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饑荒時,古人為何寧可啃樹皮嚼樹根,也不願去河裡抓魚吃?

2020-08-27     西遊故事多

原標題:鬧饑荒時,古人為何寧可啃樹皮嚼樹根,也不願去河裡抓魚吃?

古人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是啊,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充飢,填不飽肚子,哪裡還有什麼氣力去做別的事情呢?更何況,打仗是一種極為費力的體力活!

打仗,實際上打的就是後勤,誰糧食多誰占據優勢。諸葛亮晚年多次北伐,前幾次失敗卻是以糧食過少為主因的;而古人作戰時,若是劫了敵方的糧草,那就不得了,劫敵方糧草的那小伙子是會立大功的,敵方也不得不急忙撤退。冷兵器時代,作戰就是體力活,沒得力氣,還不得被人像提溜小雞仔一樣,甩來甩去。

饑荒,在古代,卻也是常有的事情。若是哪年風不調雨不順,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不可依靠人工降雨,也不可實現大面積大豐收,沒有囤積的糧食,怎能過個好年呢?怎能吃過下半年呢?沒得吃了,就得上樹林裡找食物,像山上的獵物,常是被打下來了的,可這要說一點的是,居住在大山周遭的老百姓可以上山採摘、打獵,因為大山周圍物產豐富,這是盡人皆知的,而若是居住在北方平原地帶的老百姓,該如何獲取食物呢?

有的靠近水源,幸運的是河裡有魚蝦,他們為何不抓來吃呢?

首先,饑荒年代,肯定是沒油沒米了的,一條魚這麼烤來吃,啥料也不放,那是真的難吃,如果要是做好了下飯,那飯又要吃得多。

再有,吃魚蝦能有啃樹皮香嗎?嚼樹根其實挺不錯的,跟吃蔬菜一樣的,還挺有嚼勁,一群人圍著嚼,老帶勁了。

現今有許多朋友調侃自己沒錢只能吃土的,別覺得這是玩笑話!在古時鬧饑荒時,還真有人吃土的,去觀音廟門前挖來一撮兩撮土,初次吃很難下咽,但有了幾次之後,味道還是不錯的。

而西遊記中,地仙之祖鎮元子後院子裡種植有一棵天地靈根,人參果樹,此果樹能結下人參果,果子聞聞便能使人活三百多歲,果子吃吃便能使人活四萬多年,而果子有大功效,可別忘了,全是土的功勞!育養這人參果樹的土,是非常珍貴的土,裡邊營養十分豐富,蚯蚓瘋長。

雖說古時的土比不得鎮元子家後院子裡的土,但到底是土,裡邊存在有機物,還有水分,人真正到了瀕死邊緣,吃上一點,也是可以的。

更重要的是,真正鬧了饑荒,那些人們肯定是餓得不行。若貿然去河裡抓魚捕蝦,也是十分費體力的差活,抓不到魚蝦不說,還可能會白白浪費自己的一身氣力,也就只好圍著大樹啃樹皮嚼樹根,這是穩賺不虧的活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vrBLnQBd8y1i3sJa-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