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質公園,天下奇秀溫州雁盪山,還記得課文中的謝靈運嗎?

2019-07-06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 溫州雁盪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 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盪之名......」

這是我們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雁盪山》中的一部分,這篇文章選自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雁盪山》,多年以來一直記得有這麼一座天下奇秀的山在浙江溫州,夢想有一天能夠置身其中。作者沈括是杭州錢塘人,他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全才」,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醫學、數學、經濟、藝術等各個領域無一不精,留下的巨著《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能被這樣一位古代「大咖」描寫讚美的山自然是不同凡響的。雁盪山在浙江樂清市境內,瀕臨東海。名字中的「雁」就是我們熟悉的候鳥大雁,「盪」是雁最喜歡的棲息地蘆葦盪,雁盪山主峰雁湖崗上有水草豐美的蘆葦盪,每年秋季都會吸引大批由北往南過冬的秋雁在此棲息、繁衍,所以得名雁盪山。

雁盪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凝翠碧潭是雁盪山的獨特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盪三絕」,這些天下獨有的景色讓雁盪山名揚四海,並在2005年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

雁盪山成為旅遊勝地是從南北朝就開始的,沈括文中所寫的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文學家和旅行家,他當時任職永嘉太守,游遍附近的名山大川,雁盪山當然也登過了,只是那個時候南方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知道雁盪山的人還不多。雁盪山開山是從南朝梁國太子在芙蓉峰下建造寺廟和佛塔開始,不過,此時的雁盪山名氣還不是很大,因此沈括說「蓋當時未有雁盪之名......」。

唐代時有西域高僧諾詎那,因為聽說了雁盪山是一個「花村鳥山」,很美的地方,所以帶著三百名弟子來傳播佛教,雁盪山逐漸興盛起來,他被後世尊為雁盪山的開山鼻祖。到北宋時雁盪山真正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寺院林立,建築規模空前,共有十八座寺院、十座禪院和十六座古亭,開始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遊覽,縱情山水,賦詩作畫。

「 雁盪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盪山和南雁盪山。以景觀區位分有北雁盪山、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東雁盪山、中雁盪山之稱。」這是專門記錄溫州地區地理地貌的著作《載敬堂集》中對雁盪山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雁盪山按照方位分為五個部分。

北雁盪山有靈峰、靈岩、大龍湫、顯聖門和雁湖五個景區,遊覽景點數百個,最有觀賞性的是峰、洞、瀑、石。雁盪山的著名山峰有卓筆峰、獨秀峰、玉女峰、雙鸞峰、金雞峰、剪刀峰等。在四十六洞中,觀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險、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

觀音洞曾是唐代高僧善牧修行的地方,洞內別有天地,高度超過百米,寬達四十多米,佛樓依岩石而建,高達九層,洞口是天王殿,裡面供奉四大金剛,洞內頂部是觀音殿,從洞頂看外面僅存一線天。洞內流泉眾多,洗心泉、漱玉泉等常年不息,形成洗心池,泉水甘甜清冽。

雁盪山的瀑布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筆下是這樣的:「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瀑布是最有名的,大龍湫瀑布在馬鞍嶺西,水流從連雲嶂奔瀉而下,高度達一百九十米,氣勢非凡。清代袁枚為其賦詩:「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另外的東、南、西、中雁盪山同樣因驚世美景和璀璨的人文歷史聞名於世,西雁盪山的金坑峽被譽為「浙南大峽谷」、「溫州第一峽」。南雁盪山中始建於宋代的儒教會文書院、仙姑洞道觀等古代遺蹟代表了雁盪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古人為雁盪山留下的五千多首詩詞,以龍鼻洞為代表的四百多處摩崖石刻等古蹟都是雁盪山的奇絕景觀帶給古人的美感和靈感,這是回歸自然,與天地萬物精神往來的成果,也稱為「游山學」,是古今文人、旅行家最喜歡做的事情。

那麼,你喜歡「游山」麼?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umHRGwB8g2yegNDUS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