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用AI為奧運做的這件事,讓奧委會主席巴赫真心點贊

2024-07-30     36氪

「歷史不僅僅是定格的教科書,更應該是生動流淌的時間之河。為了讓偉大女性們的故事重新幻彩活躍在大家眼前,我們運用阿里雲AI加持的雲技術,修復了部分1924年以來百年間的奧林匹克女性運動員的影像。」——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總裁董本洪。

7月28日,阿里巴巴聯合國際奧委會IOC正式發布奧運主題影片《永不失色的她 To the Greatness of HER》。影片由阿里雲用AI技術對奧運歷史人物的老照片和視頻影像進行修復與上色,呈現了百年奧運史上一代又一代勇敢站上賽場、不斷突破和拼搏的偉大女性故事。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 (Thomas Bach)對影片表示了高度讚揚:

「影片彰顯了女性在體育運動中取得的巨大進步。衷心感謝阿里雲AI科技讓這些女性在體育運動中的成就煥發新的色彩。關於「性別平等」,國際奧委會始終以身作則並發揮作用,而通過這部影片,可以看到阿里雲正利用科技來助推這一重要議題。」

自1900年巴黎奧運會女性首次獲得參賽機會以來,這124年奧運歷程里,無數非凡的女性為推動女性體育運動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24年後,我們重回巴黎,在這場2024巴黎奧運會體育慶典上,依舊有人在傳唱著她們的故事。

01. 讓世界看見她

這屆奧運會上,「她」們正被世人看見。

首先,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2024巴黎奧運會的會徽是一個女性頭像?

「她」是誰?

首先,她當然不是魯豫,雖然確實很像。

設計師在這個以金牌為背景的圓形會徽中,通過加入奧運聖火的剪影與一抹金色的嘴唇,使得整個會徽呈現出一張女性的面孔。

「她」是瑪麗安娜(Marie-Anne)。

如果你不熟悉這個名字,可能你會更熟悉「她」。

瑪麗安娜並不是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而是法國大革命中廣為流傳的女性形象總稱。

她沒有統一的、具體的臉,形象卻遍布法國各地,幾乎每個市政廳里都擺著瑪麗安娜的雕像。

她代表著人們共同的信念:自由、平等、博愛。

由於臉部剪影的相似性,本屆巴黎奧運會毫無疑問帶火了主持人陳魯豫,也帶火了瑪麗安娜。

而在巴赫點贊的這支奧運主題影片《永不失色的她》中,更是讓世人看見了百年奧運史上更多偉大而璀璨的「她」們。

02. 她,失聰的冠軍

長久以來,體育活動始終都被認為是男人的領域,在1896年首屆雅典奧運賽場上,女性甚至沒有參賽的資格。

率先打破這一制度的,正是法國巴黎。

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上,女性首次被允許參賽,22位女性運動員頂著來自全社會的歧視和壓力,成為全球女性運動員的開拓者。

這22位偉大女運動員們參加了網球、帆船、槌球、馬術和高爾夫五個項目。

其中,英國女運動員夏洛特·庫珀(Charlotte Cooper)在網球單打決賽中,以6-1、7-5連贏兩盤,一舉奪得了史上第一枚女子奧運會金牌。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夏洛特的雙耳已經完全失聰了,她無法再聽到網球彈起和落下的聲音。

但這從不曾讓她退縮半步。

當時,女性網球選手一再被鼓勵要打得「溫和點」,但雙耳失聰的夏洛特卻恰恰以「兇悍」的進攻聞名。

這位身穿維多利亞式拖地裙的女人在球場上以驚人的爆發力戰勝了無數對手,書寫下了奧運史上的一代傳奇。

03. 她,網壇女王

同樣在奧運網球場上,另一位「她」也曾寫下不朽傳奇。

1900年之後,雖然女性運動員已經被允許參加奧運會,但她們在運動時依舊存在著諸多限制。

跟夏洛特·庫珀一樣,在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在打網球時還需要穿著緊身胸衣、厚重的內衣和襯裙,以及長度拖地的寬大裙擺。

這套服裝總重量達到了18公斤,和今天一桶飲水機桶裝水的重量相差無幾。

「這麼重的衣服,是穿給誰看的?」

19年後,天才女子網球運動員蘇珊·朗格倫(Suzanne Lenglen)問出了這個問題。

小蘇珊自11歲起就展現出驚人的網球天賦,15歲時便拿到了世界硬地錦標賽的女單冠軍,創下了網球史的多項紀錄。

1919年,年僅20歲的蘇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在網球場上,她大膽地將礙事的長袖襯衫改為短袖,並破天荒地穿上過膝百褶裙,不再忍受長長的拖地裙擺。

在女性露出一點腳踝都會大驚失色的當時,蘇珊裸露的小腿直接轟動了整個西方世界,史稱「裸腿之戰」。

憑藉著輕便的新式運動服,在1920年的比利時奧運會上,蘇珊以五連勝的驚人成績輕鬆摘得女單金牌,並同時拿下混雙金牌、女雙銅牌。而在6次溫網冠軍和2枚奧運金牌之後,沒有人敢再叫她「那個露腿的女孩」。

人們改稱她為——「網壇女王」。

04. 她,永遠的261

「滾出我的比賽!把號碼牌還回來!」

1967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比賽的主管之一喬克·森普爾衝著19歲的凱薩琳·斯威策(Kathrine Switzer)怒吼道。

他氣急敗壞地跳下比賽監督車輛,追上凱薩琳,用力拉扯著她的衣服與號碼牌,想把她逐出跑道。

因為,女人不許跑馬拉松。

社會理想的女性形象是柔弱的、依附的,人們污名化熱愛運動的女性,造謠她們會長出濃密的汗毛,子宮會脫落……

這些如今看來幾乎荒謬的謠言,但在數十年前卻成了人們心中不言自明的「真理」。

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女性第一次被允許參加田徑賽事。

在女子800米決賽中,德國運動員莉娜·拉德克(Lina Radke)以2分16.8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第一位奧運會女子800米冠軍。

事實上,決賽的9名運動員們不僅全部完賽,而且許多都刷新了世界紀錄。

然而,在前方發回的報道中,《郵報》《紐約時報》《匹茲堡新聞》的記者們卻這樣寫道:

「11個可憐的女人跑在看台下方的跑道上,其中有5人在半途放棄了,還有5人在衝線後崩潰了。」「6名運動員頭朝下摔到了地上。」

即便在攝影攝像技術已經發明出來的當時,這樣的謠言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受眾。

這次800米比賽之後,國際奧委會直接禁止女性參加超過200米的田徑比賽。

女人不能跑步。800米不能,40多公里的馬拉松更不能。

1966年,一名叫波比·吉布(Bobbi Gibb)女孩,藏起了自己的長髮,躲在波士頓馬拉松比賽起跑線附近的灌木叢里,趁機混入了隊伍中。

她不被允許官方註冊,也沒有號碼牌,但卻以3小時21分的優秀成績完成比賽,超過了當時2/3的男性參賽者。

然而,認為馬拉松只屬於男性的人們大發雷霆,賽事主辦方忽視波比的所有成績,堅持聲稱「吉布沒有參加馬拉松比賽,對女人來說沒有馬拉松這回事」。

直到第二年,凱薩琳以K.V. Switzer的中性縮寫巧妙通過了審核,成為了正式註冊的馬拉松選手,261號。

然而,人們恐懼她,拉扯她,阻攔她,哪怕她一再保證自己經受過正規訓練,完全能夠跑完全程。

人們並不怕她不能完成比賽,人們怕她成功。

最終,在重重阻攔之下,凱薩琳·斯威策依舊帶著屬於自己的「261」號碼完成比賽,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正式註冊並完成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的女性。

人們再也沒有藉口阻止「她」。

05. 她,唯一的冠軍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以上名字或許還有些陌生,但以下這位「她」堪稱家喻戶曉。

225靶,223中。

比賽前200槍,無一失手,百發百中。

一己之力戰勝5名外國男性運動員,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奧運男女混合雙向飛碟女子冠軍。

她叫張山。

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之後,這位四川女將的名字傳遍了中國大地。

此前,奧運會的雙向飛碟比賽是男女混合項目,在1992年之前的金牌一直由男選手獨攬。

1992年本也不會是例外。

在當時60名參賽選手中,只有7名是女性,並且幾乎在預賽全部折戟,無緣半決賽。

除了張山。

在預賽中,年僅24歲張山打出了150靶全中的驚人成績。

在半決賽中,張山更是打出了史無前例的200發200中,打破了奧運記錄的同時,「圈粉」了在場所有觀眾。

在決賽現場,當張山前200發再次全中後,現場觀眾們已經成了張山的「粉絲團」,看台上一片歡呼著「張山、張山」的喊聲。

最後,張山一舉擊敗了5位男性選手,奪下了1992巴塞隆納奧運會男女混合雙向飛碟的冠軍。

在頒獎儀式上,獲得亞軍的秘魯男選手和獲得季軍的義大利男選手情不自禁地將張山高高托起,他們說:

「你為奧運會也為女性爭了光,我們為你驕傲。」

「你為奧運會也為女性爭了光,我們為你驕傲。」

1996年,奧運會僅設置男子雙向飛碟項目。此後,奧運會更改了項目規則,2000年起雙向飛碟分為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

張山成為了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雙向飛碟男女混合比賽項目的女子冠軍。

06. 永不失色的她

在技術發展、時代進步的今天,當拍攝技術越來越先進,當畫面越來越高清,這些老舊的、模糊的黑白影像,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然而,這些沉寂的黑白歷史,不應被遺忘。

在《永不失色的她》這支主題影片中,阿里雲用AI技術為這些珍貴影像重新修復上色,讓人們一睹百年前的偉大時刻。

通過清晰化技術,阿里雲AI將640或更低解析度的圖像提升到4k,提升了25倍的畫質,極致地還原歷史細節。

同時,通過對歷史色彩庫的學習與AI上色技術,阿里雲AI團隊重新還原了黑白老照片的絢爛色彩,讓百年奧運女性的偉大光彩得以重新綻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項目的全部修復工作,均基於阿里雲人工智慧平台PAI產品完成。PAI平台擁有大量AI模型開發工具套件及場景化解決方案,讓本次上色修復的項目周期從月的級別減少到1到2周。

「AI技術能夠保存和修復珍貴的奧運歷史影像,讓現在和未來的人能夠直觀感受奧運的輝煌歷程。」阿里雲AI修復團隊成員臨在告訴36氪。

07. 124年,再出發

「我並不是想證明我比男人強,我只是喜歡射擊。」

在影片中,今年已58歲的張山溫柔地笑著,對人們這樣說道。

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這是人類真誠而質樸的願望——無論性別、無論年齡、無論膚色,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本屆奧運會開幕式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在鏡頭對準塞納河岸時,十位法國歷史上的傑出女性金色雕像緩緩升起。

她們是法國女權主義者、劇作家、政治活動家奧蘭普·德古熱(Olympe de Gouges);法國女子運動的先驅愛麗絲·米利亞(Alice Milliat);前法國議員吉賽爾·哈利米(Gisèle Halimi);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女權主義家、社會主義家、社會理論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國女作家、第一位在索邦大學學習的黑人女性保萊特·納達爾(Paulette Nardal);第一位完成環遊世界的女性博物學家珍妮·芭蕾(Jeanne Barret);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絲·米歇爾(Louise Michel);寫下第一部女權主義文學作品的女詩人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世界上第一位女導演愛麗絲·蓋伊(Alice Guy);第一位成為歐洲議會議長的女性西蒙娜·韋伊女士(Simone Veil)。

在歷史的長河中,她們的面龐,跟體育史上那些群星閃耀的偉大「她」們一起,匯聚成了巴黎奧運會徽中那一抹金色的女性剪影。

無論是巴黎奧運會徽、十座金色雕像、《永不失色的她》影片的製作方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致敬著人類歷史上每一位「永不失色的她」。

在2024巴黎奧運會上,男女選手參賽比例在歷史上首次達到了1:1,標誌著女性體育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124年過去了,我們走過了無數崎嶇坎坷的道路,這些偉大女性們一次次挑戰不平等、一次次勇敢地抗爭、一次次被打倒了又爬起身來,才換來了今天。

從2.2%到50%,她們從巴黎走向巴黎,這條路,走了整整124年。

「她」的故事,還將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0f2f786af9083ce3bcb8c24de11ca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