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鄰國蒙古,有3%老百姓在拿命淘金

2023-01-07     羲和奇談

原標題:中國的鄰國蒙古,有3%老百姓在拿命淘金

說到「淘寶」,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瘋狂的緬甸挖玉人:為了一塊成色不高的玉石,寧願冒著被永遠深埋地下的風險,也要在懸崖峭壁上一捧土一捧碎石地挖著。

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做著一夜暴富的夢。

實際上,在挖寶方面,我們的另一個鄰國蒙古也是不遑多讓:全國上下,有10萬人老百姓在拿命換取財富。但他們淘的不是玉,而是黃金。

而蒙古國的這股淘金熱,甚至一度吸引我國的很多居民前去,但結局往往不是那麼美麗。

金礦驚魂

被中國和俄羅斯團團包圍的蒙古國,是個地地道道的內陸國。受地形和氣候影響,蒙古可用的耕地面積比較少,大部分土地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即便如今經濟進步科技發展,蒙古依然有三成居民過著遊牧生活。

但誰能想像得到,這樣一個擇水草居國家的百姓,竟然是「枕在黃金上睡覺」的。

目前為止,蒙古國境內已經探明的礦產就有八十多種,銅礦儲量20億噸,排名亞洲第一,煤炭儲量3000億噸,鐵礦儲量20億噸,金礦儲量3100 噸……

這些礦產資源哪一項拿出來,都能在國際上標名挂號。

中東國家就因石油資源豐富,大家調侃他們「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可是擁有以萬噸、億噸為單位礦產資源儲量的蒙古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截止2022年,蒙古國開採的礦點多達六千個,但資源開發依然處於起步階段,礦源幾乎全部以轉讓、他國投資等方式進行開採。

但肥水不流外人田,面對一座座礦山,蒙古政府沒能力開發,那麼底層的百姓就決定自己去挖。就這樣,淘金客應運而生。

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是草原。而冬季對牧民來說,無疑是個災難的季節。

因為不但草木枯萎,而且近年來氣候不穩定,經常遇到猝不及防的低溫和大暴雪。這個時候,很多牲畜就會直接被凍死。辛苦好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即便全部家當沒了,可人卻還得活著。於是一群破產的牧民就挎著一個樸素至極的臉盆,背著一把小鏟子,套上一盞探照燈,開始了自己的淘金生涯。

在蒙古干淘金這行的,基本都是拖家帶口,隊伍中總不難看到正處於上學年齡的孩子。

最早期時,蒙古牧民對於淘金十分熱忱,但黃金真那麼容易淘到?即便蒙古金礦資源豐富,也不存在低頭就能撿到黃金的寶地。蒙古國的淘金客們,能不能淘到黃金,憑的只有運氣。

並且金礦深埋地底,就算真的有幸運兒發現了,能被淘出來的也微乎其微。因為淘金客條件有限,那些礦井被挖開後,哪來堅固的鋼筋混凝土作為支撐,很有可能會迎來塌方。所以挖到一定深度就得趕緊逃出來,否則人就有可能直接被埋在裡面。

多年前,一位16歲的淘金客布赫便曾親身經歷過這驚魂一刻。

當時,布赫在礦井中,頭上僅有一盞小小的探照燈。摸著土牆繼續往那未知的深處繼續挖掘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情況。

然而,沒等他走到最深處,身體便出來了強烈的不適感。噁心、窒息的感覺占據了他整個身體。

更令他感到害怕的是,頭上突然掉下來一個土塊,正好砸到了他的探照燈上。

那時的他,腦海中清晰地閃現了一個念頭:今天怕是要死在這裡了。

但許是上蒼垂憐,那塊泥土掉下之後,整個礦井便沒了動靜。16歲的小少年顧不上因為缺氧而劇痛的肺部,使出吃奶的力氣使勁往上爬。

終於,呼吸到地面的新鮮空氣時,他終於大大鬆了一口氣。但這回淘金當然也像平時一樣,顆粒無收。

這次的經歷,給布赫留下了不小的陰影,可一夜過後,他只能像是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隨同大部隊繼續下礦。

淘金客隊伍里很多人都像布赫一樣,沒有固定收入,經常餓著肚子夜以繼日,焚膏繼晷地挖掘。

雖有運氣爆棚的時候,卻也遠遠達不到中國老話說「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的這個誇張程度。

他們也明白,下礦是風險與機遇並存,而風險遠遠大於機遇。但淘金客們依然不敢停下來,因為世代為牧民破產之後,身無長物的他們,便只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賺錢去養活一家人。

哪怕有人淘到了黃金,真的賺到了大錢,可常年的風餐露宿落下了一身疾病。最後的歸宿就是買牛買羊,繼續過著可能「一朝破產」的牧民生活。

而有的人即便從搖搖欲墜的礦中淘到了黃金,仍難逃一死。

哪怕沒了命,也要有愛情

對於淘金客來說,淘到黃金只是第一步,要想將黃金成功賣出去,淘金客們還需要完成一個關鍵的步驟——提鍊金子。

淘金客淘到的那點金礦石,大的工廠不稀罕要,小的作坊因為提煉技術複雜且有危險,也不願意接受。所以大部分淘金客只能自己提煉黃金。

但這並不是什麼輕鬆的活計,一不小心甚至還會因此喪命。

因為技術有限,淘金客只能採用原始的混汞提金法。

淘金客要先將淘來的含有黃金的礦土,用水沖洗,進行初步的提煉;然後從硫化汞礦石(硃砂)中提煉出汞(水銀),所以對於淘金客來說,汞礦和金礦一樣重要。

最後,他們要將這不純的黃金同水銀混合在一起。從化學角度來看,水銀能同黃金溶解,最終達到水銀「咬金」的效果。將金子同那些沙土完全分離後,接著只需要採用火燒的方式,將水銀逼出來,便能得到純度更高的金子。

用這種方法提純,無異於「與虎謀皮」。因為過程中會接觸到汞,尤其是提煉後期汞蒸發極易中毒。哪怕技術嫻熟的老淘金客,也有很多死於汞中毒。

而這種用命換來的純度有限的黃金,1克只能買到10美元,遠低於市場價。

並且淘金客們大多都沒什麼學識,也不知道這水銀要怎麼回收,在提純成功之後,會習慣性地將含有水銀的廢水排入大自然,污染環境的同時,也進一步威脅整個淘金客群體的安危。

因為淘金客很多都是拖家帶口,長年累月居無定所,有些年輕人經不住寂寞,便會悄悄結合,甚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生下孩子。

然而,在這種髒亂環境下出生並成長的孩子,身體大多不好,嚴重一點的,出生的時候就面臨各種臟器衰竭問題,甚至直接是個畸形兒。

但沒有辦法,擦乾淨眼淚後,他們還是要夜以繼日地下礦井淘金。

而那些健全的孩子,長到差不多大的時候,便會子承父業,同長輩們一起從事這份危險的工作,如此惡性循環。

同那些普通的職業相比,淘金客們無疑是在拿命搏一個可能沒有未來的明天。而更讓他們覺得難過的,是來自本國人的歧視。蒙古國有3%的淘金客,另外97%的人就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份職業。

你是淘金者?對不起,我賣你的東西要更貴,反正你們淘到金子,也能賣更多錢。

你是淘金客?對不起,我不想把女兒嫁給你了,你們收入太不穩定,隨時會丟命,誰知道我女兒嫁給你後會不會哪天突然守寡。

....

蒙古人人都知道淘金者在拿命換錢,但依然有人不願意放棄這個壓榨淘金客價值的機會。

淘金者也許歷經十天半個月,才只能得到幾十美元的收益。可這些錢能拿來幹什麼呢?買完吃食,連給孩子看病的錢都剩不下。畢竟在蒙古國,就連一支緩解汞中毒的藥劑,都已經超過了10美元。

可即便如此,對淘金客來說,踏上這條路,他們便沒了退路,甚至還有更多的人迫於生計,加入到這個本就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來。

目前為止,蒙古國的淘金客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數值也許還會增加。

「這是我們生活和收入的唯一來源。」

有老礦工曾這樣說。所以他們打死都不能放棄,即便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淘金就是一場人生的豪賭,誰都知道,因這個暴富的機會少之又少,但大家卻又忍不住幻想,也許自己就是那個應幸運兒。

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進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蒙古國資源雖然豐富,但對外依存度較高。作為支柱產業的礦業,雖出口的礦產品占據出口總產品的70%,甚至隨著經濟的低迷,還呈現上升的趨勢,但因為目前蒙古國政府只會「魚」不會「漁」,基礎設置不先進,嚴重製約礦業的發展。

2021年,蒙古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31億美元。什麼概念呢?拿它的鄰居,我國的內蒙古作為對照。2021年,內蒙古的GDP為2.05萬億元,換算成美元,則為2890億美元,是整個蒙古國的22倍。

省會城市呼和浩特2021年的GDP為3121.4億元,摺合440億美元,是蒙古國的3.36倍。

這個有著340萬人口,156.65萬平方千米國土的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還比不上我國一座城市的GDP。

在這樣現實的經濟面前,淘金客的命運,從走上那條路的時候,便已經被徹底綁定。

如今蒙古那些新翻開的地皮上,凈是坑坑窪窪,印證著曾經遭受怎樣慘無人道的挖掘。而一些後來的淘金者再想要淘到黃金,只能順著這些坑,往更深處挖掘。因此收益會更低,而風險則更大。

一個國家360萬人,卻有百分之三的人在淘金,在危機四伏的地下礦井,與死神搏殺,拿著微薄收入的同時,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想。

更甚者,一些不了解蒙古國淘金者現狀的外國人,也為此眼熱不已,不惜冒著風險前往蒙古國,體驗生活。

運氣好的,身體帶一點重金屬回國,性命無虞。運氣不好的,甚至直接將命都丟在那裡。

數以萬計的淘金者,被現實打敗後,夢裡都想逃脫這樣可能沒有明天人生,但外國的人卻試圖進入他們避之不及的世界。果真如錢鍾書所說: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進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5eb791a6c0e8205b6116265b966ab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