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sir今天介紹的房子,別看只有40㎡,卻能 輕鬆裝下兩臥一廳,小廚房內雙開門冰箱、洗碗機、烤箱一樣不少,光操作台就有4米長!
使用面積:40㎡
建築面積:53㎡
改造花費:28.3W(硬裝及施工18W)
房屋坐標:浙江 杭州
認 識 他 們
屋主:范久江和翟翟
久舍營造工作室創始人
我跟我先生都是建築師,生活在杭州。2017年,我們在距離工作室2公里不到的位置買下了這套40m²小公寓,作為我倆和四月、56(兩隻貓)的住所。
房 屋 信 息
我們家是商住公寓房,室內凈高3.7米。這個層高對居住空間來說很尷尬,做一層浪費、兩層又直不起腰。
原始戶型入口格局
不過開發商還是給做成了「兩室一廳」的雙層格局,入戶視角看室內,一側是廚房操作台、一側是衛生間,僅單面採光。
再往裡走,客廳進深約5.5米,上方還有 一前一後兩個臥室壓著,不足2米高,而兩間小臥室也只有1.6米的高度,毫無居住舒適度可言。
原始戶型客廳及臥室情況
最終決定買這套房,除了考慮預算和2公里內的通勤距離,最重要的一點,陽台的窗外就是西湖十景之一「雙峰插雲」中的北高峰峰頂。
當然,房屋原始格局肯定是沒法滿足高品質居住需求的,改造勢在必行。
我們改造的第一步,從 拆開始。
拆除內部隔牆後的效果
這棟建築因為是框架混凝土結構,室內的隔牆、樓梯都不承重,能全敲掉重新規劃。
考慮到我們近幾年沒有要小孩的計劃,平時也只有晚上和周末在家,所以我們希望能在這3.7米的層高下做點兒有趣的事。
在40㎡內建一座「山」,
塞下兩室一廳和超大儲物間
這次,我們希望能完全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而不是簡單的用幾居室去定義它。
原始房屋結構圖
對這個房子,我們的需求很明確:
需要更多儲物空間,避免室內因雜物變亂;
能有一間能讓父母偶爾來小住的客臥;
廚房要有大冰箱、烤箱以及足夠的操作台;
要有能與朋友分享美食的大餐桌;
衛浴間能實現乾濕分離,塞得下洗衣機....
這些功能在常規的現代住宅里可能會被歸納到客廳、臥室、廚衛等數個房間中,但在一個面積40㎡、凈高只有3.7米的極小空間中卻很難操作。為此,我們決定在有限的空間內建一座「山」,一次性解決所有需求。
這裡的「山」,其實是 用E0級環保樺木多層板定製的一件大家具,樺木多層板強度夠硬,既能做表面板材,又能做結構支撐。
我們用這個大家具,將空間分成了上下兩層,以及「山內」和「山外」兩大功能區。
房屋剖面圖
「山內」是我們的起居空間,一層則是一個3.5米見方的架空平台,我們在平台下做了35cm的架空層,專門用來收雜物,二層是臥室。
「山外」主要是廚房和衛浴間。
黃框內是連接「山內」和「山外」兩個空間的入口。
我們沒在房間內建樓梯,而是做了4級台階,沿台階上去就能到達「山頂」的臥室。整個空間是連續向上的,視覺上也會有種延伸感。
我們將通往臥室的4級台階高度都設定為45cm,方便內部儲物,也方便坐靠。
從台階上來就是我們的臥室,一個完全開敞的空間。雖然高只有1.6米,依然直不起腰,但房間的包裹感很強。
臥室正對陽台,躺著就能看陽台窗外景色。
臥室視角看陽颱風景
一層的平台下有35cm的儲物架空層,平台四周還有45cm的矮櫃圍繞。因為這個大家具,我們為家拓展出約 近14m³的超大儲物空間。
儲物空間展示
我們把家裡1/6的空間都給做成了儲物區,不斷舍離也能做到室內空無一物。
一層的儲物平台一直延伸到陽台,我們在陽台做了榻榻米,平時能坐在陽台看風景、逗貓。
父母來了,鋪上床墊,又能變成一間臨時客房。
小廚房放大術,裝下4米操作台和雙開門冰箱
我喜歡下廚,也喜歡在家招待朋友,所以大廚房是我一開始就想要的。
藍色區域,為改造前後廚房操作空間對比
改造時,我們並將廚房做了個左轉向,形成了一個「L形通道」。同時,把衛浴間的入口挪到新通道這邊,廚房由原本的單向操作台,變成如今的雙側平行操作台。
別看廚房面積不大,但也裝下了雙開門冰箱、洗碗機和烤箱。兩側的平行操作台加起來近4米長,多人同時使用也不擠。
因為廚房靠近入戶大門,我們在冰箱外側做了一個600*550*1850mm的鞋櫃,上下共計8層,可同時收納40雙鞋。
廚房的儲物空間也不容小覷,左右兩側的櫃體內都預留了大量收納空間。
改造後的廚房,也為室內空間增加了私密感。
我們在廚房轉折點的位置做了個衣櫃儲物區,兩人當季的衣物都能收在這裡。
廚房"L形通道」的使用場景展示
從廚房轉過來,就是進入「山內」起居空間的入口,以及衛浴的入口。
盥洗區也被單拎到了通道上,小衛浴間實現乾濕分離。
打造多功能空間, 在有限空間內滿足多種需求
我們雖然沒有常規意義上的客廳和書房,但觀影、待客、用餐、閱讀這些功能卻一樣沒少。
進入「山內」的入口,通道右側還藏了兩隻貓咪的廁所。
從這個入口進來,就是我們的日常起居空間。一層的這個平台除了能提供超大儲物空間外,這裡還是我們的會客廳、餐廳和書房。
平台下藏了一大一小兩個電動升降桌,當小飯桌升起時,可辦公可用餐。
當兩塊電動桌全部升起,能容納8人同時用餐。
靠牆一側有排矮書櫃,當小桌板全降下,這裡又是安靜的閱讀區。牆面高45cm的樺木板半高牆裙,背靠十分舒適。
我們在陽台窗簾的位置安裝了投影幕布,夜晚將幕布降下來,這裡又能變成影音室。
通往二層的台階可坐可靠,旁邊還留有開放式的書櫃收納區。
開小窗解決通風難題,讓家變成貓咪遊樂場
這套房因為只有陽台那一面窗,其他空間都是暗室,所以室內通風是個大難題。
室內通風示意圖
為了解決室內通風換氣的需求,我們在臥室下方開了扇換氣小窗,並在衛浴間和主臥內暗裝了排風扇,幫助室內換氣。
我們在小窗內也可以隨時看到廚房的情況,家人回家能第一時間感知到。
如今換氣小窗也意外變成了貓咪們的遊戲場,高低錯落的台面比貓爬架還好玩。
這個空間,我們前期構思、做方案就用掉了9個月時間,方案被一遍一遍的推翻重來,就是為了尋找到最適合我們一家四口的生活方式。
其實我們對家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兩個人生活在這裡,輕鬆自在,就足夠了。
「我們認為,家是無法被幾室幾廳、潮流風格所定義的,也無法被他人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定義,只有主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才能為空間帶來日常生活的詩意。」
━
看更多設計師案例
━
留 言 福 利
━
商 務 合 作
後台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編輯/里里 圖片/久舍營造設計工作室提供
參考來源: 久舍營造continuation,已獲得授權
喜歡這個家,
就請點個「 在看 」和 「 贊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