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複雜的全球局勢下,西方正在試圖把印度打造成,能夠完美承接中國製造的新的世界工廠。
4月20日,蘋果CEO庫克在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庫克表示蘋果會致力於在印度全國發展和投資。
就在本周,蘋果一口氣在印度開設了兩家蘋果官方零售店,而且根據可靠消息,印度將參與首批iPhone15機型的製造,這是印度開始製造iPhone以來,破天荒的首次參與首批iPhone製造。
印度製造,似乎正在強勢崛起。
就在不久前,印度統計局發布了多份國民經濟統計數據:2022年,印度經濟實際提升6.7%,該年名義GDP上漲至265.59萬億盧比;2023財年GDP達到273.08萬億盧比,同比上漲7%。
在2022年,印度GDP超越了原來的宗主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這兩三年來,有關印度的好消息像井噴一樣層出不窮。
首先在人口上,印度將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國,由於印度人口結構比中國更年輕,在不少人看來,更多的年輕人會使印度復刻中國的經濟騰飛之路,替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
其次在地緣政治上,印度的國際環境相對穩定、安全,既保有很強的外交自主,也能在東西方几個大國之間遊刃有餘,戰略空間非常大。
凡此種種,都是印度發展印度製造的有利條件。
2020年,印度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許下宏願:印度未來五年目標是年產10億部手機、5000萬台智能電視和5000萬台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讓印度在手機製造領域「超越中國」,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
除此之外,按照印度官方的計劃,印度製造還要在汽車、化工、製藥、紡織、信息技術、港口、航空、旅遊、鐵路、再生能源、採礦以及電子產業等25個門類上取得突破。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要想成為製造業強國,卻存在兩個先天缺陷。
來自文化、宗教的桎梏
中國能夠發展成製造業強國,首先要感謝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他的「書同文」。時至今日,中國也只有一種官方語言,這保證了就算是境內不同地區的不同企業,仍可以快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供應鏈體系。
相比之下,印度的官方語言多達22種,印度鈔票上就印著17種不同文字,是目前全世界鈔票語言最多的貨幣。如果再算上那些沒有被列入官方文字的語言,印度語言則多達1600多種。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明明是同一家印度工廠里的工人,卻說著雜七雜八的不同語言,且不說工人與工人之間的交流困難,哪怕是不同企業之間的跨區域協作,也因為語言不通而變得困難重重。
除了文字之外,印度還有宗教禁忌、種姓制度等方面的限制。
眾所周知,印度教看重精神世界、關注來世,對物質追求看的很淡。如果一個印度人很窮,他會覺得他今生命運就該如此, 會甘於窮困過一生,而不是努力奮鬥改變窮苦的境遇。
這種認知在印度是普遍現象,被稱為「聖雄」的印度國父甘地,就認為印度發展應該遵從印度教教義,走小農經濟的發展道路,反對印度走上工業化的道路。
各位要知道,當年英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近代騰飛,並在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源於英國在16世紀進行了徹底的宗教改革。
這場宗教改革,也推動英國教育向世俗化、大眾化、實用性的方向演進,為英國近代資本主義大發展打開了宗教的枷鎖。
反觀印度,哪怕是現在,印度國內仍有相當比重的宗教保守主義者。
濃厚的宗教保守主義氛圍,不僅是印度經濟發展的阻礙,同時也阻礙印度教育的普及,至今印度文盲率還高達80%以上,而咱們中國的文盲率現在已低於5%。
14億人,80%都是文盲,印度製造怎麼可能發展的起來?
印度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有句古話: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已連續多年是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多的國家,並以此吸引世界各地的製造業企業,前往中國建廠、發展。
特斯拉上海工廠從簽約到建成,前後只花了10個月時間,這就是中國強大基建能力的體現。
相比之下,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建造速度,都遠遠低於中國。
2018年,印度一架全長為4.94公里的博濟比爾橋建成開通,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出席了通車儀式。然而鮮有人知的是,這座印度最長的鐵路和公路橋樑,自從2002年開始建設以來,前後整整花費了十六年的時間,如果從1997年奠基開始計算,時間更是長達二十五年。
由此觀之,印度基建能力有多麼的一言難盡,這些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落後,終究會反映在電網建設、高速公路里程上。
今年2月,蘋果數據線供應商正崴集團在印度的工廠發生火災,損失超過1200萬美元,半數廠房和設備被毀,原因貌似就是電路的問題。
結語
說老實話,印度製造要想崛起,絕非只有上文所述的那些短板。
其他限制還包括政策、文化、教育、習俗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時至今日,印度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地主階級,始終沒有進行過一次能夠將全國土地資源整合到一起的土地改革。
不能有效整合資源,讓印度在一些複雜供應鏈的工業項目上進展緩慢,其中就比如說軍工業、汽車工業、航空航天等等。
所以說,印度製造要想徹底取代中國製造,絕不是一件短時間內靠著西方國家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事情。
印度製造要想發展,必須經過幾次甚至數次深徹的土地、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才可以。
如果印度不能實現徹底工業化,就算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又怎樣,印度將進入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