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心理壓力大,快撐不住了?搞懂癌症大小事, 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2022-04-22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患癌心理壓力大,快撐不住了?搞懂癌症大小事, 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醫生,確診癌症後,我感覺自己快撐不住了,治療過程長又痛苦,心裡很難受,每天都看不到快樂的事,真的不想就這樣下去了,我該怎麼辦?

相信這是許多患癌的病友們想說卻沒說出聲的話,許多患者因壓力過大,不但難以迎接癌症的抗爭,甚至因焦慮或者抑鬱,而引發心理疾病。當患者自身患癌,或者身邊的親友患癌時,人們該如何提供協助?又應如何緩解心理壓力?今天跟大家一同談談,患者抗癌路上應如何保持心態、積極抗癌。

搞懂癌症大小事、 治療更寬心

多數人聽到自己確診癌症時總有如晴天霹靂,甚至一蹶不振,甚至抗拒治療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此時心情低落、抑鬱、焦慮等情緒層出不窮,並對照顧者感到有罪惡感,認為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

當病人的心理狀況不健康,接受癌症治療的效果也將受到明顯影響與差異。對此建議,患病的朋友除了應對病情保持信心,同時也應嘗試深入了解所患癌症的症狀與治療方式;當然越了解疾病,也越能掌握病情走向,接受醫囑放寬心。當患者開始能用正向的心情看待時,對於癌症的治療效果也會更有利。

另外,家人親友照顧的患者時,也不可以鼓勵癌友們適度釋放情緒,例如哭泣、放聲喊叫等方式,或是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協助,避免負面能量壓抑於內心,改善患者的心情狀態,重新用樂觀、良好的心態面對癌症。

癌症患者心理壓力如何緩解? 陪伴、傾聽第一步

現今癌症醫療不只追求治療成效與效率,而是將患者的抗癌過程中,生理與心理上的壓力與病痛,一併納入到治療程序中。

比如說:許多患者不僅要學習可能會面對手術等治療行為的恐懼,有時更擔心自己的身心狀態是否會對周圍的親友、同事造成影響,無形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往往讓這些患者陷入焦慮、抑鬱等情緒中,這樣就會給自身增加壓力,壓力可能會因此改變患者的生理狀態,對治療不利。。

此時照顧患者的人,一般可能會用「多勇敢、多樂觀、多輕鬆」這類的話來鼓勵患者,但此時這些話可能在患者眼裡成為一種說教的內容,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此時可以更多加傾聽患者,進一步減少評論,同時陪同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諮詢服務,通過一些專業醫生或者醫療工作者的引導,進而讓患者能夠敞開心房談論此時所處的心境,逐步接納病情,找到緩解身心壓力的發泄地。

互助團體力量大,但加入前要慎選

當癌症患者可能是獨自一人,或者雖然有家人、親友但不在身邊時,可以考慮通過一些互動、互助的疾病治療團體,在這裡找到一定的歸宿,不僅可以了解病情,也可以舒緩心情,讓自己釋放病情帶來的壓力與痛苦,不再感到是孤軍奮戰。互動、互助團體、病友團體對多數人而言相對陌生,但這些團體對患者所帶來的一定的好處,一般可以有5大類:

1、教育性

通過團體活動,將疾病、治療方式、營養保健觀念有系統地傳達給各個患者。

2、支持性

當團體中都是癌症患者時,病友們通過彼此的互相支持、加油打氣,能夠減緩患者們獨自面對疾病的寂寞感。

3、關懷性

這些團體中的志願者可以帶患者們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與身體的病痛,讓成員之間能夠互相關懷,讓患者能深刻感受到被照顧以及被理解的心情。

4、醫療資訊和知識

許多互動、互助團體會安排專業的醫療團隊,通過各種醫療課程告知患者們正確的醫療知識與觀念。

5、互助互信

當患者加入互助團體時,能與專業人士有更實際的接觸,拉近彼此的距離。這些專業的人員也能夠更深刻感受到患者的感受,患者、家屬也能在醫療人員的完整說明下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其實這類團隊,不只是有線下的,線上的貼吧、論壇、群等等,都有類似的團體,通過這些互助團體與其他病友們互相勉勵、打氣,共同面對癌症治療,並獲得正確醫療知識讓心裡不再感到焦慮、恐慌。

加入團體前應該多了解

互助的團體對患者有一定的幫助,也可能幫助學醫、工作的專業人員獲取更多的治療和照顧經驗,可以給癌症患者給予參考意見。但,患者參與任何癌症互助團體前,應該先就以下幾點考量這個團體是否適合自身需求,以免因期待不同反倒徒增煩惱。

一般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幾項內容:

1、互助團體規模

人數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因患者性格偏好而影響交流意願。

2、參與對象

團體中主要是否為癌症預後的患者,或是患者的親友專屬,何種癌症類型、年齡等是否作出了區分,同樣將影響患者們的參與度,最好先詢問清楚。

3、聚會安排

問清楚每次聚會時間多長、頻率多久一次,甚至是聚會形式以靜態談話或互動式交流如聚餐、戶外活動為主,同樣事先了解以考量是否符合患者體能與偏好。

4、團建主題

團建時主題是什麼,是否聚焦於分享患者心路歷程?或者更加著重於可運用的抗癌療法與資訊交流。

5、團體特點

有一些團體實際上是打著患者交流的旗號,銷售保健品等等,這類的團體不進也罷。當然,要了解需要患者得提前進行了解,確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一定要儘快退出。

經濟和照顧,雙管齊下幫助患者

一般人以為都是60歲以上的長者才有可能患癌症,事實上年輕的患者也在逐漸增多。然而,正值青壯年的中青年人多數還在工作,經濟情況也較為困難,這時候可能需要多種手段幫助自己進行治療。

1、經濟方面

除了求助幫扶機構外,也可以考慮從社會團體獲得資金,比如各種疾病籌款等,另外,為了預防,也可以考慮在未病前上有關的商業醫療保險,一旦出現相關的疾病可以獲得補償。

2、醫療用品

如果需要一些醫療輔具的話,可以詢問一些醫療機構是否有類似於輪椅、抽痰機、義肢、紙尿布、濕紙巾等借用或者租用,自行購買的話,對於重病患者某些公益機構可能有補助。

3、尋求社會組織、政府組織的求助

政府組織有一些福利機構,對於中低收入的患者有補助申請服務,尤其是重大疾病可以進行費用的減免;而對於社會組織可以獲得類似經濟上的援助,居家照顧,疾病諮詢,心理諮詢等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03eae33cf1293232766706a7a88d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