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兒發脾氣扇保姆耳光,媽媽反手給女兒一巴掌,爸爸:打得好

2019-11-12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發起脾氣的時候,他們會對大人又打又踢,下手不知輕重,這時家長在必要的時候也應該對他們進行一番"暴力",讓他們漲漲教訓。

玉玉從小到大都是由保姆帶著,有一次,保姆正準備喂玉玉吃午飯,而這時玉玉走過去跟她說想要吃薯片,保姆想著馬上就吃飯了,吃了零食她就不吃飯了,於是就拒接了她。

聽到阿姨說不給她吃薯片後,她立即坐在地上哭了起來,當阿姨過去哄她的時候,玉玉竟然扇了她一個耳光

玉玉媽媽正好從房間出來,看到了這整件事,她走出來反手就給了玉玉一巴掌,這時玉玉開始哭得更加大聲了。打完後,玉玉媽媽雖然心裡很後悔,但是她還是孩子讓孩子在一旁哭,不讓保姆去哄她。

等到玉玉哭完後,玉玉的媽媽把她拉到了房間,對她進行了一番教育,隨後,玉玉也跟保姆道了歉。後來,等到玉玉的爸爸回來,媽媽把事情的經過跟他講了一遍,聽完後,他說:"打得好,年紀小小就不懂的尊重人,就應該給她個教訓"

可能很多家長說這位媽媽太狠心,隨便教育一下孩子就好了,這樣扇孩子的臉會給孩子留下陰影,也有一些家長說,孩子這樣不尊重人就應該打,讓他們長長記性。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怎樣做才是最合適的呢?

那當孩子發脾氣打人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怎樣做呢?

1、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對他們進行教育

家長在看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先不要理睬他們,讓他們在一旁發脾氣或者哭泣,讓他們慢慢冷靜下來。

當他們冷靜下來的時候,父母再去教育他們,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番思考,然後謹記這次的教訓,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會隨便發脾氣。

2、及時制止並引導

BBC的一部紀錄片《seven up》中說到,從孩子七歲時的性格就可以猜出出來這個孩子的一生,所以孩子性格的塑造應該從小開始。

當孩子發脾氣打人的時候,父母可以及時制止他們,不要讓他們繼續打人,然後想辦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並讓他們牢牢記住這次的教訓。

3、讓孩子承擔打人後的後果

有一些家長可能會說,孩子那么小,如果讓他們承擔他們犯錯的後果,那未免對他們太殘忍了,但是若父母不這樣做的話,他們就會以為,犯錯後大不了就是被說一下而已,對他們沒有什麼危害。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打人後,父母們應該讓他們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使他們也體驗一次他們傷害別人時的感受,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就應該承擔的道理。

孩子在小時候總是喜歡發脾氣,甚至在發脾氣的時候打人,那父母們就應該採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他們,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他們的性格。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