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從沉睡中甦醒,推動銀行股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2019-10-22     郭施亮

銀行股


10月份以來,A股銀行股錄得比較亮眼的漲幅。其中,從整個A股銀行板塊分析,截至10月21日,10月份累計漲幅達到5.63%。與此同時,從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月度表現來看,同樣錄得相對可觀的表現。例如,工商銀行10月的月度漲幅為4.70%、農業銀行月度漲幅4.05%、中國銀行月度漲幅3.07%、建設銀行月度漲幅5.29%以及交通銀行月度漲幅4.40%。實際上,與同期上證指數1.19%月度漲幅相比,銀行股的表現確實強勢不少。除此以外,對於港股銀行股的月度表現,同樣並不遜色,10月份以來的市場表現趨於強勢。

步入四季度,A股銀行股出現了顯著漲幅,且明顯跑贏同期市場走勢。對於一直處於橫盤震盪格局的銀行股來說,如今卻有逐漸甦醒的跡象。但是,對於銀行股的持續走強,本身具有多重因素的影響。

其中,10月份以來,全球市場的銀行股出現了聯動上漲的表現,對A股銀行股構成一定的提振影響。例如,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史坦利等美股銀行股出現了持續走強的走勢,但在美股銀行股整體走強的背後,卻存在銀行股業績明顯分化的現象。至於港股市場,港股銀行股近期表現趨於強勢,而美股、A股、港股的聯動上漲走勢,卻為A股銀行股的持續強勢創造出良好的市場環境。

再者,在國內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顯著提速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乃至外資險企的准入條件正在不斷放寬,且QFII及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正逐步取消,在金融業加速開放的背後,實際上會提升國內銀行股的投資吸引力。雖然金融業持續開放,本質上還是一把雙刃劍,但憑藉著國內銀行股尤其是核心銀行股長期偏低的估值水平以及低市凈率優勢,卻容易加快吸引海外資本的關注,而從近期北向資金的持續凈流入跡象來看,外資對A股銀行股的偏愛度還是比較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已上市的33家A股銀行股中,動態市盈率低於6倍的上市銀行股就多達16家,市凈率低於1的銀行股更是多達23家。在銀行股頻現破凈現象的背景下,實際上意味著A股銀行股基本上沒有得到合理的定價,長期偏低的市場定價以及估值定價,終究還是便宜了敢於撿便宜的外資機構。

此外,對於近期《金融企業財務規則》的修訂方案,對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的,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對於銀行不准隱藏利潤的政策舉措,實際上有利於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超過300%的上市銀行股加速釋放利潤空間。在實際情況下,雖然符合條件的上市銀行股並不多,但以招行、寧波銀行為代表的核心銀行股,則會對整個銀行板塊產生較為明顯的撬動影響,利於市場資金的加速布局,對銀行板塊構成間接利多。

事實上,對A股銀行股的投資價值,一直備受市場各方的熱議。但是,作為上市銀行的高管,卻於近年來採取了積極增持的策略。其中,自今年以來,就有14家銀行保險機構的高管增持了自家上市公司股票,作為公司高管,本來會比一般投資者看得更清晰、看得更遠,而其採取接連增持的策略,或多或少認可了當前銀行股的偏低估值定價,而其接連增持的行為,也為市場釋放出股票價格相對安全,或具有一定投資價值的信號。

面對長期處於低估值狀態、低市凈率狀態的A股銀行股,對長線資金或市值配售資金來說,對銀行股的配置需求比較強烈。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前者更注重銀行股尤其是核心銀行股平穩的股息分紅,後者則更關注銀行股的穩定性,藉助市值配售鎖定籌碼,為其長期打新作出了鋪墊。

但是,對於不少銀行股而言,從2018年年初調整以來,目前已經接近2年的調整期,而在銀行股業績持續穩定、核心價值略有抬升的背景下,銀行股也需要面臨方向性突破的選擇。按照銀行股的估值與市凈率優勢,向下空間反而比較有限,而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沉睡多時的銀行股也正逐漸甦醒起來,甚至成為市場的領漲板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9Ha8G0BMH2_cNUgjc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