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以北130公里,有條「陝西最美空中通道」,平均海拔1300米

2019-10-31     黃小黃走陝西

自駕游成為主流旅行方式,真的是有道理的。方向盤在手,說走就走,那種自由和便利,其他任何旅行方式都給不了。所以黃小黃一家才開始自駕探索沒多長時間,就已經愛上了這樣的出行。

在一次去陝北延安、榆林的途中,無意中離開高速,走了國道,闖入了一條絕美的「空中通道」。整條道路與包茂高速是平行的,呈南北方向,但卻是在群山的脊樑之上穿行,平均海拔達1300多米,沿線還有許多旅遊景點。

這條路就是起自銅川金鎖關鎮、經過宜君縣城、通往延安黃陵縣的210國道路段,民間把這條國道通過的山脈稱之為「宜君梁」

連接關中和陝北的天橋

黃小黃就把這條路稱之為「210國道宜君梁段」吧。

宜君梁實際上是陝甘很有名的一條山脈——子午嶺的東支,覆蓋宜君、銅川、耀縣,最高峰為宜君哭泉廟山,海拔1734米。

子午嶺,聽名字就知道,山脈最大特點就在於走向與子午線一致,是正南正北的。宜君梁作為子午嶺的一部分,也具備這一特點。如果從空中俯瞰,宜君梁就如同一條巨龍般臥在銅川與延安之間,山樑上有一條大道,那便是210國道。

這條道路全長約三十多公里。在修建國道以前,樑上已有大道,自古以來便是長安北去邊關的必經之路,為南北交通咽喉。

國道修建之後,這裡更是成為車水馬龍的世界,尤其是高速通車之前,所有的拉煤車、送貨車都要從這裡通過。

高速開通之後,這條國道變得清靜起來,宜君縣把它重新美化一番,變成了一條自駕旅遊公路。

穿古關,過山城,飽覽北國風光

儘管只有三四十公里,但這條路沿線的景點可真不少,先放一張宜君縣的旅遊圖,基本上以210國道為交通主軸線的。

黃小黃一行是由北向南,從黃陵縣抵達宜君,穿越了宜君梁。

先後途經的景點有:戰國魏長城遺址文化園、宜君古驛、宜君縣城、北國風光瞭望台、哭泉梯田、金鎖關

實際上,在沿線不遠的地方,還有玄奘手植娑羅樹、淌泥河石窟、廟山等,因為是突然闖入了這條公路,沒有提前做攻略,所以都錯過了。

還有戰國魏長城、宜君古驛,因為同行的家人不感興趣,也都沒去,回想起來,還覺得遺憾。現在就說一下去過的幾個地方:

1、宜君縣城

宜君縣城是一座山城,在宜君梁的中段,分為上城和下城

上城是指縣城「龜山」頂端,有數十畝平地,是宜君歷代縣衙的駐地。龜山東側腳下,是縣城的中心街,這裡是下城

整個縣城依山就勢,高低落差達100多米,又因為是在山樑之上,有種孤絕凌雲的飄逸感。如果是雨霧天氣,這裡的人們坐在樑上看風起雲湧,一定特有感覺。或者是入夜時分,挑一座高峻的山峰遠望縣城,十里燈光浮於雲端,一定有「天街」的即視感。

不過這都是臆想,我們既沒有航拍設備俯瞰山形地貌,也沒有在縣城停留探索街巷人文,只是在縣上匆匆用了午餐便繼續前行。

2、北國風光瞭望台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可以停車看風景的地方,時也較為開闊,可以看到山脈間夾雜著平川,梁峁起伏的地形。

既像山,又像黃土高原的土坡坡,也許這就是陝西北部山脈的一種特色。宜君產核桃,周邊有很多農民用麻袋裝著干核桃在這裡售賣。

3、哭泉梯田

也就是前幾年被媒體炒得很火的「上帝的指紋」,沒有專門去尋找,卻在這條路上偶遇了,當然要去看一看。

景區入口

哭泉是一個鎮,名字與「孟姜女」有關係。傳說當年孟姜女尋夫回來,路過這裡又渴又累,找不到一點解渴的東西,心裡又傷心,於是就嚎啕大哭,上蒼憐憫她,於是天崩地裂,地下冒出一股清泉,這就是「哭泉」。哭泉鎮也由此而得名。

再來說哭泉梯田,說是「梯田」,其實並不是「田」,而是旱地,種植的也不是水稻,而是玉米。最美的時候應該是春季,農民播種時,用地膜覆蓋地塊,遠遠望去,層層疊疊,在陽光的照耀下如漫山涌動的波紋一樣。

而在秋季,則是金浪涌動,比起南方的梯田,自然是遜色很多。

4、金鎖關(六郎雄關)

到了金鎖關,離出口就不遠了,再往南走便是關中平原。由於這裡山勢險峻、山谷狹窄,又處在扼守南北的咽喉要道上,於是便成歷代兵家必爭的重要關卡。

金鎖關又叫「六郎雄關」,紀念的是楊家將中楊業的長子楊延昭,據傳宋遼年間,金沙灘一戰楊業罹難後,楊六郎殺出重圍,率殘部退到了金鎖關,在這裡屯兵休養,繼續抗遼,在宜君留下了六郎洞、六郎棋盤、楊坪等遺蹟和大量的民間傳說。

山勢陡峭

山下有溪流

似乎是野生啤酒花

總的來說,這條路線看點很多,既有自然風光,也有人文歷史,很值得一游。

國道路面平整寬闊,路況很好,自駕或摩旅都很適宜。

如近期需要從西安駕車去陝北,不妨在宜君梁段換換路線,不要走高速,走一下這條國道。

路線:西安——包茂高速——金鎖關收費站——210國道——宜君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x4IW4BMH2_cNUgMs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