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園會落幕,一座新城的「成人禮」

2024-10-31     澎湃新聞

從2024年4月26日到2024年10月28日,歷時186天的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式落下帷幕。

本屆世園會,累計吸引近千萬人次前來參觀,在展園總數、境外展園數量、協會和企業展園數量上均創歷屆B類世園會之最。

它的主會場成都東部新區,同樣有一個「之最」——成都最年輕的區。這座新區於2020年4月28日獲得四川省政府批覆,同年5月6日掛牌成立。也就是說,世園會開幕時,成都東部新區即將迎來它的四歲生日。

「初出茅廬」即與世園會這樣的國際性展會邂逅,且最終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成都東部新區可以說是完成了一場漂亮的國際舞台「首秀」和儀式感滿滿的「成人禮」。

世園會終有期,但對這座「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城而言,一個更為壯闊的、充滿想像空間的未來,正在加速打開。

成都東部新區核心區。郭磊 攝 本文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由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提供

從「一張白紙」到「拔節生長」,改善的是環境、增強的是信心

世界性的重大賽事和展會,是舉辦城市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美譽度和對外交往能力、提升綜合發展能級不可多得的契機。這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一再證明。

對成都東部新區這樣幾近「一張白紙」般的新城來說,重大展會之於城市發展的推動力,更是具有「乘數效應」。

數據顯示,成立四年來,成都東部新區先後實施重點項目1035個,總投資8102億元,已經完成投資超1500億元。看似抽象的數字的背後,是城市方方面面、從「硬體」到「軟體」,可觸可感的全面升級。

其中,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的快速建立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代表。如航空方面,位於東部新區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今年前三季度,旅客吞吐量為4151.66萬人次,同比增長26.88%,排名西南地區各機場第一。

天府國際機場。視覺中國 圖

再疊加「148」高鐵交通圈規劃、8條軌道線網以及「9橫7縱」高快速路網,目前東部新區的綜合交通立體互聯,已成功實現航空10小時通達全球,高鐵6—8小時直達沿海、3小時連接周邊省會、1小時到達重慶、地鐵半小時通達成都主城區……

交通基礎設施的革命性變化,與籌備世園會和舉辦世園會,恰好在時間上高度重疊。雖然不能將此完全歸結為世園會紅利,但至少,籌備和舉辦世園會在東部新區「拔節生長」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助推器、催化劑作用。

另外,在公共服務完善、宜居環境建設等多方面,世園會也為東部新區構建「彰顯公園城市理念的新家園」,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者角色。在籌備世園會之初,東部新區就明確,將以「營建一體」為目標,統籌場館會時會後功能轉化利用,在展會結束後轉變為城市功能項目永久保留,讓建築與完善城市功能、承載產業布局、創造消費場景有機結合,促進世園會生態價值向社會價值、人居價值、產業價值轉化。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閉幕儀式現場。 2024成都世園會宣傳活動部 供圖

像世園會閉幕後,主會場擬更名為「成都世界園藝博覽園」,作為城市公園向市民開放,積極爭取納入成都創建國家植物園申報範圍。依託開敞公共空間轉化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動載體,承載2025年世運廣場和部分非競賽項目,繼續保留成都世園會的大眾記憶,大力引進科技、文化、研學、商業等產業業態,為市民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和消費場景,持續展示公園城市營建成果。

事實上,直接或間接的「世園會效應」,早就顯現。過去四年,在籌備和舉辦世園會的過程中,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天府龍泉山·環三岔湖超級山徑賽、三岔湖環湖馬拉松比賽、全國攀岩錦標賽、四川省大學生武術比賽等紛紛落子東部新區。這與新區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知名度的提升等可謂是相輔相成,也增強了發展底氣和信心。

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台遠眺三岔湖。

隨著人們對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世園會給東部新區在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方面帶來的增益,也在持續轉化為更大的「生活競爭力」優勢,成為聚攏人氣的重要砝碼。

而在引進成都體育大學等多所大學之外,東部新區近年來也順勢不斷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今年8月,聚焦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主導產業及重點項目急需緊缺人才,突出「精準、管用、集約」原則,東部新區再次推出了「東部英才計劃」,以真金白銀的投入「搶人」。

如支持天府錦城實驗室等科技戰略創新平台開展「揭榜挂帥」,招引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攻克「卡脖子」技術,經認定,給予最高5000萬元綜合資助。

由生態價值到產業價值,讓「好風景」轉化為「新經濟」

如果說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帶來的改變更多是「物理」意義上的,那麼,世園會的IP價值所衍生出的開放勢能、開放信心,則與新城「碰撞」後帶來的是「化學反應」。

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夜景璀璨。 郭磊 攝

眾所周知,成都東部新區的五大定位之一,就是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新門戶。而世園會,自帶開放屬性,為東部新區「連接」世界、提升開放能級,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平台和紐帶支持。有數據顯示,成都世園會期間,有30多個國家(地區)、數百家頂級參展商與頭部企業來蓉,為東部新區乃至整個成都的發展,注入了優質的國際資源要素。

就在10月18日,2024「蓉歐產業對話」暨「產貿聯動 千企出海」成都東部新區專場活動舉行。來自歐洲和國內的30餘家企業走進成都東部新區,通過投資推介、企業路演、政策解讀、項目簽約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更多「成都造」「成都東部新區造」產品出川出海,並吸引更多高能級企業落戶成都東部新區,助力新區高質量發展。

同時,乘著世園會的東風,東部新區還加大了對外招商引資的拓展力度。如4月、7月、8月,連續在三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進行城市價值推介,發布2024年第一批次投資機會清單,聚焦航空經濟、先進位造業、生物醫藥以及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梳理了用地類、載體類、工程類項目機會50個,涉及投資額近750億元,招引一批優質產業鏈企業、商業品牌、機構落戶。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入口。郭磊 攝

通過「走出去」帶動「引進來」。據統計,成都東部新區自成立以來,已累計引進海目星、中科翼能、香港駿德國際、新加坡豐樹等重大產業化項目54個,協議總投資1568億元。僅今年的上述三城推介會上,就已達成30餘個合作意向。

不可否認,作為成立不到五年的新區,東部新區的產業底子仍處於持續補強的狀態。但「新」,也賦予了它在發展上的資源優勢、起點優勢(無歷史包袱)、環境優勢等等。比如,為支持產業快速發展,成都東部新區主動讓利企業, 工業、商業用地價格均遠低於成都中心城區。

東部新區的定位之一,就是要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引擎,這顯示了新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的起點之高。目前,成都東部新區明確要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物技術3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航空裝備、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裝置及配件製造、生物醫學工程4大細分賽道,構建以臨空經濟為特色、以先進位造業為根基、以創新策源轉化為動能的現代產業體系。

蜂巢能源落地成都東部新區。

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隨著世園會在基礎設施、城市面貌和功能、環境等方面帶來的改善效應持續釋放,再加上搭建的對外開放通道,東部新區在產業承載空間上的優勢也將進一步放大。畢竟,新興產業發展,一般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這方面,東部新區經歷了世園會的「鍛造」,不管是在城市美譽度,還是配套環境上,都將具有越來越突出的比較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東部新區已連續三年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城市新區發展潛力百強」榜單中位居榜首;自成立以來,東部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26.3億元躍升到2023年的302.8億元,超量完成「總量三年翻一番」的預期目標,對成都經濟增長貢獻率從1%提升到8%;今年前三季度,東部新區簽約市級認定重大產業化項目14個,工業投資超進度完成全年目標,同比增長14.6%……如此蓬勃的發展勢能,充分顯示了世園會紅利的巨大轉換價值和新城一路向前的闖勁兒。

結束世園會、迎接世運會,繼續書寫新傳奇

隨著世園會落幕,東部新區又將開啟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進入「世運會時間」。

公開信息顯示,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預計於2025年8月7日至17日在成都舉行。其中,東部新區將是世運會的重要「主場」之一——地擲球、動力衝浪板、尾波滑水、徒步定向、網球、撞球等項目都將在這裡舉行。

這既是對世園會所完善的基礎設施的一次積極利用,也將進一步接續和放大世園會帶來的展會、賽事紅利,為新區的長遠發展注入更強的推動力。如城市對外形象的提升、對外交往能力的提高、發展要素的聚集等都將獲得更多的支撐。

世園會主會場內的摩天輪——「天府眼」。郭磊 攝

同時,城市功能和產業體系也將更完善。如近年來,成都東部新區依託天府奧體公園產業功能區,旗幟鮮明發展「體育+」產業,積極助力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先後成功舉辦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中國汽車漂移錦標賽、全國攀岩錦標賽等眾多國家級賽事。這一基礎上,世運會的再加持,必將給東部新區的「體育+」產業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展望未來,除了積極用好「後世園會紅利」、搶抓世運會機遇,東部新區還面臨著多重戰略發展窗口。如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面提質和成都都市圈發展的加速,東部新區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的角色將釋放出更大的發展動能。日前印發的《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也明確強調「穩步推進龍泉山東翼發展」。

成都素來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說法。東部新區的發展勢頭表明,擁有超2000萬人口、超2萬億經濟總量的超大城市成都,依然在重新書寫「三年成都」的新傳奇。

四年前,東部新區的成立,標誌著成都從「兩山夾一城」的城市空間格局向「一山連兩翼」轉變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如今,東部新區以矚目的發展成就向世人證明,這一步,遠不只是一種物理空間上的跨越,而更是一座城市發展品質及能級的一種內在的升格。

三岔湖生態環境良好,引來候鳥棲息。周勇良 攝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階段和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城市新區如何探索出新的發展路徑,成為一個越來越需要直面的課題。在此背景下,東部新區借世園會所開啟的騰飛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提供了一種「成都式方案」。

就在今年10月1日,《成都東部新區條例》正式施行。它在管理體制、規劃建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生態宜居、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多方面,以立法的形式為東部新區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賦予了這座新城更大的改革創新空間和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權限。這像是一個明喻:經歷四年的奔跑和蛻變,這座新城的一切都依然還很「新」,世園會的成功舉辦,僅僅是它邁向「星辰大海」的一個開始。

世園會開幕時,東部新區增加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Slogan——「成都世園主會場,天府空港未來城」。而面向未來,這座朝氣蓬勃的新城,必將為自己貼上更多的Slogan,更重要的是,注入更豐富的「內涵」,實現更大的「內生性生長」。

三岔湖遊船。郭磊 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9c2e59b08ab84b7edc7a05009cb5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