.21565. Epub 2019 Jun 11.

5.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 May; 71(3): 209-249. doi: 10.3322/caac.2166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a07bf7361d40e225f9b2a9e57916b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