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注意事項,告訴你這6個登山習慣是對是錯

2020-07-12     買戶外

原標題:登山的注意事項,告訴你這6個登山習慣是對是錯

如果你爬山遇到其他驢友,問他們登山的秘訣,想必大家都很樂意傾囊相授,尤其是資深的驢友,一講就是滔滔不絕,把自身多年來的經驗通通教給你。可是有些流傳在山友間的登山秘訣,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是否合適?或是可以如何更進一步強化既有的觀念?

今天跟大家分享,從物理治療來看這些登山秘訣,是對是錯?

1.登山前可以做一些暖身動作

運動前大家都很習慣做暖身運動,這是很好的事情,爬山也不例外,登山前應該要做動態暖身,而非靜態暖身,所謂的動態暖身就是可以讓你的肌肉工作溫度上升,提醒肌肉要開始運動了。至於有什麼方式呢?推薦路跑選手慣用的馬克操,運用高抬腿、高跨腳、小跑步,讓身體快速熱起來,準備好接下來的龐大運動量。

而所謂的靜態暖身,指的就是單純伸展、拉筋等動作,這些動作會導致肌肉張力下降,登山反而會有疲憊感,身體得花時間告訴肌肉要開始動起來了。靜態暖身應該等到抵達山屋,或是登山結束後再進行,才可以幫助放鬆肌肉、減緩運動後不適。

2.上山要前腳彎曲、後腳打直?

上山無論是爬樓梯或是走在斜坡上,出比較多力的都是前腳,也就是膝蓋彎曲的那一隻,通過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帶動身體向上。當身體向上後,後腳自然就會打直,所以這個說法並無對錯,比較像是一種身體的自然反應。

上山的小技巧:之字走法,一般人爬山習慣直直的朝前方走,可是這樣對膝蓋壓力是最大的。可以通過之字形的走法,在身體自然的轉動之間,運用到多個部位的肌肉,包含大腿內收肌群、臀部肌群等,減少股四頭肌的壓力。

遇到大石頭,可以踩周圍小石頭攀上去,大跨腳上升會造成膝蓋龐大壓力。

3.上山兩階當一階跨比較快?

人體運動時會運用到多種身體力量,像是爆發力、肌耐力、離心肌力、離心肌耐力等等,當你追求速度,而把階梯兩階當一階跨,你就是在運用你的肌肉爆發力,如果平時沒有受過精實的訓練,這種走法很快就會疲累,甚至遇到下坡時你會因為雙腿無力而容易跌倒。

如果是為了提升登山速度,可以由攀岩訓練尋找踩點,平時也可以多爬郊山、中級山訓練眼腳協調力,長久下來,上下山速度也會變快,因為你更能知道下一步要踩在哪裡,也更知道避開那些會讓你滑倒的地形。

4.下坡身體重心壓低比較安全?

下坡時因為前腳彎曲,所以人的重心會自然地壓低,上半身軀幹應該保持筆直,切勿彎曲上半身,因為這樣會導致上半身重心往前,萬一跌倒就會整個人往前撲,很危險。如果想要下山輕鬆一點,可以參照前面說的之字形走法,或是側身下山也可,都是善用多部位肌群的原理。

下山若要避免膝蓋承受過多壓力,可以善用登山杖,並採用之字形走法。

5.爬山要穿護膝?

想必大家登山都看過不少人會穿戴護膝,有的人是因為膝蓋受過傷需要通過護膝支撐膝關節,而有些人可能是怕沒有穿戴護膝下山膝蓋會疼痛。,穿戴護膝確實可以發揮一小部分支撐效果,但是效果有限,想要避免下山膝蓋疼痛,應該從平時鍛鍊做起,像深蹲就是很好的訓練股四頭肌方式。

6.背包越輕量越不會腰酸背痛?

登山背包主要分成兩派,一個是擁有良好背負系統,但重量稍重的;另一個是主打極輕量,可是背負系統較差。不管哪一派都有擁護者,端看個人背負習慣。但背包越輕,就真的越不會腰酸背痛嗎?導致腰酸背痛原因很多,重量只是其中之一,還得考慮到背負姿勢、重量分配等等。

正確的背包重心位置應該要貼近脊椎骨,儘量和身體原本重心重疊,所以不可以把最重的東西放在背包底部或外側,這樣會導致重心向下或向外,人會被背包拉向後仰,腰椎會承受更大的負擔。正確打包方式應該是把睡袋、衣物都放在最下層,較重的東西,如爐具、鍋具、水都放在靠近脊椎的位置,靠外側部分則放置較輕的雜物,最上方再疊上食物或是需要經常拿取的物品。

不知道上述內容有沒有幫助到你呢?

|(www.maihuwai.com)推薦你喜歡的戶外裝備

|微信號:maihuwaicom

喜歡的朋友就來訂閱買戶外(微信公眾號:maihuwaicom),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21kQXMBiuFnsJQVnl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