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之下,德總理與普京通電話,德國人懷念起默克爾

2022-09-14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歐洲能源危機之下,德總理與普京通電話,德國人懷念起默克爾

俄烏衝突的持續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產生了巨大的外溢效應,而歐洲多國追隨美國頻頻對俄下狠手,如今也遭到了反噬。

一份泄露的草案顯示,歐盟或將放棄對所有進口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包括此前引發多番熱議的「對俄天然氣限價」一項。該草案顯示,歐盟正在推進「對超額能源利潤徵收暴利稅」作為解決方案,稅額至少為其超額利潤的33%。

不過,作為大量進口俄氣的成員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都反對向俄氣限價。

近日,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表示,無論俄烏衝突如何收場,歐盟都已經輸了。

的確,據西方媒體報道,天然氣價格比去年還漲了85%,歐盟為了對抗俄羅斯,反過來卻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和民眾的利益。

而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似乎也越發迷茫。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通話持續了長達90分鐘。雙方主要就烏克蘭局勢交換了意見,包括扎波羅熱核電站安全等問題。

對德國來說,最為關心的自然還是能源問題。普京也回應了,認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北溪-1」運營中斷問題是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導致技術維護受阻造成的。

此前便有專家分析,雖然很難確定俄烏衝突的潛在贏家,但更容易瞥見潛在的輸家,澳大利亞經濟學家約瑟夫·哈萊維所說的「德國集團」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約瑟夫·哈萊維認為,自柏林圍牆倒塌和蘇聯解體以來,德國一直在尋求建立相互依存的經濟。

而後,以西翼(奧地利、瑞士、比利時和荷蘭)和東翼(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維尼亞)而組合而成的「德國集團」隨之誕生,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歐亞大陸陣線,兩頭連著德國和中國,而俄羅斯是不可或缺的連接器。

但隨著烏俄衝突的爆發,我們不難看到德國戰略遭遇失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的進度戛然而止。

2022年5月,德國的月度貿易收支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赤字,這已經是個非常不樂觀的信號了。

對於中國,德國國內近日也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聲音,媒體頻炒「擺脫對華依賴」。

漢堡港Tollerort貨櫃碼頭,圖源:HHLA公司網站

而德國一些政客和所謂研究機構頻繁宣稱,德國不應陷入對中國經濟依賴的「陷阱」,要求政府重新考慮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但目前中德經貿關係的合作現狀決定了所謂擺脫對華「依賴」就是句玩笑話。漢堡港也向德聯邦政府發出警告:拒絕中國,對德國或將是一場災難。德金屬行業僱主協會主席則表示,與中國發生經濟戰,將讓德國工業癱瘓。

不得不說,眼下的德國多少令人唏噓,默克爾留的一手好牌全被打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5ec31c55258253b6e5f4ae6faa9d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