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中文網際網路上關於太平軍在美洲橫掃千軍的傳說可以說非常流行。這個傳說說的有鼻子有眼,甚至連太平軍將領的姓名都說的一清二楚。但許多有心人在經過考證之後卻發現,這個傳說的絕大部分內容在南美的史料里完全找不到影子,因此最近這幾年又出現了許多文章說這事純屬虛構。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應該說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的這件事虛構或者說想像的成分居多,但卻也並不能說是完全子虛烏有,因為在和這個傳說對應的時間,南美確實發生了一場戰爭,而在其中,確實有中國人參戰,而且各種跡象表明,他們中也確實有可能有太平軍餘部。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南美為何有如此之多中國人?
喜歡歷史的朋友對美洲黑奴這個概念恐怕不會陌生,但許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在美洲黑奴制度開始衰亡的時代,個別美洲國家找到的替代美洲黑奴的勞動力卻是來自亞洲,這個群體被稱為「苦力」。說到這裡要跟大家說明的是,這裡說的「苦力」不是一個翻譯過來的詞,而是在歐美語言里就是這麼叫的(coolie),因為這個詞就是從中文裡來的,而這些來自亞洲的苦力,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中國人。
公元19世紀在秘魯種植園裡工作的中國苦力
不過在開始的時候,來到美洲的苦力雖然都叫苦力,卻並不都是中國人。因為這些人主要是來自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其中有一些當地的華僑,還有菲律賓人以及日本、馬來西亞、印尼人,甚至還有印度人和斯里蘭卡人。但在後來,來自中國的苦力成了主流。從公元1849年開始到1874年,有大量中國苦力從中國南方被買到了秘魯等地的種植園。特別是在公元1854年,黑奴制度在秘魯被廢除之後,華人苦力開始成為了秘魯種植園以及鳥糞(用於製作化肥)及硝石產業中的主力軍,另外還有一部分苦力則參與了秘魯一條重要鐵路的修建。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在這幾十年中來到秘魯的中國苦力大約有10萬人。在公元1870年代,中國苦力已經成為了秘魯出口產業的主要勞動力。
當然在名義上,這些苦力是合同工人,但在秘魯的種植園裡,這些苦力的待遇其實與之前的黑奴基本無異。他們受到秘魯農場主的殘酷壓迫,工作極其繁重,工資基本為零,而生活條件卻連維持基本生存都困難。所以在公元1879年美洲硝石戰爭爆發之前,在華人苦力群體里可以說對秘魯種植園主的怒火也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亂世中求生存的華人苦力
公元1878年2月,秘魯的盟國玻利維亞單方面提高了在其境內開採硝石的智利-英國礦業公司的稅率,而在次年2月,智利以此為由,派出軍隊侵入了玻利維亞,而作為玻利維亞盟國的秘魯也迅速加入戰爭。因為此次戰爭參戰三國是為爭奪硝石和鳥糞資源而開戰的,因此這次戰爭後來也被稱為硝石戰爭。
硝石戰爭一場戰役過後的場景
而在硝石戰爭初期,在秘魯的中國苦力本來是不願介入其中的,因為其實參戰各方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壓迫者。但在戰爭中,他們身不由己地被參戰各方裹脅,曾分別加入三方軍隊,為其作戰。但這樣做了之後,智利和秘魯往往還會因此遷怒於華人,當地的許多華人商鋪都曾被智利軍隊洗劫,而許多華人則被秘魯軍隊屠殺。
招募華工參戰的主要人物——帕特里西奧·林奇
但因為秘魯的種植園主和硝石礦主在當時是壓迫華人苦力的主要勢力,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有相當數量的華人倒向了智利一方。在公元1880年,智利海軍將領帕特里西奧·林奇(Patricio Lynch)曾兩次攻入秘魯境內,以破壞對方的重要經濟設施,打擊對方的作戰士氣。而此時數千名在當地工作的華人苦力也藉機發動暴動,他們或是從工廠和種植園中逃亡,或是將秘魯人的煉糖廠和甘蔗園付之一炬,或是直接為智利軍隊提供幫助。而在此後不久,大約有1500名華人苦力則以非常正式的方式直接加入到了智利軍隊之中。
智利軍隊中的華人特殊部隊
而這批華人苦力加入智利軍隊之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次對秘魯目標發動攻擊的智利將領林奇會說一點華語。當然他會說華語的原因其實也不是因為什麼好事,而是因為這個林奇早年一直在英國海軍效力,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隨軍到過廣東,因此學會了一些廣東話。
率領華人苦力加入了智利軍隊的金廷·金塔納
但在當時,那些被秘魯種植園主等人壓榨到了極限的華人苦力也不可能去考慮林奇有什麼背景了,只要能幫助自己擺脫這種奴隸式勞作的困境,就可以與其合作。而當時在這些華人苦力里,領頭的是一個名叫金廷·金塔納(Quintín Quintana)的人。這個人雖然名字聽著像智利人,但其實卻是一個華人。在智利人記載中他的中文名叫Leo Shin,但這個名字中文到底怎麼寫,甚至哪個是姓哪個是名現在都已經不可考了。金廷本人最早也是一個苦力,但他似乎頭腦特別靈活,到了秘魯幾年之後就想辦法得到了自由身。之後金廷在當地做起了生意,不過他的生意可能也跟買賣中國苦力有關。不過不管怎麼樣,當時的中國苦力確實也需要一個領導者,而金廷和苦力們以及智利人都會打交道,因此就成了這批加入智利軍隊的華人頭領。
本節標題里提到,這支加入了智利軍隊的華人部隊是「特殊部隊」,這是因為他們主要的職責並不是在戰場上作戰,而是為智利軍隊充當嚮導、後勤運輸和修架浮橋等工作。其中有幾十人還被林奇分配到了一支專門負責排雷和爆破工作的特種分隊之中。當時擔任這個爆破排雷分隊隊長的阿爾杜羅·維亞羅伊爾(Arturo Villarroel)也會說一些廣東話,因為他本人就曾到中國從事過販賣苦力的生意。還是那句話,在當時的情況下,那些華人苦力真的是只能從兩股惡人里選擇相對不那麼惡的一方。
曾帶領華人掃雷爆破分隊的阿爾杜羅·維亞羅伊爾
而1500人加入智利軍隊其實真的不是個小數目,所以當時智利軍隊還為這些華人苦力專門舉辦了一個效忠儀式,而這個儀式也成了智利歷史上有些名氣的事件。根據智利人的記載,當時這個儀式在苦力們臨時搭建起來的一個簡易小廟裡舉行。廟中間擺放著關公的牌位,四周還擺放著紙燈籠和黃龍旗,以及智利國旗。在儀式上金廷向其他苦力們講了話,承諾要帶領兄弟們擺脫奴隸身份。之後苦力們殺了一隻公雞,一起喝了公雞的血,宣誓誰要背盟大家就要象喝公雞血一樣喝了他的血。所以這次儀式在智利人看起來是向他們宣誓效忠的儀式,但在華人苦力眼裡,這其實只是眾人一起結拜兄弟了。
這支部隊被智利人稱為「火山營」(Vulcano),最終發展到了2000人左右,他們曾經作為輔助部隊參加了硝石戰爭中重要的喬里洛斯和米拉弗洛雷斯戰役,在這次戰役里兩天之內秘魯軍隊就被殲滅1.5萬人,為最終智利的獲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也正是在參戰過程中,智利軍隊很意外地發現,這些中國苦力里,有些人在處理炸藥、排雷以及架設浮橋方面極其熟練,一看就是之前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人。但當時的智利軍隊其實沒有興趣了解他們之前是在哪受的訓,所以只是留下了記載,卻沒有說明為什麼他們如此熟練。
不過現代一些研究學者認為,根據時間推測,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被賣到秘魯之前參加過太平天國戰爭,在其中通過多年作戰有了豐富的戰爭經驗,因此軍事素質很好。但這種推測只是根據智利人記載中的隻言片語和時間推測。而且就算參加過太平天國戰爭,其實也未必都是加入了太平天國軍隊,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加入了清軍或者是一些民團。因為同樣是根據智利人記載,這些人在宣誓效忠智利軍隊時在宣誓現場打出的是清朝的黃龍旗,而且是對著關帝牌位宣誓,這其實都不符合太平天國軍隊的特點。
現代秘魯華人在街頭舞獅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