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奶牛酮病的發生率,丙酸鈣在奶牛日糧中的作用簡述

2022-03-31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降低奶牛酮病的發生率,丙酸鈣在奶牛日糧中的作用簡述

隨著我國奶牛業的迅猛發展,奶牛患營養代謝病的比例逐年增多,奶牛代謝負擔的加重對奶牛的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奶牛酮病。

酮病是高產奶牛生產中常見的疾病,是由於奶牛體內葡萄糖濃度偏低造成的,而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過糖異生轉化而來的,當丙酸生成減少時,葡萄糖濃度便會降低,從而造成酮病的發生。因此,在奶牛日糧中添加丙酸鈣可有效降低奶牛酮病的發生機率。

1、奶牛酮病發病機理

在正常情況下,脂肪分解產生的脂肪酸在肝外組織(心肌、腎臟、骨骼肌等)中能徹底氧化利用,但在肝細胞中氧化則不很完全,經常出現一些中間產物,即乙醯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統稱為酮體。

酮體在只在肝臟產生(腎臟也能產生少量酮體),但是肝臟沒有利用酮體的酶,所以肝臟不能利用酮體,只能通過血液運輸到肝外組織(心肌、骨骼肌、大腦等)來利用,這些組織有活性很強的利用酮體的酶,能夠氧化酮體供能,但是正好相反,這些組織能利用酮體,但是不能產生酮體。

酮病是高產奶牛生產中常見的疾病,是由於奶牛體內葡萄糖濃度偏低造成的,而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過糖異生轉化而來的,當丙酸生成減少時,葡萄糖濃度便會降低,從而造成酮病的發生。

2、酮病診斷

通常通過測定血液中的β-羥丁酸(BHBA)含量來判斷

當β-羥丁酸含量<1.0 mmol/L時,奶牛正常;

當β-羥丁酸含量>1.2 mmol/L時,奶牛處於亞臨床症狀;

當β-羥丁酸含量>1.5 mmol/L時,奶牛處於臨床症狀。

3、奶牛酮病發病原因

引起奶牛發生酮病的原因很複雜,但可歸結為糖和脂肪代謝的紊亂所致。高產奶牛開始泌乳後,其體內葡萄糖消耗量很大,容易造成缺糖,持續的低血糖導致脂肪大量動員,脂肪酸在肝臟中合成了過量的酮體,造成酮病。改善低血糖,可以預防奶牛酮病。

纖維素在奶牛瘤胃發酵產生乙酸(70%)、丙酸(20%)和丁酸(10%),其中體內的葡萄糖約有50%來自丙酸的異生作用。所以補充丙酸對預防奶牛酮病發生有重要意義。

奶牛在產犢後4~8周達到泌乳高峰,產犢10~14周是其食慾最好的階段。由此可見,當高產奶牛大量產奶時,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此期採食量跟不上,最容易導致奶牛能量處於負平衡狀態,從而使得酮體生成增加。

另外,當奶牛日糧搭配不合理時,也會造成酮病的發生。

4、丙酸鈣對改善奶牛酮病作用

在奶牛日糧中添加丙酸鈣可有效降低奶牛酮病的發生機率。丙酸鈣可以作為奶牛肝臟異生的前體物質,增加血液葡萄糖含量,降低酮體產生,改善奶牛酮病。

在奶牛日糧中添加生糖前體物丙酸鈣,能增加瘤胃揮發性脂肪酸中丙酸的比例。丙酸鈣在反芻動物代謝疾病起著重要作用,在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已有關於用丙酸鈣為主原料生產治療奶牛酮病的混合物的專利。

(文章來源:由張思雨整理編輯)

主要參考文獻:殷燕.李晨博.王恬等.丙酸鈣及其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2011,第 32 卷:第 1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