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媽媽帶著五歲的小文參加了朋友們的燒烤聚會,小文跟著幾個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兒在草地上跑來跑去,高興極了。
可是到了晚上,小文就老是用手摳耳朵,要不就煩躁的使勁揉,揉的耳朵都紅了,見到媽媽就說耳根癢,讓媽媽幫著挖,先開始,媽媽們以為孩子白天吃多了肉,喝水又少,上火了,就拿著棉簽幫她撓一撓耳朵,小文還是揉個不停,晚上睡覺都不踏實,媽媽拿著手電幫她照著看,耳朵里很乾凈啊,可孩子總說就像小蟲子爬的一樣。
看著孩子煩躁的樣子,爸爸趕緊開車帶著小文去醫院掛了急診。到了耳鼻喉科室,大夫發現,孩子的耳朵里有個小蟲子,趕緊給她耳朵里滴入了一些麻醉的藥物,十幾分鐘後,大夫從小文的耳朵里取出了一隻已經被麻醉死掉的小瓢蟲。
大夫說,小蟲子進入耳朵里很正常,也不用過於慌張。
耳朵內的耵聹,也就是俗稱地的耳屎會對耳道和鼓膜起到保護的作用,耳屎質地比較粘稠,會阻礙小蟲子的行動,它發出的氣味也是一般小蟲子不喜歡的,如果孩子的耳朵癢,家長要先用手電筒確認是不是進了蟲子,特別是孩子在野外玩兒過的時候,千萬不要自己用棉簽、耳挖勺的工具取出蟲子,防止蟲子收到驚嚇向里鑽,損傷鼓膜。有些小蟲的腳上長有鉤刺,容易造成耳道的損傷,引發炎症。
在家庭中首先可以進行一些基本措施
01.昆蟲具有趨光性,可以用手電照射耳道,讓孩子平靜的躺好,手電照射一段時間後,小蟲有可能自己跑出來。
02.可以在耳朵中滴入一些橄欖油或者嬰兒油,保持一段時間後,小蟲被淹死後,低頭控一下讓橄欖油流出,死去的小蟲子也會跟著一起流出來,或者這時再前往醫院,讓醫生幫助取出。
什麼蟲子容易進入人體呢?
只要是小蟲子,個頭兒不大的都容易進入人的耳朵、鼻腔等地方,尤其以飛蛾和蚊子等小型的飛蟲居多。
有報道稱,小蟑螂也非常喜歡在人的耳朵里安家,因為人耳朵里的耵聹發出的味道,是小蟑螂所喜歡的發酵的氣味,而且耳道里避光且溫暖,是個不錯的「棲息地」。
另外,還有除了能夠進入鼻腔和耳朵的小蟲子,還有一種小蟲子,叫「蜱蟲」,能夠鑽入人的皮膚,形成腫塊,這種蟲子對孩子的傷害更嚴重一些,家庭處理的難度也更大,發現被蜱蟲叮咬,需要及時就醫。
如何避免蟲子進入孩子身體?
預防大於治療,平時儘量減少帶孩子去蚊蟲比較多的地方活動,特別是野外的草坪,如果有燒烤聚會的場合,需要孩子參加,應該提前給孩子做好噴防蚊蟲的藥水,或者佩戴手環等措施。在野外的環境中儘量少的裸露孩子皮膚,長褲和長袖的衣服比較合適。
家中如果飼養寵物,平時要注意寵物的衛生除蟲,外出遛狗也要注意不要讓自家狗狗在衛生比較差的草坪上活動。
一旦孩子的耳朵里進了蟲子,家長一定要重視,不要任由蟲子在孩子的耳朵里自生自滅,因為這樣有時造成孩子耳朵衛生環境變差,造成耳部疾病的發生,但是也不必要過於緊張,狹窄的空間,又有耵聹的保護,只要及時處理,就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影響的。
互動小窗口:家長們的小寶貝身體里進過蟲子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