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受此影響
國內不少地區發生食鹽搶購現象
在雲陽一些超市裡
記者現場看到
購買食鹽的市民明顯增多
食鹽貨柜上
富硒鹽、低鈉鹽、加碘鹽、湖鹽等
各類食鹽已經售空
不少購買食鹽的市民稱
雖然知道食鹽的保質期只有3年
但是看到其他人買了
也就「跟風」囤一些
記者了解到
市民搶購食鹽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得知食鹽對預防核污染有作用
買鹽回去做預防
另一種是擔心海水被核污染
日後的食鹽也會被污染
所以現在趕緊儲備
到底要不要囤鹽?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了雲陽鹽化有限公司
面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搶鹽潮」
雲陽鹽化有限公司這幾天正加班加點生產
確保食鹽庫存充足
雲陽鹽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生產的「中鹽牌」食用鹽採集於億年前形成的雲安鹽盆岩鹽礦,汲取全國最深的地下3000多米的天然優質滷水,是經過世界先進的五效真空製鹽技術生產的井礦鹽。目前鹽礦探明可供開採的儲備量已經達到了6000多萬噸,可供開採100年以上。
目前,雲陽鹽化有限公司日產食用鹽250噸以上,月產量可達8000噸,僅一天的產量可供全市3000萬人食用4天以上。加上常備的8000噸政府儲備鹽,可供全市人民食用4個月以上。廣大市民不用搶購,不用囤鹽。
雲陽鹽史
雲陽早在公元前206年發現白兔井起,就已經有了滷製鹽跟鑿井歷史,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製鹽歷史沒有斷代的地區。
雲陽製鹽歷史起源於漢代,興盛於明清。
「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是詩聖杜甫客居雲安時對雲安婦女背鹽、男子撐船的勞動場景的寫照。扶嘉父女、周為霖、張榮廷、王天渭、陶正幫、郭在鳳、陶啟潢、譚錫奎、郭存魁、汪春霆、郭聘初、唐星甫、汪國賓、劉文慶、劉衛國等為代表的實業家暨鹽業從業者,從鑿井工藝到戰勝洪水;他們進行灶鍋改進、燃料改變、餘熱利用,增加曬滷麵積、提高滷水濃度、控制物流成本。川鹽濟楚、購買戰時公債、捐款辦學、真空製鹽、尋找礦源、著書立說......無論是原著民或移民,都將他們的智慧和勞動結晶融進了雲安鹽業,促進了雲安和雲陽的持續發展。
他們及他們的後代在愛國愛鄉,崇文重教,熱心公益方面更是值得人們尊敬學習。僅1942年,轟動全川的雲安68家灶商以200萬銀元(今人民幣12億元)購買戰時公債,次年又將其中的120萬銀元(今人民幣7.2億元)捐資建設輔成中學(今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
據悉,雲陽已探明岩鹽儲量約6.75億噸。兩千多年來,雲陽鹽不僅造福雲安和雲陽,還在兩次鹽路中斷時期,供應長江下游。清道光、咸豐年間,戰亂導致海鹽運輸通道被截斷,當時雲安產鹽輸送兩湖,是為第一次「川鹽濟楚」。抗日戰爭爆發後,雲安鹽業又第二次「川鹽濟楚」,保證了長江下游抗戰前方的戰時需求,再次成為生命線。2000多年過去,雲安鹽井的滷水依然在汩汩流淌,滋養著一代代雲陽人。
內容延伸》》》
中鹽集團:不要盲目搶購!
針對「搶鹽潮」現象,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24日晚發布聲明。
中鹽集團表示,我國對食鹽實行定點生產管理,我國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
針對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中鹽集團表示,正在加速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目前,食鹽儲備供應充足,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記者:曾麒麟 吳迎花 劉婷
編輯:鄧庭庭
責編:劉太興
終審:鍾樺 周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