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中山路老郵局

2019-10-04   青島城市記憶

你還記得中山路上的老郵局嗎?曾經的德國麵包房,那座百年老建築,標準的歐式原版本!這座圓形角樓記得門窗還是拱懸,好象還有五彩玻璃,按照郵局的行業綠色標識,門窗內部設施也是皆為綠色。

中山路郵局1978年電影截圖

中山路郵局1978年電影截圖

那個年代,物流不發達,每日在並不大的店堂內,收發信、物的總是人流不斷!這座百年老建築的消失應歸罪於『百盛的來臨』!老洋樓的破壞和消失(風水——『風格』的破壞),與中山路的衰落,有其直接原因! 

這座由麵包師阿米恩·奧托(Amin Otho)在1912年建造的商住綜合樓,位於中山路與湖北路路口西側,大樓建築面積3192平方米。其轉角處聳立的那座蘑菇狀的漂亮圓頂塔樓至今或許還會有許多青島人記得。它與隔街而望的德國海軍俱樂部曾構成了中山路上別致的城市景觀。建築的一層和地下室是奧圖烤制並對外出售麵包的商店和作坊,為烤麵包而設立的地下室有608平方米,二三兩層則是用於出租的公寓或短期居住的旅店。

大樓在1914年日德戰爭中曾經受創的老照片

1920年前後,德國人阿諾德·曼德勒(Anorld Mandler)在此開設了一家咖啡館,他過世後,餐館由富勞塞爾(Athur Flossel)接手,並改為富勞塞爾咖啡(Café Flossel)西餐廳。除了咖啡和西點,富勞塞爾還提供純正的德國啤酒和牛排。

在德國學者馬維立的記憶中,從1920年開始,這座咖啡麵包店一直由德國人經營。在馬維立小時候,他很喜歡去咖啡館喝帶煉乳的巧克力。

老照片中,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餐館入口上方「Flossel」的字樣。據【《青島糕點食品發展史》中記載:青島第一家西點廠是德國人富勞塞爾(也譯作富勞斯)開辦的。富勞塞爾麵包房也經營西餐,有啤酒機,梁實秋說「他的牛肉最好,輔以鮮啤酒」。】是否青島第一家西點廠缺乏考證,但可以想像大腹便便的佛勞塞爾店主還在裡面一邊喝著純正的德國啤酒,一邊招呼著慕名而來的顧客,和煦的陽光透過石頭砌築的大窗照入店堂,三三兩兩的客人,靠窗而座,悠閒地喝著咖啡,欣賞著外面的街景。中山路上,一輛老爺車停在路邊,路人正匆匆走過,遠處的路中,一隊士兵正列隊向南走來……

1930年代初執教於國立山東大學的梁實秋曾多次在此用餐。三十餘年後,已經去往台灣的梁在其散文《憶青島》中描述說:「德國人富勞塞爾在中山路開一餐館,所制牛排我認為是國內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塊牛排,煎的外焦里嫩,切開之后里面微有血絲。牛排上面覆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幾份炸番薯。這樣的一份牛排,要兩元錢,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領略樊噲飲酒切肉之豪興……富勞塞爾店主善飲,我在餐廳之間看他在酒桶之前走來走去,每經酒桶即飲一杯,不下七八杯之數,無怪他大腹便便,如酒桶然。

1947年,該樓成為郵政儲金匯業局青島分局,主要辦理存款、貸款、匯業務。1950至1990年代,則一直為中山路郵局。

老照片左側遠處的圓頂塔樓清晰可見

同一位置的老建築在1993年和2003年的兩次大的改造中老建築全部拆除,這一段中山路已失去了當年風采。

1993年拆除郵電局的老建筑後,原址新建了百盛大廈。

1993年,因建造某商業大廈,這幢漂亮的建築和與其有關的所有故事無奈地定格在了這個瘋狂的破壞年代,成為了青島永遠的遺憾,但在許多青島人的看來,它或許會與中山路,與曾經發生在這條街道上的生活故事永遠的印刻在人們的內心深處……

對今天的中山路思絮萬千!中山路動了五六處『大手筆』!毀掉了多處極其珍貴的、不可複製的、非常漂亮的、設計獨特的原版『老歐建』!是啊!青島從前有個說法:青島的建築沒有重樣的!後來,千篇一律的『火柴盒』遍天下……

現在同一位置,曾經的老建築已是永遠記憶

人類既是建設者,也是破壞者!智慧與愚昧並存……

永遠的Café Flossel,永遠的老郵局,永遠的中山路……

本文文字編輯參考自文史學者王棟、minibee的博客及網絡,老照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