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癌,抽血便知?血常規這3種指標,還真能查出「蛛絲馬跡」

2023-09-13     漫說健康

原標題:體內有癌,抽血便知?血常規這3種指標,還真能查出「蛛絲馬跡」

血常規是一種常見的檢查方式。

據了解,這種檢查主要是通過對血細胞的數量以及分布情況進行觀察,從而對患者的血液以及疾病情況進行了解。

這類檢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規檢查、血脂檢測、血糖檢測以及尿酸檢測等具體的檢查項目。

這種檢查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早期的時候,患者的血常規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不過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常規的指標就很可能會出現異常的情況。

這種異常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幫助。

通常情況下,如果患者的下面這幾種檢查指標出現了異常,就說明患者可能患上了癌症疾病,對此,患者要特別注意。

一、紅細胞

紅細胞是血液的主要組成成分,它主要負責的是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的任務,從而保證患者體內的血液流通,並且維持酸鹼平衡。

對於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紅細胞的含量是反映患者身體狀況的一個主要指標。

正常情況下,成年男性體內的血紅蛋白值為20-165g/L,而女性大約為115-150g/L左右

如果患者的指標突然出現了減少的情況,就表示紅細胞遭到了破壞。

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無力、食慾下降以及失眠等不適的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使得患者缺乏氧氣,進而危及生命。

對此,患者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儘快明確病因,然後對症治療,使得紅細胞的含量恢復正常。

二、白細胞

白細胞是一種常見的免疫細胞,這種組織細胞的主要作用是抵禦外界細菌或者病毒的襲擊,從而有效地對癌細胞進行清除。

因此,一旦這種指標在檢查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的問題,就表明患者體內白細胞可能出現了惡性的增殖,很可能就是癌症疾病引起的。

此外,白細胞減少的情況還可能和化學治療的後遺症有關。

三、血小板

各種血液成分中,血小板主要起到的是凝血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當患者的表麵皮膚受到損傷的時候,毛細血管會出現破裂的情況,這時候血小板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快速地和凝血因子將傷口堵住,以免血液不斷流失。

而當患者患上癌症疾病之後,體內的血小板含量會有所減少,使得患者出現流血不止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細胞還會繼續對體內的血液循環造成傷害,從而形成血栓

要是患者一直不對其進行處理,這種血栓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並且不斷加重癌細胞的生成,最終危及生命。

因此,患者要特別注重血小板的變化,一旦指標出現了異常的情況,那麼就要繼續進行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癌症疾病。

以上就是血常規檢查的3種主要指標,這幾種指標的變化說明患者體內可能存在癌症,因此患者在檢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由於血常規檢查很可能會隨著患者的具體狀態而發生變化,因此患者在進行血常規檢查之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抽血前12小時內禁止食用食物,避免飲酒等。

此外,患者在抽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調整心態,不要太過緊張,以免增加采血的難度。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雖然血常規的檢查可以反映癌症疾病的情況,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只能起到輔助性的作用。

要想對癌症疾病進行確診,患者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2ab3c0a0113e85b07a1fb8b99ce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