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10年」。Misa在Rokid Jungle發布會上激動地說到。8月26日,不論是對於Rokid,還是對於Misa來說,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
時間撥回到25日晚上10點,經過多輪時間調整,筆者終於抵達Rokid公司見到Misa。此時他還在就一些產品細節與技術Battle。從公司的創始人、技術負責人以及產品經理、市場負責人,為了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盛會「Rokid Jungle」正緊張有序地準備著。
歷時3個多小時,凌晨一點半這場採訪終於順利結束。本文除了帶來Rokid的新品體驗和點評之外,還更多融合了時勢下,Misa對市場的觀點與判斷,以及今後Rokid的走向。
凌晨1點,Misa與產品、技術正在調試
新增4800萬像素鏡頭,Rokid產品還在升級
雖然依舊是市場上常見的Birdbath光學的AR眼鏡,但此次軟硬體方面不乏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此次發布的新品為主打空間計算的Rokid AR Studio套裝,包含一台Rokid Max Pro以及獨立主機Rokid Station Pro,首先這兩款終端的硬體配置都相比上一代有所提升。
Station Pro使用高通XR2+ Gen1,該CPU是高通2022年10月推出的最新方案,較上代驍龍XR2性能提升了50%,散熱提升 30%,並且採用了全新的圖像處理管線,能夠實現低於10ms的延遲。
主性能大幅提升之外,Station Pro還新增了一顆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完全可以代替手機使用,甚至性能、續航以及內容豐富性各方面超過手機,而且還能為手機反向充電。
AR眼鏡連接手機的形態自2019年面世,以共享手機內容生態、即插即用、Birdbath輕薄外形加上親民價格等諸多優勢,很快成為AR眼鏡消費市場的主流形態之一。
是否真的有必要為其增加獨立的主機?這一問題困擾了團隊很久。據說Station這個項目最初立項時曾經被斃掉3次,在Misa看來,這樣的產品並不符合Rokid的產品原則——Always on(始終開啟)、Quick in Quick out,Rich content(豐富內容),但是嘗試之後沒想到這款產品竟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掀起移動主機潮流。
根據Misa提供的數據,超過90%的用戶選擇使用Station連接AR眼鏡,而非使用手機。
Station Pro還內置了9軸IMU,可讓主機實現3DoF追蹤,使其作為操控手柄使用。在Misa看來,目前雖然暫時還無法完全實現Always on,至少已經朝著Always Standby進步中。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Misa如今是自己產品的重度用戶,他堅信,只有把自己放在用戶的角度,才能真正挖掘產品的價值。他也經常與其他消費用戶交流獲取反饋,因此這次發布會上非常多Rokid的忠實粉絲到場應援,包括Rokid Max Pro攝像頭向下15度設計的idea都是來自用戶體驗反饋。
Rokid Station Pro搭配的AR眼鏡——Rokid Max Pro相對於上一代在參數上並無變化,只新增了一顆用於空間定位的攝像頭,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讓交互更為自然舒適。
此外,Max Pro在新增一顆攝像頭的前提下,重量比上一代僅增加了1g,依舊保持了非常輕薄的形態。
相對以上硬體,Rokid Jungle上圍繞軟體方面的進步要有意思得多。
十年蟄伏,與蘋果空間計算的「不謀而合」
「Rokid本質上是一家系統軟體公司。」
「Rokid本質上是一家隱藏在精美硬體產品中的系統軟體公司。」Misa在交流中和發布會上多次強調Rokid的定位。
2023年對於產業來說註定是被歷史銘記的一年,今年蘋果帶著Vision Pro正式加入戰局。而這一年,對於Rokid來說,也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
「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10年」。
「2013年在矽谷參加google發布會,現場第一次戴上谷歌眼鏡,兩個感受:1、非常棒的創新;2、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也正是這時候萌生了離開阿里創業的想法。2018年Rokid Jungle我們發布Rokid Glass第一代產品,第一次將思考變成真正的產品,又過五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真正交出答卷。」
「一群瘋子,一個夢想,十年光陰。」Misa感慨到。
夢想驅動的人身上總是閃耀著無形的光芒,交談之中溢於言表。提到蘋果的入局,Misa言談之中洋溢著興奮,對於這位消費電子市場的老大哥,除了尊敬、憧憬、敬佩之外,似乎還有某種默契。這些默契,最終在產品上呈現出來。
雖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一種是基於VST(Video See Through)的VR產品形態,另一種是基於OST(Optical See Through)的AR產品形態,但在Rokid AR Studio的產品交互和功能上,的確看到了與蘋果「不謀而合」之處。Misa將其總結為以下3點。
1、完全兼容2D安卓內容生態
首先是對2D內容的兼容與空間化。在蘋果對外演示的Vision Pro視頻中,原有的2D應用可以變成空間中的一個程序框展現,通過桌面空間可以將2D生態內容直接轉化到3D空間中。
而基於Rokid最新的YodaOS-Master系統,則是可以兼容所有安卓應用直接在系統中運行,發布會現場展示了在釘釘中直接打開APK文件安裝運行的視頻。Misa稱,在YodaOS-Master的系統上,以AOSP為底層,上面的整個Framework、引擎、框架都進行了大量的改造。
「比如我們一個Camera要做多個任務,既要做空間定位,又要實現手勢,都用一顆Camera,這個裡面就對原來的安卓的整個作業系統做了大量的改進,而原來舊的2D生態內容什麼代碼都不用改就可以直接跑過來,讓他跑在底層的Sandbox里,所以應用在運行的時候,它以為自己跑在一個手機或者電腦上,實際上它是跑在一個Sandbox裡面的,然後我們把它的交互再融匯到3D空間裡面去。」
如今Rokid已經積累了130多款內容,Rokid專屬版應用包括bilibili、隨樂游、無影雲電腦、影牛牛3D電影、咪視界等,涵蓋了絕大部分用戶日常工作、生活、娛樂中的應用類型。
2、自然頭手交互+微手勢
其次是更自然的交互方式,不過與Vision Pro主打手眼協同+語言交互不同的是,Rokid Max Pro支持多模態的交互方式。包括頭手交互、微手勢、3DoF手柄以及語音等多種交互方式。
頭手交互調用眼鏡的6DoF定位作為光標瞄準,結合簡單的「捏合」微手勢,類似PC的滑鼠指針與滑鼠點擊動作配合,不過指針移動轉變為頭控。得益於眼鏡上向下傾斜15度的攝像頭設計,可以讓手在更舒適的位置被捕捉到。
在Misa看來,VR形態的設備上可以通過多傳感器來實現更精準的空間定位和交互,但是在需要保持輕薄的AR眼鏡產品上,考慮到重量、功耗、設計的複雜度,要儘可能減少Sensor,所以Rokid一直在推進單攝Slam。
在Rokid內部,對於產品重量有著及其嚴苛的管理,以0.2g為單位,只要調整重量幅度達到0.2g就必須向Misa彙報。所以單攝也成為了Rokid踐行的「執念」。
「AR實驗室」是Rokid內容生態中以空間交互為核心的AR內容合集。在現場,筆者體驗了諸多AR內容,其中讓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包括以下幾款:
《完美弧線》:這是一看籃球投籃遊戲,在眼鏡前伸手,球就會自動吸到手中,面向前面的籃筐擺出投籃姿勢,即可將籃球投出去。內容簡單有趣,球設置了物理機制,根據手揮動的速度和角度,模擬真實的拋物線,或許是由於命中率比較高,成為了眾多AR遊戲中最有人氣的一款。
《飛鏢大賽》:與籃球相似,擺出捏取飛鏢的手勢,虛擬飛鏢即可附著在手上,瞄準、扔出,同樣非常簡單有趣。
《指尖戰爭》:PVP策略塔防遊戲,兩人各據一方,利用不同兵種的士兵、武器以及道具研究作戰策略,應對敵方攻擊,守住己方城牆。對戰沙盤呈現在眼前,用手捏住士兵或者投石車,將其放置到沙盤中,小兵和車就會自行前進攻擊敵人。
諸如此類有意思的小遊戲還有很多,如用手勢捏合就能控制跳躍力度的《跳一跳》、握拳就能變成錘子打地鼠的《打地鼠》遊戲、通過手勢控制拼合方向的《2048》、寓教於樂的天體教學內容《上帝之手》,將宇宙行星玩弄於鼓掌之中……
整體體驗來看,單目Slam的穩定性和精準度現階段必然比不上多傳感器方案,這也是Rokid在接下來的軟體算法疊代中需要持續改進的部分,但對於日常使用和體驗小遊戲來說影響不大,特別是「微手勢」融合後,整體交互的舒適度大幅提升,在筆者體驗過程中也從未出現手勢誤判、誤操作等情況。
3、3D空間內容呈現
當我們與信息的交互方式從二維變成三維,它所展現的形式也應該有所變化。
「空間搜索」功能是Rokid Max Pro中極其有亮點的功能之一,相對於其他產品最大的變化在於改變了信息在空間中的組織和呈現方式,正如信息大爆炸一樣,如使用語音說「搜索Rokid Station」,系統將自動識別「搜索」兩字並理解用戶指令,從而呈現出與Rokid Station相關的所有網頁和視頻,而基於一定的算法,使內容按照相關性前後排列。
選中其中一個視頻或者內容,通過手捏合後,該窗口將被至於最前方並放大,同時其中的音視頻畫面也同步開始播放;而切換至其他內容也只需重複同樣的操作即可。
「Rokid在做空間計算的時候,我們空間交互是用來回答一個什麼問題,就是真正在空間裡面信息的組織跟呈現方式會不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所以搜索就是一個幾乎到今天為止,所有體驗過的人都非常喜歡的功能。」
當筆者問到,未來Rokid是否要推出AR時代的瀏覽器,Misa表示,「空間搜索」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信息的組織和呈現方式,這個框架將作為底層,延展到其他更多的應用中去。如短視頻內容、文章內容、圖片信息等等,組織與呈現都可以採用該框架來實現。
相對於傳統的平面展示,「空間搜索」將空間巧妙地利用起來,結合頭手交互,帶來了極其自然且便捷的信息搜索展示方式,而這也是眾多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場景,在Rokid Max Pro中成為現實。
在Rokid AR Studio套裝體驗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很多細節部分,如攝像頭向下傾斜15度以便更好地捕捉用戶手勢;桌面模式內可以放置至多5個應用窗口,切換多種查看模式;窗口操作按鍵位於窗口下方,方便頭控使用;為了更好地識別語音指令,採用雙線性降噪麥克風;捨棄傳統語音喚醒詞,直接以「搜索xxx」作為指令格式……
誠然,它的配置與蘋果Vision Pro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Rokid的產品上,我們看到了在硬體極度受限的當下,團隊在軟體與交互上的思考與用心。
AR進入「個人計算平台」第二階段,三大戰略迎接持久戰
「克制」,在與Misa交流的過程中頻繁聽到的一個詞。
「我們跟其他的廠商最大的區別就是『克制』。我們的產品都非常克制,比如像當時我們出Station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出一個Station,但等到出來之後大家就明白了,原來這個才是用戶真的現階段最想要的東西。雖然想上的東西很多,但消費者不會買單,所以Max Pro你會發現它也特別克制,沒有放ToF這一堆傳感器,只加了一顆普通的攝像頭,然後把能力限定在當前它能做的這幾件事的範圍內。」
「我們考慮的重點就是,把重點放在一個稍微不受資源限制的領域——軟體,硬體是整個生態的能力,Rokid沒有辦法通過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硬體生態,至少今天做不到。但是軟體是我們所有的人可以發力,並且相對來說可以擺脫當前的限制。」
「所以你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這個產品的FOV變得更大的時候,我們的作業系統其實早就適應在這裡了。未來隨著硬體底層技術推進,FOV越來越大,硬體越來越輕,續航力越來越強,算力越來越高,硬體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且同質化,但是從軟體和作業系統上,我們該準備的早就準備好了,所以這是Rokid的延伸變化。」
空間計算時代的「Android」,Misa給自己與公司定下了這樣一個宏大的目標。
在Misa看來,無論是VST實現的AR還是OST所實現的AR,殊途同歸,所有人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未來分成兩撥,這是一個地圖的中間,有兩撥人從不同的出發點往中間出發,最後就看誰先到,我個人覺得今天都可能在半路中。VST的AR、我們OST的AR,傳統大家理解的AR都在半路中,就看誰先到,因為最後誰先到誰會占有生態優勢。實際上這兩撥人,不管外面打的多凶,都是為了實現一個效果——虛實融合。」
「AR領域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系統軟體和生態之爭。當然AR還是有人會去做一些工具類的特定場景的應用,但是從未來的個人計算平台來講,它一定是變成一個作業系統,整個生態競爭。與智慧型手機不同的是,眼鏡必須強調個性化,Spec與交互必須統一,所以這也是Rokid將重心放在軟體系統的核心所在。」
未來Rokid計劃將系統開放,為更多硬體產品賦能,從底層系統到開發工具、算法能力、內容生態全方位提供支持。
知易行難,創業公司要實現空間計算時代的「Android」談何容易,持久戰不光需要號召力,還需要充足的糧草和彈藥。
不過此次發布會上,我們看到了Rokid的號召力。Google、高通、Unity、Bilibili、移動咪咕、釘釘、英偉達等知名企業高管、眾多內容開發團隊,以及伴隨著Rokid一路成長的忠實粉絲們紛紛到場,共同見證Rokid這一「里程碑」式的盛會。
Rokid也向他們展示了這一路走來的耀眼成績。據稱,Rokid AR眼鏡服務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日活用戶超3萬,月活用戶超過40%,用戶單日人均使用時長大於1小時,且應用、內容付費率達到20%;在車載AR娛樂領域,Rokid在新勢力汽車品牌中市占率達到70%。Misa表示,去年Rokid在C端的產品銷量為6萬台,今年有望達到15-20萬台。
即便如此,與智慧型手機等其他成熟的消費電子市場相比,AR仍是個嗷嗷待哺的寶寶。加上經濟環境下行,未來幾年仍逃不過「熬」的局面。
「今年有消費力,沒有消費欲,真正的挑戰是明年。」為了迎接更為嚴峻的市場挑戰,Misa早早準備了三大戰略:
1、以B帶C
「以B帶C就是在B端打磨新的技術放到C端驗證。一個新的技術出來到底靠不靠譜,讓用戶去實驗是很麻煩的,它的代價很大。但這個技術我們知道明確能解決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我們就把特別需要解決這個具體問題的客戶先作為科技產品的踐行者,驗證這個沒問題我們就把這個技術引過來。」
2、以輕帶重
「Rokid在2021年推出的AR產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R,它是眼鏡形態,也可以叫它智能眼鏡。它的定義是非常輕的,不是重量輕,比如說觀影、娛樂,還是回到舊生態,大家把佩戴舒適性放在第一位。然後逐漸的,眼鏡能不能加一些比如空間定位,我們聽到很多用戶的聲音,再把這些聲音變成產品的結構,所以這個叫以輕帶重,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
3、以硬帶軟
「以硬體為載體來不斷驗證軟體能力,為公司帶來現金流收入的同時,能夠投入更多精力開發軟體系統。我不做別人已經做得非常優秀的東西,即便我跟他做得一樣優秀我都不會碰,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因為我沒有必要去浪費社會的資源和人的才華。我們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或者做得到,但做得不夠好,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東西。」
結語
縱觀這些年的AR市場,相比傳統科技、手機巨頭,創業公司似乎更為激進,更敢於創新。
面對大廠都保守謹慎的當下,以及這條全新的賽道,創業公司往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而這些往往是致命的。
「我覺得如果我是那些大公司可能也會做相同的決策,一家企業的發展,什麼時候比較健康或者符合我們的預期,它有能夠不斷的推動自己往前發展的力量就夠了,過大過小都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對於製造型的企業,對於硬體產品型的企業還是要遵循客觀的規律,你的品牌分銷、營銷、用戶場景、用戶價值之類的東西都需要考慮到。」
「但是對於Rokid來說,50萬台、100萬台、200萬台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能夠保持自己健康往前循環的結果,但是放到大公司可能就非常尷尬,所以時間不完全是技術決定的,還跟他的使命,跟他整個團隊所能夠獲得到的支持也有關係。」
在Misa看來,當下,就是創業者最好的時機。引用埃隆馬斯克的一句話:「創新就是企業最大的門檻,而不是供需,你今天所有的守舊的東西未來都會變成你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