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妮:自己被打動了,才可能打動觀眾

2022-02-06     南都娛樂周刊

原標題:沈佳妮:自己被打動了,才可能打動觀眾

在外界看來,演員沈佳妮是在最近一年才回到觀眾視野中的。去年5月,她主演的電視劇《獵狼者》開播,年底她又登上舞台,連演17場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事實上,即使她這幾年更側重於家庭,但卻從未放棄過事業。如今的沈佳妮更加隨心,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家庭生活則是她的能量源泉,給予她充分的儲備,好讓她在舞台上、鏡頭前盡情爆發。

采寫_本刊記者 陸茜

自薦出演

「克服對舞台的畏懼感」

「如果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願意再出生一次嗎?」

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留給觀眾這樣一個問題。每場演出結束,沈佳妮都會看看留言板上大家的答案,選擇願意的人最多,但她沒有想到不願意再次出生的人也有那麼多。沈佳妮想要了解這些人的想法,「我很想知道每一個人不願意來的原因是什麼,但我們也討論過,不願意來,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一定都是悲觀的。」

她也問過女兒這個問題:你覺得你來到這個世界是自己的決定還是爸爸媽媽的決定?女兒告訴她,這是自己的選擇,因為她想要「來看看這個世界」。沈佳妮的答案也是「願意」,原因和女兒相似,經歷和體驗之於她非常重要。

能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結緣,沈佳妮算是毛遂自薦。項目啟動的消息是她在朋友圈刷到的,讀完故事梗概,沈佳妮感受到了自己的創作衝動,再加之此前她就很喜歡周可導演的《枕邊人》,她拜託朋友幫忙牽線聯繫到了導演。導演約她見了面,兩人聊得非常愉快,但因為當時演員已經定好,她們約定下次有機會再合作。

而幸運的是,緣分的線依然將沈佳妮與這部作品綁在了一起,某一天她收到了導演的信息,「佳妮,冒昧地問你一下,你現在對這個戲還感興趣嗎?」原定的一位演員因為家中有事無法出演,導演想到了她。沈佳妮就這樣加入了。

沈佳妮對舞台既嚮往又畏懼。2019年,決定出演話劇《長恨歌》前,她觀看了《葉甫蓋尼奧涅金》,她深受震撼,「我很想上舞台,我覺得女演員在舞台上真的太有魅力、太閃亮了!」遺憾的是,《長恨歌》最終只演了五場,「一般演到十場以後才能夠穩定,還沒到穩定的時候就結束了。」

這一回則好了許多,《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在上海連演了兩周,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日,沈佳妮能明顯感受到自己在舞台上的進步和熟練。她自述「第一場緊張得要命」,正式彩排時還在修改調度,兼顧表演的同時還要注意道具的轉移和使用,「排練廳沒有帘子,上了舞台,這帘子是要開還是要關?都忘了。」從第二場開始就鬆弛了下來,逐漸找到了節奏,之後每一場都會上一個台階;等到最後一場,「雖然不能說遊刃有餘,但在台上會自由一點,我甚至還有時間去想一想每個人物在哪裡還可以再豐富一下,可以稍微做出調整。」

整齣戲僅靠三位女演員和一名手碟演奏家表演完成,因此她們還需要分飾許多其他角色。沈佳妮就要在其中飾演女醫生、男醫生、父親、老闆、芒森博士、神父等大約十個人物,不僅要不斷在各個角色中抽離再進入,更要橫跨年齡和性別。記者將在現場觀察到的細節反饋給她,例如男人走路時的步伐更大、嗓音更粗,沈佳妮則表示,自己並未刻意去區分性別,「導演說大家也都知道是三個女生在演,就沒有去做太多塑造,只是有一個大概的形象,讓大家能感受到這是一個男性。」

《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改編自義大利記者、作家奧里亞娜·法拉奇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段未婚母親對腹中胎兒的纏綿心曲。讀完原著後,沈佳妮對法拉奇在書中所表達的迷茫矛盾和深刻思辨感到衝擊,渴望去探索她,即使不在同一時代背景,生命體驗也相差極遠,但同樣身為女人、身為母親,她仍有許多感同身受之處。排練第一周,她們只是在互相交談、互相了解,閱讀劇本,劃分台詞。當讀到主角雙手托住父母寄來的小鞋子,對腹中孩子訴說自己的母親時,沈佳妮瞬間被擊中了,一下子痛哭流涕,收都收不住,她想到了自己的媽媽。這一段後來也被交由她來演,導演希望儘可能地根據演員各自的經歷與感受來分配段落。

對母親角色感興趣

「如果不把這份人生體驗放進角色里,

那不是很浪費?」

法拉奇在作品中提到了一個放在當下也仍是熱點的問題:懷孕生子是否就意味著放棄事業前途,放棄個體自由,放棄作為獨立女性的存在?在沈佳妮看來,一切都是個人選擇,「人生本來就是在做各種選擇題。」

她談及自身經驗,她在備孕時就停下了自己的工作,當時有一部戲找到她,是「碰到誰都一定要去」的好劇本,但在和先生商量之後,她決定放棄這個機會,「因為我覺得既然我準備好要孩子了,那麼我就放下工作。」那部戲後來播得非常好,沈佳妮問過自己,後悔嗎?她說,會羨慕,但好像沒有後悔,因為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可能還是會踏踏實實地備孕。

這個選擇並不代表沈佳妮就此放棄了工作,成為母親後她也一直陸續有作品產出,現在還有待播的電影作品,只是還沒能與觀眾見面。現在,沈佳妮選擇工作的標準很簡單——讓她有熱情和衝動去創作的作品。就像去年年初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後,沈佳妮休息了將近十個月才遇到了《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因為我覺得電影把我掏得挺乾淨的,所以創作結束以後,我想來照顧我的孩子,想來陪伴她們,一直也沒有想要出去(工作的)衝動。」

「一旦開始工作就覺得精力無限,法力無邊。」在上海排演舞台劇期間,沈佳妮曾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她的享受也源自於這段休息的空隙,同時她也能在此期間獲得充足的養分,「有一段時間的沉靜,當有一個能打動你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熱情,如果一直在(拍戲),我可能不會有這樣的能量。」

近幾年,女演員的困境被集中討論,不少女演員因懷孕「消失」,歸來後被市場遺忘,也有人反映找來的都是清一色的母親角色。沈佳妮認為這樣的情況是自然存在的,「你停止下來了,沒有在進步,那麼多新鮮的血液會往裡進,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有些人生完孩子,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可以達到,甚至比之前更好的一個位置。」

沈佳妮覺得,成為母親讓她有了更多的體驗,她反而更願意去演媽媽,「因為這是我的人生體驗,我作為演員不把我的體驗放進我的角色里,那我這份體驗不就很浪費?」過去上學交作業,沈佳妮最不會演的就是媽媽,她自認是個「感受先行」的人,經歷過才能理解當母親的感受,而現在她對所有媽媽的角色都非常感興趣,「或者跟教育有關,我之前拍的電影就演了一個老師,全身心付出的老師,很能找到共鳴。」

然而在沈佳妮的「回歸」之作《獵狼者》中,她卻飾演了強悍颯爽的花翻子。談及此,沈佳妮笑言,自己也很意外。起初是曹盾導演找到她,直截了當告訴她,要她演個壞人。她感到很驚訝,「一般不都找我演那種溫良恭儉讓的嗎?」但一直以來敬仰的導演能這樣信任自己,沒有不演的道理。

沈佳妮第一次演這麼多動作戲,她有運動員基礎,學起來沒有那麼吃力,適應了之後還覺得很過癮,覺得「還沒夠」。事實上,她也有壓力「但這個團隊太好了,所以雖然有很多打戲,環境好像也很辛苦,但完全體會不到那種辛苦,還是挺享受的。」這是她喜歡一項工作的具體表現——想待在現場,不想收工,多拍一點最好。

沈佳妮依然有著自己作為演員的目標和野心,如今的她更願意去拍自己想拍的東西,將個人體會和思考融入角色,引起觀眾的共鳴。那麼自我表達和觀眾反饋更看重哪一點?她回答,「觀眾是不是被打動,首先取決於你自己是不是被打動了,你自己被打動了,你才可能演出打動人的角色。」

南都娛樂×沈佳妮

「出去工作的時候,

家人都全力支持我」

南都娛樂:社會默認在家庭中女性會付出得更多,女性承擔了生育的職責,那麼你會要求丈夫去承擔更多的育兒和家務責任嗎?

沈佳妮: 我不用要求,他一回來他就會帶孩子,他在家是好爸爸、好父親。所以我不用去要求他,而且他回來陪孩子玩比我好多了,可能玩的時候孩子還更願意跟爸爸在一起玩,肯定(覺得)媽媽有的時候還要管學習,管手管腳的。

南都娛樂:比如現在出來工作,會不會默認說有一方要留在家陪孩子?

沈佳妮: 我自己會主動,他要是在外面工作,我就儘量在家,而且自然的一個選擇。當然我之前出去工作的時候,他也在工作,那麼我就會跟他商量,也會跟家裡人商量,他也會幫我看劇本,在我這麼有衝動、這麼有熱情的時候,他是全力支持我的。

南都娛樂:在家陪伴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沈佳妮: 很忙碌,非常的忙碌。睜眼就送她們上學,現在兩個都上學了,我白天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時間。但我在家的時候會儘量花更多一些時間陪伴她們。

南都娛樂:獨處的時光,一般是在做什麼?

沈佳妮: 看電影、看片子,然後去喝咖啡或者約個朋友。

南都娛樂:2021年,你感到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沈佳妮: 2021年最幸福的是暑假,我們一家人一塊兒帶孩子去內蒙,是特別幸福(的時刻)。沒想到真的可以成行,去年暑假也是我先生這幾年休息最長的一段時間,大概有十年了,(我們)在一塊兒十年多,真的是最長的(一個假期)。而且真的就成功了,因為每次都說假期就要來了,最後又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沒有成行,這次是真的放了一個長假,而且還陪孩子去了內蒙。

南都娛樂:今年的新年願望是什麼?

沈佳妮: 今年再帶著孩子一塊去內蒙。

南都娛樂:因為那段旅程太美好了是嗎?

沈佳妮: 是很辛苦的,因為就我們自己兩個人帶著孩子,而且妹妹去年又還小。但是我覺得還是很幸福,因為大自然真的是最適合小孩子待的一個地方,可能也沒有什麼,就是草原、馬牛羊,但是就能看見她們身上自由天真的東西,是你作為父母真正覺得欣慰的。小孩子就應該是這樣,就應該跟大自然相處。

想和小編真人聊天,請加微信號:iamxingxingjie2,歡迎來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8d77524a90068d4dc75cd4c8bc480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