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肖麗瓊、通訊員李岩、實習生王家穎)8月22日,湯遜湖畔的立得空間機器人綜合測試區,生產部副廠長宋林林按下開關,一隻匍匐在地上的機器狗緩緩起身、向前邁步,「眼睛」立刻拍下周圍的場景。
此刻,60畝的園區內,神似網紅機器人「瓦特」的巡檢機器人正認真巡邏,無人牽引車拉著兩個貨櫃在越障、爬坡,叉車機器人背負200公斤的物料在配送,物流機器人「路霸」在有數千個坐標的實驗室里找准自己的「定位」。
「這裡就像機器人幼兒園,有的機器人要經過數百小時實驗才能『長大』」,宋林林介紹,有的機器人要在這裡訓練達到500小時。
智能機器人,產業新藍海。據預測,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很長一段時間,主流機器人產品都採用二維雷射SLAM(依靠傳感器自主定位)技術。瞄準智能機器人這一藍海市場,立得空間創新提出「北斗+慣導+三維雷射SLAM」技術。其中,慣性導航系統是通過確定載體在坐標系中的速度和位置來導航,即使在沒有北斗衛星信號的環境下,也能實現精確定位。
目前,立得空間將這一創新成果廣泛應用於巡檢、物流、防爆等機器人領域,長安汽車、東風汽車、比亞迪等眾多行業巨頭紛紛攜手立得空間,共同探索「北斗+」數字孿生工廠、智能物流、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