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短劇到底有多賺?到了橫店我差點想入伙。

2023-11-17     差評

原標題:爽文短劇到底有多賺?到了橫店我差點想入伙。

他,衣著寒酸,被眾人鄙視,被妻子狂扇巴掌,被逐出家門。

而今,三年之期已到,他不再隱忍。在大家驚詫下,他的真實身份被揭曉:龍王、修羅、戰神、羅剎、藥神、虎帥。。。稱號包括且不限於以上六種。

這就是 2020 年最火的短劇類型,贅婿。

當年的歪嘴戰神,靠耐克笑養活了一大票鬼畜區 up ,也讓短劇這個概念徹底出圈。

如今又是三年之期已到,短劇也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最當紅的炸子雞。

你打開應用商店,搜索 「 短劇 」 ,至少會跳出 20 多個相關應用,稍微扒一扒,就會發現這背後各家巨頭齊聚一堂。

有國企參與,比如 「 河馬劇場 」 ,屬於中廣電傳媒,也有大廠位元組跳動的 「 番茄短劇 」 ,還有百度、七貓。

這還只是短劇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大頭在微信和抖音的小程序里,占走了 90% 的份額。

現在短劇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200 億,這是什麼概念呢?2022 年,中國電影票房是 301 億,也就是說短劇市場規模,相當於去年電影票房的 66% 。

相比之下,電影工業已經發展百餘年,並且有著成熟且龐大的產業鏈體系,而短劇不過才發展了區區三四年。

這也更讓差評君好奇了,這個像打了激素一樣發瘋成長、賺足眼球的行業,到底是怎麼運轉的?

剛好,差評君有個表哥就在橫店的某個短劇劇組當製片,他拍過幾千萬的網劇,也做過幾百萬的網大,在影視圈摸爬滾打多年。

所以咱們直接就殺到劇組,帶大家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短劇現場。

「 橫店現在估計有將近 100 個短劇劇組正在拍攝。 」 這是我表哥跟我見面後說的第一句話,第二句是 「 能不能財富自由就看這波了 」 。

放完這些豪言壯語之後,他轉身帶我們走進了一家小酒吧里,這是他們臨時租的場地。

在片場逛了逛後,我也大概摸清楚了表哥這部短劇的情況。

這是和一家頭部的小程序短劇平台合作的霸總劇,總共 80 集,每集大概兩分多鐘。由小程序平台投資,製作總預算 40 萬。 ( 一般的長劇投資,都是百萬千萬起步 )

今天是他們開機的第二天。得知他們開拍後,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趕來了。

因為整部劇全部拍攝時間就 7 天,晚來一步就殺青了。而這,也是大部分的短劇的拍攝速度。。。

正是因此,通告安排的很滿。今天他們要在這個酒吧包廂里,拍完整整 26 場戲。

不過雖然拍得快,但現場卻比差評君想的專業多了,就是個正兒八經的小型劇組,包廂里外都架著打光燈和攝像機。

只是機器、員工數量都降低一級。演員也極其精簡,只有男女主兩個人。

正好撞到一場令人有些腳趾扣地的橋段

導演正在教女主如何撫摸男主的八塊腹肌

還有讓人很不適應的,是所有的監視器和攝像機,都是豎過來的。

一個製片和我們說: 「 最開始說把機器豎起來( 的時候),所有人不知道怎麼拍了。 」 連差評君看到的時候,大腦也宕機了一秒。

差評君又跑了幾個組,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因為不少劇組,都是從中長視頻轉行過來的專業團隊。

而問及為啥要轉型時,所有人都和我說: 「 為了賺錢嘛。 」

短劇賺錢,似乎是最深入人心的印象。各種短劇賺錢數據滿天飛,比如 「 小程序賣劇, 8 天賺 1 億 」 、 「 草班團隊短劇造富,日入 6000 萬。 」

在這個行業里, 似乎分分鐘鍾都是千萬上下。。

但其實它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通過設置各種劇情的爽點和轉折,先用前面十幾集的免費劇情,把你吸引到關鍵地方。

比如當你想看男主能不能力挽狂瀾、打臉所有人的時候,就會彈出個付費請求。

每集解鎖費用從幾毛到幾塊不等,看完一部劇可能要大幾十,甚至上百塊。

大家不願意充值 30 塊的長視頻會員,但卻都願意掏上百塊,就為了看每集 2 分鐘的東西。

一部短劇的生產,實際上由短劇平台主導。平台會找到製片方下單,給他們提供劇本,讓他們出內容。後續的廣告投流也是由平台負責。製片方要麼賺製作費,要麼賺付費收入分成。

當我在橫店,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大家能看到賺錢的短劇,其實都是少數。

實際情況是,如果沒有出爆款的情況下, 「 除去特別爛的,基本賠一半賺一半 」 ,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暴利。

儘管短劇平台在找上製片方時,會承諾說他們做 4 到 5 部就能出一個爆款。但短劇到底能不能爆,其實是一個機率問題。

因此,比起長劇和電影的精心打磨、押注爆款,短劇更像是一個 批量化的生意

製片方和平台追求的都是壓低成本、批量生產、快速試水。所以,短劇真正誇張的地方,其實在於它的 工業化和流程化

一部爆款短劇的打造,總共分為三塊: 劇本 + 攝製 + 投流。每一個環節和鏈路,都是嚴格以 市場喜好作為依據。

首先就是劇本,也是被大家詬病最多的地方。

整體就是圍繞著各種反轉和 「 爽 」 點,在不同的主題里進行創作。

表哥給我展示了一下最受歡迎的劇本類型,分別是:戰神,虐戀,穿越,逆襲,甜寵,總裁,重生,贅婿。

不同題材的受眾群體,導演們都是信手拈來:

「 粗糙一點的現代霸總劇,針對的是比如 30 歲的寶媽,然後她們老想跟現在的老公離婚,找到一個霸總走。 」

而這些題材,都是各家短劇平台根據市場反饋的情況,在後台總結出來的。

這裡其實有一個特殊的點。和傳統的電視劇不同,大部分短劇的劇本都是由平台方提供,而非交給影視公司負責。

因為市場每個月的喜好,可能都會變動。為了讓利益最大化,每個劇本都要根據平台監測到的當月數據來撰寫。

這些本子有的是從網文小說網站買的,有的則是找了專門的寫手工作室。

表哥告訴我,很大一部分編劇,其實都是從劇本殺轉行過來的。

他們寫稿速度飛快,一般三四天就可以出一條片子。而寫手工作室 一個本子,賣給平台的價格是到 1 到 1.5 萬。

而工作室里大部分的編輯都是坐班制度,拿固定工資和提成,但月收入起碼萬元以上,甚至有的能超過 50 萬。

反正差評君聽完,已經覺得屁股坐不住了。。。

這行里半路出家的遠不止寫劇本的,在拍攝剪輯這邊,類似的操作更是數不完。

其實,短劇拍攝的入行門檻也很低。很多是從影樓攝影轉行過來的,甚至連武行都來做這個。要是你在專業劇組裡干過,能直接上崗短劇導演。

同樣的,剪輯也是直接找個外包公司負責,基本兩三周就可以剪出來。從寫劇本到上線,基本就只需要 1 個月時間。

也正是因此,一部短劇的成本很低,一般 20 到 30 萬就能拍完。如果是早半年,那十幾萬也能搞定。

不過,這些費用都是洒洒水。 一部劇真正花錢的地方,其實在於投流。

所謂的投流,就是打廣告。在抖音、快手等各種平台上,投放各種帶小程序跳轉連結的影視片段,吸引觀眾跳轉到小程序。

就好像頁游里各種 「 一刀 999 」 的小廣告一樣。

和頁游一樣,廣告的效果也直接決定了一部短劇能不能賺到錢。

就比如最近爆火的短劇《 無雙 》,上線 8 天之後,發的戰報是投流花了 1 億。

這並不代表這部劇燒錢, 而恰恰證明這部劇火爆,受市場歡迎。因為只有發現市場回報很好,大家願意點進廣告里,平台才會繼續砸錢下去。

一般來說,爆款短劇的回報率可能有 1.7 左右。這意味著你花了 1 億投廣告,收到了 1.7 億的充值,凈賺 7000 萬。

如果投流效果不好,一般是回報率低於 1.1 ,就會就停止投放,及時止損。

在這樣的邏輯下,你就可以想像像抖音、微信、微博些投放平台,到底有多躺賺。也難怪,不少平台底下的短劇平台跳轉連結,那叫一個絲滑無比,暢通無阻。

而對於短劇的前景,表哥相對樂觀,甚至,他覺得未來短劇的市場規模,還能翻個 5 倍。

因為只需要不到 1 個月的時間,短劇就能快速生產、快速消耗、快速資金回籠。

並且現在到處都是想砸錢進場的人。就連他的編劇都跟他說:老闆,需要帶資進組嗎?

在我們看來,短劇可能是一個只能提供情緒價值,單純迎合市場的產物。

但在從業者看來,短劇的出現,其實 救活了一大批已經要倒閉了的影視公司。

實際上,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幾年長視頻平台的趨勢,是 精品化。表哥和我說,大多平台都只做 A+ 、 S 級以上的劇集了。

就比如 X 劇場、《 漫長的季節 》、《 狂飆 》這類精品劇。

精品化就意味著需求變少,比如芒果一年可能就二三十個這樣級別的單子。

但市面上有那麼多從業者等著吃飯。那些跟不上精品要求,拿不到資源的劇組,就慢慢被清理出場了。就算做出了片子,市場也不需要那麼多長內容了。

連拍過《 何以笙簫默 》、《 親愛的,熱愛的 》等作品、只接 50% 利潤項目的華策,都不得不選擇把利潤砍薄。

華策代表參加微短劇大會

可另外一邊,頭部的 短劇平台一天可以上十幾、二十部短劇。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還處在一個 極度缺內容的階段。

為了得到好的劇集,平台甚至可以卑微到極點。

比如承擔所有的拍攝費用,還和製片方平分票房——這意味著平台吃下了所有風險,還讓製片方躺著掙錢。

那影視公司們到底選擇哪邊,答案已經一目了然了。

除此之外,短劇的風險天然比長視頻要低得多。

長劇製作周期往往是半年到一年,加上審查時間,最終的資金的回籠起碼要一年以上。

「 還沒等到上線,我們全部都餓死了。 」

但短劇拍攝加剪輯只需要幾周,出爆款的機會也很大。並且上線後,用戶充值的金額劇組可以直接提現,資金回籠速度極快。

打磨一年的長劇,最後可能血本無歸。但是短劇本成本低,而且只要投流數據不好,就可以馬上放棄,及時止損。

並且就當下而言,短劇的發揮空間更大。

由於短劇數量太多,廣電審批不過來,就把版號發放的權利下放給平台。所以,其實連版號都是 平台自己發的,不需要經過太多審查。

這也是為啥現在各種擦邊、封建迷信的內容頻出,每部短劇都多少得來點床上戲碼。

如此一個相對自由,幾乎 0 門檻的市場,必然會誕生一場入局者的狂歡。

你在橫店這個對影視變化感知最敏銳的地方,就能清晰地察覺到市場的那股活力。

一位受訪人說自己去服裝庫拿衣服的時候,明顯很多東西被定掉了。那些曾經停擺的劇組,都開始熱火朝天, 「 全部都在拍 」 。

曾經只能當女三男三的配角,現在當上了主角,片酬從二三百,漲到一千多一天,甚至要比橫屏還要貴。

一旦拍的劇爆了一部,片酬可能就要往萬走。有個爆款女主, 7 天的片酬達到了 20 萬。比傳統的明星肯定是差遠了,但要知道,一部短劇的投資可能就 40 萬。

以前劇組的攝助、燈助、場務,現在也都能升升級,一下變成攝影指導、燈光指導、執行導演了。

機會擺到了所有人面前,大家覺得近在咫尺,觸手可得。

甚至,聊上頭了的表哥,堅定地和我表示:短劇未來能有 1000 億的市場規模。

這個有些驚人的數字,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因為短劇已經有全球化的趨勢了。

中國台灣的製作組,也開始給大陸的劇組拍攝。表哥已經在和他們洽談,他對中國台灣的攝製組讚不絕口, 「 我們 40 萬一條的東西,他們 25 萬就能拍,拍得巨好看。 」

不僅如此,他下一步還準備進軍東南亞了,拍點當地人喜聞樂見的耽美題材。

畢竟中文在線打造的出海短劇 APP Reelshort ,月流水最高能跑到 600 萬美元,還直接衝上了美區 iOS 娛樂榜第一。

數據證明了,全球人民的爽點都差不太多。從下沉市場到國際市場,就是一轉眼的事。

聊到最後,差評君是真切地感受到什麼叫 「 財富自由就看這波了。 」

但你說影視劇這樣發展下去,是不是就要越來越下沉了?

實際上,差評君覺得還真不一定。願意看短劇的人,大多本來也不消費精品劇。

短劇針對的群體,更多是喜歡在抖音上看小爽劇和 AI 電影解說的人。

短劇這種模式,實際上搶占的是短視頻用戶的時間。並不對精品長劇,有致命的衝擊。

另外就是,短劇的紅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短劇實際上就在複製 13 、 14 年的網大。

作為從網大蹚過來的人老人,表哥很清楚: 「 明年肯定要倒一大批的。 」

在群魔亂舞之後,就是監管、成本、內卷。

愛優騰這些頭部長視頻下場,就 已經標誌著短劇要開始追質量、搞內卷了。

在內容監管方面。昨天廣電總局也發文,將持續開展網絡微短劇治理。快手、抖音、微信也都開始下架違規的微短劇。

短劇開始慢慢步入下一個時代了。在這片追求高效、快速的土地上,是否會誕生出精品,其實很難說。

但是,暴利和劣質成為過去,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不知道下次我再去橫店,又會誕生出什麼樣的模式,還會剩下多少短劇劇組呢。

撰文:四大 編輯:江江 & 面線 & 大餅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鞭牛士 | 廣電總局七大措施治理微短劇:加快制定審核細則

資本娛樂論 | 西安,正在成為小程序劇之都

深響 |「 小程序短劇 」 狂飆:一周拍完,一部實現財富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34fd69b28875eb31d6f1ab20f29c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