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都吃不上了,你追什麼詩和遠方?貴州乞討騎行男的一些思考

2020-10-18     若有所思CS

原標題:飯都吃不上了,你追什麼詩和遠方?貴州乞討騎行男的一些思考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2020年10月17日,貴州遵義,一段騎行男路邊乞討遭路人怒懟的視頻引發熱議。

視頻中,一位穿著長途騎行服的男子坐在路邊乞討,被一位女士怒懟。

這名女士稱自己兒子問她為什麼該男子不工作,因此女士上前指責該男子傳遞錯誤價值觀。最終,該男子收拾好東西,一言不發的離開了。

視頻里是一個媽媽看到一個疑似騎行人在路邊乞討,兒子問媽媽:「他為什麼不工作?」,隨後媽媽怒懟乞討者。

關於這個視頻,有很多網友提出質問:

年輕體壯的年齡,不好好工作掙錢,玩什麼騎行?你四肢健全你要什麼錢?
年紀輕輕的不去工作,給年輕人做錯誤的示範,你讓這些孩子們怎麼學習你?
你如果真的是騎行人,錢都沒有了,飯都吃不上了,你還追什麼詩和遠方?

很多網友覺得:沒錢了還乞討,簡直是給社會增加負擔;有夢想是好的,但也要有經濟條件來支撐。

這讓我想起前一陣子很火的一句話:星辰大海需要門票,詩和遠方路費很貴。

作為一名經常在路上的旅行體驗師,我深有感觸,想在這裡說說我的一些思考。

視頻里騎行人一身嶄新的騎行服,騎行帽,價格不菲,還有捷安特的露出,也許是植入廣告或贊助。

而且騎行人白白嫩嫩,完全看不出在路上風霜的樣子。

「你就是個騙子!」 別怪那個媽媽有這樣的怒懟。大家憤怒的是,這個乞討的騎行人,真的是給年輕人做錯誤的示範。

所有風光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付出。這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除非你是個富二代,除非你家裡拆遷分了好多錢,除非你買體育彩票中了大獎......

但是也不要小看富二代,他們的努力,是你背後看不到的。我有很多朋友,家境都很好,但是他們的努力和對自我的修養,不是普通人能及。

因為喜歡旅行和攝影,這幾年我在機票上的投入,已經不計其數,還有各種攝影器材的投入,單眼相機,各種鏡頭,存儲卡,三腳架,無人機,穩定器等等。

其實任何的愛好,都需要物質的支撐。

記得我有一陣子喜歡游泳,買了游泳衣、游泳鏡、辦了一張游泳館的年卡;有一陣子喜歡戶外,買了帳篷、地墊、登山鞋、戶外包、衝鋒衣、衝鋒褲;有一陣子喜歡打羽毛球,買了羽毛球拍,羽毛球鞋,運動衣,辦了羽毛球場館的幾次卡。

閨蜜喜歡潛水,置辦了潛水的一身行頭,花錢考各種潛水證,每年都會買機票去一次潛水勝地,看看不同的水下風景,仙本那,詩巴丹,薄荷島,蜈支洲島等等。

如果沒有物質的支撐,暫時不能去實現你的各種愛好。那麼,讀書和健身,最小的投入有著最大的回報。

讓自己學富五車,讓自己有傲人身材,並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先讓自己優秀了,機會和人脈,便會找到你。

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很多賣慘的視頻或直播,主人公穿著一身髒兮兮的破爛衣服,頭髮像是幾個月沒洗了,臉也是幾天沒洗了。

他們拖著一輛自己改裝的自行車或者三輪車,一邊走在去拉薩或者阿里的路上,一邊直播說:「大哥大嫂們,路過的朋友們,刷到這條視頻的寶寶們,打個賞吧,幾天沒吃飯了。」

還真有人打賞支持,很多人覺得很可憐,也有的是為了羨慕他的自由,也為了怕高反而去不了的西藏,也為了他的詩和遠方。

我總是默默的滑過,心裡想著,這不是網絡乞討麼?

而其中有些人,只是「賣慘」。也許他的真實身份,比打賞的你有錢多了,這只是他的一個人設。

如今有一些年輕人好吃懶做,不想朝九晚五去上班,看到這樣直播賣慘的視頻,會想著「我多的是時間,也許也能以這樣的方式掙錢旅行。」

但是這樣放下自尊的旅途,和沿街乞討有區別麼?

旅行,需要時間,更需要經濟的支撐。車票,火車票,機票,住宿,一日三餐,哪樣不要錢?

當然,你也可以窮游。看過很多人的畢業旅行或者間隔年。他們規劃好時間和路線,然後從容上路。

可以徒步騎行,也可以住60元一晚的青旅,可以吃路邊攤,也可以一件衝鋒衣保持乾淨整潔很久不換。那是屬於人生不一樣的體驗,也是不會後悔的體驗。

以前看過一本書,一個女孩子「從西藏到成都,70多天的日程,她只用了83元,並且未曾一次解開衣扣。」一路搭車,還寫了很多好玩的故事。這女孩,名為張小硯。

但你知道,這樣的搭車,是把自己陷入了何等危險的境地?人品好沒有遇見壞人,可萬一呢?

有一本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的長篇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1957年的小說,相信很多人都讀過。

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結構鬆散,斷斷續續,描寫一群年輕人荒誕不經的生活經歷,反映了戰後mei國青年的精神空虛和渾渾噩噩的狀態。

這本書,算是窮游的始祖,影響了相當多的一批年輕人。

其實我的身邊,有很多常年旅行的朋友。有辭掉公務員去旅行的,有辭掉教師職業去旅行的,也有辭掉百萬年薪去旅行的。

但不要以為他們都是一時衝動,一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因為能堅持下來的,都有自己的謀生技能。那些不能堅持的,也許在過了一些日子以後,回到了正常朝九晚五的軌道。

誠然,這個世界有不同的活法,選擇一條不平凡的路,就會承擔一些不為人知的辛酸。

「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前提是,你得有路費。

而且,你得有思考有領悟,你的生活模式和思維,如果不轉變固有思維,就應了那句:「走再遠的路也只是郵差。」

留言區,來談談你的看法。

另:配圖是目前已旅行為生活五年的我,各種在路上。

關於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一枚/環球旅行家/到達南北極/旅遊自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SW7PHUBeElxlkka42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