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醫改已經到了深水區攻堅期,亟需典型引路,學習借鑑改革先進地區典型經驗,進一步明晰改革的具體實施路徑,推動全國醫共體建設向縱深發展。在近日由國家衛健委舉辦的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培訓班上,安徽省阜南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雷在會上作阜南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經驗交流報告,阜南醫共體建設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11月19-20日,國家衛健委在福建三明舉辦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培訓班。國家衛健委基層司運行評價處處長陳凱、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二丹,安徽省衛健委體改處處長馬玉龍等領導專家在會上解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政策方案及監測指標體系。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雷在會上作阜南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經驗交流報告。
2015年實施醫共體試點改革以來,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主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健康中國」戰略,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縣域醫改「縣要強、鄉要活、村要穩、上下聯、信息通、模式新」的新要求,緊密結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兩包三單六貫通」緊密型醫共體方案,不斷推進和深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打造出「大病縣內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的全國聞名的縣域醫共體改革方案,實現縣委書記崔黎改革之初提出的「百姓得實惠、醫生有激情、醫院能發展」的初衷。
圖為安徽省副省長、阜陽市委書記楊光榮(中)在阜南縣委書記崔黎(右)和阜南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雷(左)的陪同下調研阜南醫共體建設。
阜南醫改是實實在在的「一把手」工程
「醫療衛生事業是黨的事業、政府的職責,改革決不能讓衛生部門單打獨鬥!醫改抓不好,是縣委、縣政府失職,是縣委書記、縣長不稱職!」縣委書記崔黎在四千人幹部大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阜南縣成立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醫改領導小組,黨委強化組織保障,縣委書記崔黎在推進醫共體改革中敢於擔當、勇於付出、善用智慧、大膽創新,統籌衛生健康、人社、編辦、財政等部門協調一致推進工作,不斷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醫改工作局面。
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先後劃撥建築用地630畝用於四家縣級醫院新區建設,目前,縣中醫院、縣三院、縣婦幼保健院新區陸續投入使用,縣醫院新區於8月開工建設;啟動28個鄉鎮衛生院規劃和改擴遷建,創建「群眾滿意的中心衛生院」5家,28家鄉鎮衛生院達到標準化建設標準,289個村衛生室達到安徽省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全額保障鄉鎮衛生院人員經費8000多萬元/年。
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司長聶春雷(上圖左二)、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副司長莊寧(下圖左一),安徽省衛健委主任陶儀聲(下圖左三)在阜南調研。
打造緊密型醫共體升級版
按照安徽省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路徑,制定並印發《阜南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就「兩包三單六貫通」工作進行了細化和落實,並結合工作實際,將早期三個醫共體優化整合為兩個醫共體,分別為縣人民醫院牽頭的阜南縣醫共體和中醫院牽頭的阜南縣中醫醫共體。組建成立醫共體服務中心,明確醫共體內設醫療質量與安全等十大中心工作職責和任務,持續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進而實現醫療機構錯位發展,共同提高,引導專業技術人才有序流動、良性互動,建立「橫能到邊、縱能到底」的大綜合、強專科、並中醫、重預防的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形成全面覆蓋、體系開放、機制靈活、協調互通、具有鮮明阜南特色的衛生健康制度。
圖為阜陽市市長孫正東(左三)在阜南縣人民醫院調研。
拉長長板,實現「大病縣內治」
縣級醫院同與北京301醫院、上海市同濟醫院、天津環湖醫院、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等上級醫院積極組建醫聯體,通過與知名醫院合作聯辦等途徑,實現借梯登高、借步發展,不斷增強醫院自身技術水平,使縣級醫院「強筋壯骨」能治大病。縣級醫院藉助各自優勢,重點發展群眾信賴的傳統優勢科室,發展社會急需的短缺科室,強化提升專業水平、醫療技術,實行差異化錯位發展。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有針對性地聘請合作醫院教授作為重點專科的專家,培訓、指導科室業務開展,定期選拔院內年輕骨幹赴合作單位進修學習,加快培養專科醫師和學科帶頭人,已派出主治醫師層次以上骨幹醫師培訓500餘人次。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市級重點學科3個,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00餘項,榮獲市級以上各項科技獎項24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3項)。截止到2019年10月,縣級醫院開展三、四類手術突破10000台次,較改革前同比增長3倍;三四類手術占比近70%。
阜南縣委書記崔黎(左三)在阜南縣人民醫院了解醫院診療情況。
補齊短板,實現「小病就近看」
結合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全力幫扶鄉鎮衛生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重點推行縣鄉一體化的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醫共體牽頭醫院領導班子成員擔任鄉鎮分院派駐責任院長,參與鄉鎮分院行政、業務管理等工作;選拔中級職稱以上的業務骨幹任鄉鎮分院院長,幫助鄉鎮開展工作;市衛健委派駐11名管理精英到阜南濛洪窪地區鄉鎮衛生院任業務副院長,進一步提升醫共體鄉鎮分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在縣級牽頭醫院建設醫共體中心藥房,鄉鎮村需求藥品統一由中心藥房集中採購、派送,有效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缺藥現狀,實現治療的連續性。縣級醫院向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更新和科室改建,全縣28個鄉鎮衛生院全部恢復外科手術;積極採取科室共建、幫扶坐診、手術示教、帶教查房、免費進修等活動,逐步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目前柴集、焦陂兩家衛生院已成功通過二級醫院評審,獲評「全國滿意鄉鎮衛生院」五家,縣鄉實現共建科室36個,幫扶坐診2萬多人次,免費進修30餘人。
截至到2019年10月,鄉鎮外科手術達到3000餘台次,較改革前同比提高8倍以上,門診和住院人次分別較改革前增長40%和30%。
加厚底板,實現「未病共同防」
幾年來,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強化「三醫聯動」,使醫療機構由「掙錢的衝動」轉變為「省錢的自覺」,充分發揮醫保資金「保健康」的作用。全面開展心腦血管防控等三大醫防融合工程,積極探索科學、規範的「醫防融合」新機制和實施辦法。縣、鄉組建健康服務團隊和業務指導專家組,實施「百名醫師進村室」師帶徒工程,開展業務培訓,建立常態化聯繫渠道,增強村衛生室基本醫療和公衛服務能力,探索村衛生室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的協同考核,促使鄉村醫生成為居民健康宣傳員、慢病管理員和醫共體導診員,推動縣域醫療服務體系向以居民健康為中心轉型。
強化信息系統,實現「診療信息通」
縣財政投資4000多萬元的智慧醫療項目,打造集基本公衛、簽約服務、診療信息、慢病管理於一體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實現縣域診療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以三個牽頭醫院為核心的醫學影像中心初步運行,2019年上傳數據5.9萬例;縣直四家醫療機構現代化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全部上線,其中縣人民醫院機房通過三級等保驗收;同科大訊飛合作的「智醫助理」試點啟用,輔助診療系統初顯實效。
智慧阜南調度中心。
優化轉診服務,實現「服務上下聯」
縣級醫院投入400萬元對28家鄉鎮衛生院配備了32輛120急救車;制定縣、鄉醫療機構分級病種診療規範,完善上下轉診信息化系統,實行轉診電子備案,落實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對符合轉診條件的,形成「以急救車為轉運鏈條」的雙向轉診工作機制,將雙向轉診納入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2019年全縣雙向轉診2.6萬人次。
基於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體系建設基礎,穩步推進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急診急救體系建設,紮實構建縣域協同救治網絡,利用信息系統連接縣級各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打造一小時急救圈。成立婦幼專科聯盟,相關專業人員在全縣醫療機構實現多點執業,有效解決婦幼健康服務資源不足問題,並實現危急重產婦兒童集中救治,榮獲「國家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縣」稱號;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被國家衛健委腦防委評選為「國家示範卒中防治中心」,連續數月在全國同級同類醫院排名前三;胸痛中心於10月通過審核驗收。
完善以縣級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主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建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明確、協調運轉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與國科大合作開展以慢性病全程管理、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放療中心為主要內容的慢病防控體系,成功創建全省衛生應急示範縣;成立慢性病健康服務專家團、居民健康素養知識宣講團,定期深入基層開展健康知識宣講。縣級醫院為病人開具用藥和健康教育「雙處方」;鄉鎮臨床醫生實行「分級管理、團隊協作」的三級包保責任制,促進公衛和醫療服務融合;創新開展「健康老人、健康村、健康家庭」等先進評選,引導群眾改善生活行為方式,倡導健康理念,營造全社會尊重健康、崇尚健康的良好氛圍。
陳雷在三明會議上作阜南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經驗交流報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在貫徹落實「健康中國」建設方針的道路上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陳雷介紹,在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的道路上還任重道遠,阜南縣將以此次緊密型醫共體培訓班為契機,以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為指引,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指導下,繼續按照安徽省「兩包三單六貫通」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路徑,紮實構建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相適應的新型縣域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高效、優質連續、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使轄區居民不生病、少生病,生病後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讓老百姓「看病不難、花錢不多、看得好病」,為健康中國建設扛起擔當、貢獻智慧。(王軍 魏振強 張夢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9wKim4BMH2_cNUg_V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