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蘋果拉黑,又與華為曖昧?歐菲光市值6天暴漲150億

2023-10-13     野馬財經

原標題:被蘋果拉黑,又與華為曖昧?歐菲光市值6天暴漲150億

股價起飛,歐菲光走出被蘋果「拉黑」陰霾了嗎?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倔強地活著。」

面對「第一財經」針對華為手機訂單情況的提問,歐菲光(002456.SZ)董事長蔡榮軍如是回復,短短五個字意味深長。

10月13日,歐菲光早盤高開,隨後一路上漲再次封板,而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6個交易日漲停。期間公司股價自5.82元/股飆升至10.3元/股,累計漲幅76.98%,市值暴漲145.96億元。

歐菲光身上最知名的標籤曾是「果鏈龍頭」,公司年營收一度突破500億元。然而「黑天鵝」很快接踵而至,先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後又被蘋果踢出果鏈,讓歐菲光業績急轉直下。不過,情況到今年似乎有所緩解,8月歐菲光已被移出實體清單,緊接著市場中就傳出了其與華為的緋聞。

這會是歐菲光新的開始嗎?

與華為合作,虛實幾何?

歐菲光股價異動,與一則「歐菲光攝像頭模組進入華為手機Mate 60系列供應鏈」的消息有關。

最近的兩個月,華為Mate 60無疑是熱度最高的手機系列之一,不僅造出了「遙遙領先」的「爆梗」,而且銷量也確實呈現出一路攀升的趨勢。據《證券日報》,華為已將智慧型手機2024年出貨量目標定為6000萬台至7000萬台,相較2022年的目標翻了一倍多。

來源:罐頭圖庫

這顯然拔高了市場對華為概念股的期待,而歐菲光就是其中之一。據「介面新聞」,歐菲光為華為Mate 60系列供應了後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和指紋模組,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歐菲光在南昌的工廠近半年新招了幾千人,增加了很多產線。

目前在BOSS直聘上,「歐菲光南昌」共有65個職位在招聘,其中58個職位來自南昌,還有幾個職位標明「二號園區大量招聘包吃住普工」「五號園區大量招聘」。

對此,歐菲光方面一直未給予正面回應。公司證券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與大客戶簽有保密協議,目前沒有辦法回答是否與華為有供應關係;包括董事長的個人回復,也不會做過多解讀。

不過,即使傳言為真,對於歐菲光來說也不是新鮮事,因為從歷史上來看,華為多年以前開始,就一直與歐菲光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2019年,華為舉行的CBG供應商質量大會上,歐菲光曾成為生物識別領域「質量優秀獎」唯一獲獎公司;那時,歐菲光已經是華為旗艦機型攝像頭模組和屏下指紋等元器件的主力供應商之一。

歐菲光還曾在回復深交所2021年年報問詢函時提到:因國際貿易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H客戶智慧型手機業務受到晶片斷供等限制措施,導致對該客戶銷售收入同比減少83.37億元。

2021年,歐菲光營收總共為228.44億元,而H客戶即為華為,足見華為相關業務對歐菲光的影響。

哪怕是在華為因斷供手機銷量大降的2021年-2022年,雙方的合作也沒有中斷。華為Mate/P 40、50系列背後的供應商中,均有歐菲光的身影。

來源:罐頭圖庫

而現在,歐菲光的堅持也算是得到了回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在10月11日晚發布的公告中提示了股價異動的風險。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歐菲光股價暴漲可能有市場炒作的因素。即使公司真的成為了華為Mate 60攝像頭模組核心供應商,也不能忽視華為對供應商利潤的要求給公司帶來的風險。

「華為作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通常會要求其供應商在價格和品質上具有競爭力。如果歐菲光不能滿足華為的利潤要求,可能會面臨訂單減少或被替換的風險。不過,基於雙方此前的合作基礎,互利共贏應該會是共識。」江瀚稱。

與蘋果脫鉤,受損嚴重

在此次重新「振作」前,歐菲光股價已經震盪下跌了接近三年的時間,市值跌沒了近八成,而轉折正是從公司被踢出果鏈開始的。

2017年,歐菲光通過收購索尼位於中國華南的工廠,進入蘋果供應鏈,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安卓、蘋果供應鏈全覆蓋的模組廠商,其市值一度超過700億。2018-2020年,歐菲光對蘋果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9.35%、22.54%、30.01%。

然而2020年,蘋果將歐菲光剔除出供應鏈名單的消息卻不脛而走,並在2021年被證實。一度引來了深交所發函問詢。

來源:罐頭圖庫

儘管在公開場合,歐菲光曾多次表示「蘋果業務占比不高」「公司不存在單一客戶依賴」,但公司的業績,確實受到了顯著的影響。

根據歐菲光對深交所的回覆函,因與國外特定客戶終止採購關係,公司2021年-2022年一季度共減少銷售收入145.32億元。

退出果鏈對歐菲光的影響不只在收入方面。2020年,主要受「境外特定客戶」終止與歐菲光及其子公司的採購關係影響,歐菲光對相關資產進行全面清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7.71億元;2021年,受產線配套複雜程度、客戶加工需求等因素影響,歐菲光沒能順利賣出與特定客戶相關的剩餘資產,繼續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3.72億元。

此外,即便終止了採購關係,歐菲光直至2022年依然需要承擔與果鏈相關子公司的固定運營成本。

受到退出果鏈、下游終端市場需求放緩等影響,歐菲光2020年-2022年累計凈虧損超103億元。去年以來,已有包括歐菲光原總經理趙偉、副總經理楊曉波、證券事務代表畢冉等在內的多位高管辭職。

走出陰霾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脫離果鏈後,歐菲光也想了不少辦法「自救」。其中最重要的轉變就是在智慧型手機之外其他業務板塊的加碼。

2022年,歐菲光正式組建IoT生態事業部、元宇宙事業部,涵蓋智能門鎖、網絡攝像頭(IPC)、VR/AR等領域;今年年初,歐菲光再度完成新一輪組織和人事調整,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光學光電、微電子和智能汽車三大業務線。

其中,智能汽車領域的產品包括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駕駛域控制器,目前已取得20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也是公司今年上半年唯一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的板塊。

此外,雖然以手機攝像頭模組聞名,但歐菲光2016年底時指紋識別模組單月的出貨量也已穩居全球前列,背後是公司在生物識別領域的布局。這給其在智能門鎖、智能家居方面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想像空間。

江瀚認為,雖然離開了蘋果鏈,但歐菲光仍然具有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可以通過擴大客戶群體、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等方式來彌補果鏈脫鉤的窟窿。

從歐菲光的營收結構上也能看到其改變。2018年,光學光電子產品、傳感器產品和智能汽車類產品在歐菲光占的營收比重分別為86.79%、11.43%和0.98%;至今年上半年,該比例已經變為70.32%、18.38%和9.75%。

來源:Wind數據

不過,至少現在手機之外業務對歐菲光營收的貢獻還較為有限,而且無論是智能汽車還是微電子領域,都面臨賽道選手眾多、「內卷」激烈的情況。

有業內人士就指出,車載攝像頭需要多種元器件,歐菲光提供其中的鏡頭還有封裝工藝和軟體,其他都需要其他廠商提供。其他廠商漲價自然利潤下降,如果歐菲光一直是這樣的模式,利潤空間難以做大。

更何況,過去連續幾年虧損以及業務下滑給公司帶來的連鎖反應還並沒消失。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歐菲光經營現金凈流出1.0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9.79%,達到了上市以來新高。此外,公司短期借款餘額26.4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3.14億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有13.13億元,存在一定償債壓力。

對此,自媒體「市值羅盤」認為,公司經營活動存在缺口,與應收應付款變動、以及存貨提前備貨導致大量墊資有關。

也有雪球用戶認為,歐菲光現金狀況並不是特別好,需要注意其高應付和高應收同時存在的風險。「如果通過調研,發現公司應收帳款質量都比較高,才能排除風險;另外如果在產業鏈中有一定優勢和地位,是有可能占用上游供應商貨款的。但高應付和高應收在一起風險就大了。」

來源:雪球

換言之,歐菲光有其在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即便如此想徹底走出近兩年的陰霾依然不易,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

你關注華為Mate 60系列了嗎?看好歐菲光脫離果鏈後重新起飛嗎?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69adc1e0c0496b94124a8fb27015b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