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 Gloria
《女兒們的戀愛3》邀請到的嘉賓非常有看點,有戀愛小能手蕭亞軒和她的帥氣小男友,還有因《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熱的金晨及「男友」張繼科等等。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節目開播以來,居然是 「金晨和爸爸的相處模式」,越過甜蜜的愛情直接上了熱搜。
只因為他們的相處模式實在太過真實,無數網友留言:「跟我和我爸一樣樣的,想哭。」
金晨坦言:「我和爸爸吵架的頻率還挺高,因為我總覺得他不了解我。 」
她和爸爸的關係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 「故意 不接爸爸電話,故意 不回爸爸簡訊, 對爸爸屏蔽朋友圈,更因為爸爸以為她好為由向她身邊的朋友打聽情況 」而覺得 很不舒服。
談起女兒,金爸爸也覺得委屈:「我沒給她距離,她給我距離,很多事都不回我,問了也白問,但是問了吧,她看到了,我心裡就安慰。」
這不是第一次在節目裡,感受金晨和爸爸的相處模式。
看過早些年,金爸和金晨合跳舞蹈《雪絨花》的視頻。
雖然金爸是舞蹈老師,但畢竟那麼大年紀,硬是配合節目效果完成了很多高難度的芭蕾跳躍動作,任誰都能感受到他拳拳的愛女之心,一曲舞畢,他給女兒念信:「你不要把痛苦和委屈壓在心裡,要學會釋放,大聲地哭出來。 」
主持人和嘉賓都難掩淚水。
金晨的反應是,微笑著,站在離金爸半米遠的距離,朝爸爸深深鞠了一躬。
疏遠的肢體語言赤裸裸地表達著:「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可我,不想靠近。 」
金爸對女兒的愛,有多澎湃。
金晨對爸爸的刻意迴避,就有多明顯。
一個拚命想靠近,一個拚命想自由;
可是,為什麼今天的成年人,如此害怕跟父母靠近?
奇葩說辯手黃執中,收到一位女孩的求助。
女孩和母親完全沒辦法溝通。
比如說,她和男性朋友出去玩,回家就因為 「吃飯到底該花誰的錢」和媽媽吵架。
媽媽覺得,男女在一起,就該男的花錢,要不然幹嘛和他出去?
女孩卻覺得,自己的朋友自己清楚,他經濟不好,自己花點錢有什麼要緊?
就這麼一件事,兩人吵到不可開交。
母親當然是為了女兒好,恨不得把一輩子的經驗都傳授給她。
問題是,女兒早已是有自我意識的成年人, 她為什麼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父母子女之間,就這樣慢慢地隔開了太平洋的距離。
於是,越來越多的親子關係從 「報喜不報憂」發展到 「非必要不聯繫不見面。」
誰不知道父母是愛自己呢?
只是這愛實在太沒邊界,密不透風到把彼此推得越來越遠。
Papi醬有個非常著名的排序觀點:「自己,配偶,孩子,父母。」
這是她在《我家那閨女》里和演員焦俊艷說的。
焦俊艷非常認同。
演播廳內,焦俊艷爸爸立馬就反彈了,他義憤填膺:「讓我們父母來排,毫無疑問,第一肯定是孩子,起碼不會像她們一樣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是絕對不會的。」
一向敢說的大張偉立刻反問:「可是您和您女兒聊天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放第一位的,因為你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她了呀。」
焦爸一愣神,磕絆地說:「我的責任,沒強加給她。」
大張偉再次反駁: 「你不強加聊什麼呢,要不怎麼吵架呢?」
焦爸回:「那是願望。」
真的是願望嗎?
顯然並不是,觀點不一致時,他幾乎想把自己的觀點,塞進女兒的腦子裡。
現場有嘉賓表示,理解很多女孩遇到喜歡的對象,會一起生活,但並不一定會結婚。
焦爸馬上說:「如果焦俊艷這樣,我絕對門鎖起來,不讓她出去。」
他覺得自己只是有一個願望: 「我希望女兒結婚。」
但真正落地,表現出來的做法卻是: 「你敢不結婚你就死定了。 」
其實我挺理解金晨,因為金晨身在演藝圈,這個圈子更迭、變化、混亂都太多了,很好地適應這個節奏,對她自己本身已經提出很高的挑戰。
金晨爸爸的人生經歷、時代局限以及對圈子的不熟悉,註定很多事他幫不上忙,但他看起來,依然迫切想 參與到孩子的生活里,甚至給予一些 指導。
如果金晨不在這個時候,適當地保持距離,她很可能陷入一種更艱難的處境—— 處處照顧長輩的感受,卻在這樣的關係里,邊界感一再損毀,最後裹挾的,是整個自己的人生。
真人秀節目《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媽媽,曾氣炸萬千網友。
朱雨辰讀大學了,朱媽媽依然不願意他自己整理床鋪:「兒子,你等會兒,媽媽來,媽媽來。」
鋪完床,朱媽媽挨個問朱雨辰的室友們是否打呼嚕——她擔心孩子的睡眠被干擾。
當她無意中發現宿舍窗戶外長滿爬山虎時,第一反應竟是用滾燙的開水把爬山虎統統給燙死——因為爬山虎容易招來蟲子。
節目中朱媽媽說,為了給兒子降火,她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上4點起來熬梨汁,哪怕兒子抗議,也會逼著兒子喝光—— 兒子那麼辛苦,不注意養生怎麼行?
為了讓兒子隨時吃上可口的飯菜,朱媽媽把自己變成了「移動廚房」,兒子走到哪兒自己便跟到哪兒,甚至進了劇組也如此—— 劇組的飯,哪兒有我做的好吃?
朱媽媽還表示,自己對兒子的每段感情都知道,並且都會干擾。
朱雨辰是照顧到了媽媽的感受,不希望媽媽失望,但他自己的人生呢?
人到中年,因為缺乏自主和獨立,在這個圈子缺乏內驅力,他爆紅後,事業從此不溫不火。
最重要的是,每段感情都因母親的介入無疾而終,他作為成年人真實的感情訴求,只有一片迷茫和悲哀。
孩子成年了,跟父母保持距離,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
父母要明白一點,事無巨細地關心,只是自己強烈的占有欲,這裡沒有愛,也沒有孩子,父母只是變相地表達了對孩子的不尊重,不信任。
有一句網絡名言挺扎心的:「父母永遠在等我們說謝謝,我們卻一直等待父母說道歉。」
成年人為什麼對父母那麼多害怕?
不是成年人不獨立,是他們的父母無法獨立啊。
相比之下,梁家輝的父愛很令人感動。
他帶雙胞胎女兒上節目,兩個女兒想去玩懸崖鞦韆,有恐高症的老父親認為非常危險,那鞦韆一盪出去,下面就是懸崖,而且小女兒也有恐高症,他拚命勸阻。
可女兒們說: 「不玩以後一定會後悔。」
看到女兒的期待,梁家輝不忍再阻攔。
他比工作人員還細緻地檢查零件,又親吻女兒,鼓勵她們「不害怕」。
可準備工作一完成,老父親直接撲進朋友懷裡哭起來。
事後,他說:「我心裡很掙扎,緊張,難受,忐忑不安,但是沒辦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幫她們檢查好安全帶,裝備,看看這鞦韆大概是什麼情況。」
那一瞬間,真的被他感動到淚目。
他演過那麼多高大偉岸的勇敢男人,都遠沒有他當下的害怕和淚水動人。
那背後,是一位父親給女兒無條件的愛:「我不願意你這樣做,但我尊重你的意見。」
梁家輝有個非常有名的採訪。
魯豫問:「女兒找男朋友,當爸爸明智的做法是什麼?」
「我從來不管,我女兒14歲就開始拍拖。」
「如果這個男孩你不喜歡你會說嗎?」
「又不是我嫁給他。」
「如果你覺得有一點不好你也不會說?」
「很難講啊,當年我老婆嫁給我我也一文不值。」
「我是說為人。」
「我當年的為人也不怎麼樣。」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梁家輝在情感上很前衛,但事實上,他是個非常傳統的人,他說過:「我很古老,也希望我女兒有個好歸宿。」
但不管是求學,工作還是感情,他始終選擇放下自己的意見,尊重女兒的想法。
他並不願意送女兒出國留學,擔心女兒對自己國家文化認知不夠,以後會自卑,但一家四口召開家庭會議,這個賺錢養家的「一家之主」還是屈服了妻女出國留學的意見;
他從不問女兒的感情,是因為:「我問肯定就會把我的想法強加給她。」
真正的愛,不是只盯著自己的感受,而是看到對方的感受,並且尊重和成全對方的感受。
梁家輝和女兒感情非常好,因為他越不問,女兒越主動和他說心裡話,經常把男朋友的照片擺在他桌子上讓他看。
在兩個女兒心裡,爸爸是最親的人:「爸爸一定會保護我們每一分每一刻。」
兩個女兒曾問爸爸,你知道我們最喜歡爸爸哪一點?
梁家輝一點沒含糊:「我在和你們一路成長。」
兩個女兒都滿意點頭。
什麼是最好的愛?
知乎點贊最高的回答是:「最好的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猶如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所說:「作為一個陪伴的大人,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不會被放棄,讓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
宋丹丹曾發過一篇微博:
「如果有一天,六十年婚齡的父母說他們要離婚,在美國的女兒宣布同性戀,老公告訴我得了愛滋病,兒子抱回了他的私生子……
那一天,我依然會拉起他們的手,摟住他們的肩,對他們說我還在這兒, 因為我是真愛你,所以你有真自由,人生很短,自由人生你做主。」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非常反人性,非常需要自我犧牲和克制,對父母孩子都一樣。
正因為如此,親子關係才不是天然的融洽,它本來就是修行。
願成年人也看得見父母對老去的恐慌和寂寞,多陪他們吃吃飯,聽他們嘮叨,而保留自己的觀點和處事的原則和方式。
願所有父母,面對成年的孩子,懂得放手和退出,因為孝順不是要求,而是一種結果——越放手,聯結和信任才越深刻的結果啊。
伊姐觀影團
伊姐觀影團於10月31日 14:15,在北京英皇電影城組織免費觀影《風平浪靜》。
(本場是女性專場)
15年前離家出走的優等生, 15年後再歸來。
看似風平浪靜的生活背後,是潛藏的暗流洶湧。
當一個人的人生早已脫離原有的軌道
愛情能成全這一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救贖嗎?
在優等生被殺掉的未來里
我卻看見了愛情最動人的模樣。
掃下方 二維碼, 加入伊姐北京觀影團, 跟伊姐一起,去看人心背後的驚濤駭浪。已經在觀影群內的就不用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