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劍被此國借去展覽,回來時為何多出一道劃痕?該國如此回復

2020-10-15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神劍被此國借去展覽,回來時為何多出一道劃痕?該國如此回復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一點在劍文化上得到很好的呈現。劍是古代武器中最常見一種,它們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武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史中,劍幾乎貫穿了整個過程,為我國研究歷史發展軌道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才如此重視從墓中出土的劍文物。

要說我國考古史上最出名的劍是哪一把?毫無疑問一定是越王勾踐劍。這把劍是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的青銅隨身寶劍,屬於我國的一級保護文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中,現就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館,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是短兵器時代中製造水平最高的寶劍,同時也是青銅武器中的珍品,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對了解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1965年湖北省江陵區遭遇了連續兩年的乾旱,國人的生活遭到嚴重影響,為了改變現狀,我國政府決定從荊門漳河修一條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帶的部分農田。做好準備工作後,所有的百姓都投入到挖渠工作中,當水渠延伸到紀南城西北7千米處時,有工人發現這裡的土質與其他地方有著很明顯的差別。這點引來了考古專家的注意,並在地下找到了一座巨大的古代陵墓。這座古墓就是赫赫有名的望山楚墓群。

古墓的規模非常宏偉,出土的文物更是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在主墓室內棺屍首骨架的左側,發現的裝在漆木劍鞘內的青銅劍最是矚目。這把劍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還刻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這把劍的寶貴价值,鑑定身份後這把劍就一直珍藏在湖北博物館,直到1994年8月24日,越王勾踐劍被在新加坡舉辦的」戰國楚文物展「展覽會負責人借走。這是越王勾踐劍第一次出國展覽,也是最後一次。為什麼怎麼說呢?因為我國在收回這把劍的時候發現劍身上竟然有一道明顯的劃痕,難道這把劍在現場發生了嚴重事故?

原來在拆展的工程中,一位新加坡工作人員操作不慎,導致一塊有機玻璃柄卡在堅韌上。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工作人員在意識到自己操作錯誤的時候,不僅沒有停下解決問題,而是使用蠻力將神劍抽出來,最終造成劍刃出現了一道長0.7厘米、寬0.1厘米的傷痕。雖然這道劃痕只有「輕微損傷」,但國人卻為此心痛不已,表示以後所有文物都不會再外借。

現如今,越王勾踐劍不僅不外借,在本國也很少展出,即「藏而不展」讓許多文物熱愛者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