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首遭重創!德國今年或將陷入衰退,專家:不只德國遭殃

2022-07-06     排頭觀察

原標題:30年來首遭重創!德國今年或將陷入衰退,專家:不只德國遭殃

據觀察者網消息,聯邦德國統計局於近日公布了最新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外界注意到今年5月,聯邦德國三十多年來首次出現了貿易逆差。

根據數據對比,這是自1991年以來德國第一次出現進口高於出口的情況,並且逆差金額高達十億歐元。

無論是施洛德時代還是默克爾時代,這種情況都是難以想像的。聯邦德國自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就以發達的工業水平和高質量的工業產品享譽世界。儘管日本的產品以精益求精著稱於世,但是在主要的工業品領域,依舊無法超越德國的統治性地位,德國製造也成為了高質量的代名詞。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需要大量進口德國的產品,這也讓德國享受到了巨大的紅利,長期以來保持高額的貿易順差,並且成為歐洲大陸的經濟引擎。至於此次出現逆差的原因,外界分析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德國同時面臨著多重不利因素。

首先,進口方面,能源價格高企導致進口原材料的價格高漲。其次,出口方面,由於全球性疫情爆發、俄烏戰爭、對俄制裁等原因導致了出口額下降。最後,德國總理朔爾茨的外交戰略與默克爾時期大相逕庭,導致德國在國際上處於不利局面,出口經濟也面臨被動。

德國和日本相似,製造業發達,但是本國能源無法滿足製造業需求,需要大量進口,尤其是能源。

歐洲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就是俄羅斯,並不是俄羅斯的產量最高,而是由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相對廉價。而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朔爾茨政府緊跟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俄德關係進一步惡化。朔爾茨還主動表示要脫離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是令外界所不能理解的是,德國顯然並沒有做好脫離俄羅斯能源的準備,朔爾茨的表態無疑給自己的國家挖了一個大坑。

為了擺脫俄羅斯能源,德國開始建設液化天然氣的儲存設施,並且積極引入美國天然氣,同時還和中東國家簽訂長期供氣協議,以保障德國有足夠的後備資源。表面上看,朔爾茨做了積極的準備,但是實際上德國似乎無法承受,因為美國的天然氣價格高,相比之下德國人要付出更高的價格。

反觀中東國家也不是省油的燈,德國想要更多更便宜的天然氣,可以,但是必須簽訂長期協議。因為他們擔心俄烏戰爭結束之後,德國會立即恢復購買俄羅斯能源。這也是朔爾茨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出口方面,德國依舊面臨著巨大考驗,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德國產品自然不能倖免。

俄羅斯原本也是德國的大客戶,默克爾時代兩國關係緊密,貿易往來密切,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默克爾十幾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德國幾乎完全失去了這個大客戶,但卻沒有新的市場來彌補這個缺口。

不難發現,西方對俄羅斯發起的連續經濟制裁併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他們受到了意外的「反噬」,歐美都遭受了重創,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反之,隨著能源和糧食供應逐漸趨緊,普京手上的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對於歐盟來說形勢正在向更加不利的方向發展。

此外,還有經濟方面的相關專家預期德國經濟可能在今年將陷入衰退,而他們作為歐盟的經濟引擎,如果德國撐不住了,整個歐盟都有可能面臨更加糟糕的局面。到時候,遭殃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德國。

俄烏戰爭還在繼續,夏天已來,冬天還會遠嗎?短短几個月之後,如果歐洲還沒能解決漫長寒冬需要的能源,後果必然是無法估量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為了解決「反噬」問題開始為了「俄烏停戰」而發聲。只不過,頂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這場規避自身風險的「仗」終究是很難打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44c65747651dd66d00dbf6b66f077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