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為何處理不好?從一個真實故事講起

2022-05-14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為何處理不好?從一個真實故事講起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兩個人,為了避免有人對號入座,我們姑且叫他們為小王和小李。小王和小李是穿開襠褲的好朋友。後來一起讀書,讀小學,讀中學,甚至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後,他們出來,被分到同一個單位工作。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關係好得不得了。褲子可以換著穿,錢可以一起用。但等到他們參加工作以後,兩個人的關係卻突然急劇惡化。小李總是處處與小王作對。領導找小李談了很多次話,但是都不起作用。小李還滿腹委屈地說,領導,你怎麼總是批評我?明明是他處處針對我,打壓我!領導又找小王談,小王也委屈地說,就是他在故意搞事情,我還要怎樣,我已經夠包容的了!

這兩個好朋友,為什麼突然就鬧起來了呢?原來因為畢業參加工作以後,小王就當了領導,小李沒有,而且小王剛好領導小李。這樣一來,小王給小李分配工作的時候,小李總是不服氣,不聽小王的命令,要自行搞一套。其實小李這個人並不算刺頭。後來,當上級領導把小王調到別的部門去當領導,給小李重新換了一個領導的時候,哪怕這個領導實際上能力比小王差,但是小李對他卻很服氣,一直聽他的安排。就只有小王當領導的時候,小李總是與他唱反調。哪怕那些反調明顯不占道理,可他依然要唱下去。

如果我們用小王和小李的這個故事,來說明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開國功臣為什麼和開國皇帝的關係總是處理不好?因為開國功臣總是對開國皇帝不服,而開國皇帝總是要讓開國功臣必須服。

開國大臣為什麼不服開國皇帝呢?

元代有一個著名的詞作家睢景臣,寫過一首元曲《哨遍•高祖還鄉》。這個元曲實質上是描寫高祖回鄉的時候,鄉親們的一些心理活動過程。鄉親們聽說皇帝到他們的家鄉來了,又看見了皇帝的儀仗搞得非常的浩大,所以他們心裏面充滿興奮、惶恐和得意。興奮的是從來沒看過皇帝的儀仗,這是一個很稀奇的事情。看稀奇總是讓人很興奮。惶恐是因為畢竟是皇帝的儀仗,陣仗很大,身邊有很多的侍衛,弓刀劍馬很是嚇人。得意的是,皇帝就只有一個,這個皇帝沒有到別的地方去,卻只到他們這個地方來,他們心裡怎麼會不得意呢?

然而,當他們認出這個皇帝是誰的時候,他們一時之間憤憤不平。「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怎麼憤憤不平呢?他們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你身須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杯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也就是說,你是什麼皇帝呀,你曾經不過就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嗎?甚至比我們還不如呢。你一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呢,你充什麼大尾巴狼?

這些老百姓的情緒在那一瞬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本來是一個讓他們嚇得膽戰心驚的事情,現在心裡變得千般不服了。

連普通的老百姓都是這樣的感覺,開國功臣們自然是同樣的感覺了。開國皇帝,你誰呀,你曾經不是和我一樣的人,甚至混得還不如我嗎?現在你當了皇帝,讓我給你磕頭,我憑什麼要給你磕頭啊?

你的祖上比我闊嗎?你的祖上比我高貴嗎?你命中就應該當皇帝嗎?你所謂睡覺的時候身上有一條龍在盤繞,你所謂住過的屋子滿是紅光,你所謂斬過一條白蛇,這些事情,我們大家都清清楚楚知道是怎麼來的,你可以用這個糊弄老百姓,但怎麼能以為這是真的呢?

要說功勞,我的功勞比你大多了。江山是我出生入死打下來的,我身上的傷疤,一塊一塊都是功勞。你乾了什麼?無非就是呆在後方安全的屋子裡,動動嘴皮子而已。我九死一生打下了江山,最後還要跪在你面前,給你磕頭,憑什麼呀?

那麼,開國皇帝為什麼必須讓大臣們服呢?

因為古代是皇權社會,皇權社會就必須要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什麼是皇帝的絕對權威?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連命都是皇帝的。仿佛是皇帝的莊稼地,皇帝想什麼時候收割,就什麼時候收割,那大臣是不是必須服從呢?

皇帝要通過什麼辦法讓大臣服從呢?批評、流放、蹲監這些方法,似乎都管用,也不直截了當。最管用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殺頭。只要把這個開國功臣給殺了,這個開國功臣就不會再藐視皇權了。同時,也給了其他人極大的震懾。皇帝連身邊的哥們兄弟都敢殺,誰還敢不服他的命令?

所以,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是一個死結。這個死結是永遠解不開的。只有皇權社會結束,這種死結不存在了,因此也就不用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