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
曾經有媽媽留言向科大大求救,怎麼才能不吼孩子:
科大大深知當媽後的生活,沒有最難的事,只有更難的事。
而不管是因為什麼,半數以上的家長,前一秒吼完,下一秒又後悔了。
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吼罵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父母都用極端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就會集中表現在孩子身上。
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我國青少年罹患抑鬱症的機率達24.6%,重度抑鬱症的青少年比率高達7.4%。
此外,吼叫還會影響智力:
很多家長表示不解,為什麼物質越來越豐富的當下,孩子的精神世界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我想,可能恰恰是因為物質被滿足了,所以孩子才會對精神世界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打罵教育」已經成為過去式。現下,我們必須學會搞清楚,孩子不服從背後的原因,做到以吼罵形式之外的其他方式,跟孩子「合作」以達成我們的目的。
今天,就以大家日常中最易發怒的4件事,哄睡、賴床、刷牙、寫作業
為例,做個範本解析
哄娃入睡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從剛出生到上幼兒園,幾乎每天都要經歷這個難熬的時刻。
在一次次耐心勸說後,老母親終於忍不住了。
慣用句式:「聽話!不然媽媽不要你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實際上,孩子晚上不睡的原因,很可能是白天睡過了,或睡前吃太飽、活動量太大太興奮了。
如果不午睡,多半是孩子已經不需要午睡了。一個熱知識:午睡不是必要的。
所以,家長應該:
調整寶寶午覺時長或適當取消午睡;
睡前別讓娃吃太飽、太興奮。
這些方法,遠比吼孩子強。
好不容易把娃哄睡著了,賴床不起的問題又來了。
如果說人是鐵,那床一定是磁鐵。粘上了就得費點力氣才能「扒拉開」。
但孩子要上幼兒園啊,不能總遲到啊。
在反覆溫柔式叫床沒用後,媽媽開始忍不住了:
慣用句式:「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我說多少遍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實際上,孩子賴床不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太晚睡,另外和家長叫起床的方式也有關。
所以,家長應該:
規定孩子的睡覺時間,培養時間觀念,教孩子養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
在叫孩子起床前先開燈,然後再溫柔堅定地告訴孩子該起床了;
最好提前5或10分鐘告知孩子「還有X幾分鐘就要起床啦」;
和孩子換個位置,讓孩子每天叫自己起床。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大人有時也會賴床,更何況孩子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與其抱怨「孩子每天都賴床!真是夠了!」不妨換個角度,「沒事,媽媽陪你說說話,幫你清醒。」
和娃鬥智斗勇的一天,始於起床,陷於刷牙。
給孩子刷牙好比是一場追逐戰,娃各種磨蹭,又哭又鬧,場面堪比殺豬!
每次為了讓孩子刷牙,老母親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軟磨硬泡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刷牙,終於......
慣用句式:「哭哭哭,就知道哭,哭也沒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孩子不願意刷牙,很可能是最初教孩子刷牙時方法不對,不愉快的體驗讓孩子對刷牙沒好感。
另一方面,孩子並不知道不刷牙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
所以,家長們應該:
教給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適當帶孩子看一些關於不刷牙後果的視頻,這招孫儷娘娘親測有效。
還可以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嘗試「角色扮演」,模仿牙齒的聲音和孩子對話,讓孩子逐漸接受刷牙這件事。
比如:小主人吃了什麼好吃的,整得我渾身都是細菌,癢死了癢死了......我要洗澡澡。
如果把帶娃的這一天比作一場遊戲,那打敗了前面的小怪,終極大boss也要來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是的,輔導娃寫作業這事最上頭。前有媽媽輔導3年級兒子數學題,被氣到心梗:
後有寶媽氣到抓狂,外婆笑說「哈哈哈哈你也有今天!」
溫馨提示各位「勇士」,輔導作業前還是先把藥掏出來吧......
慣用句式:「我說了多少遍了!啊!笨死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其實,孩子也想寫好作業,也不想惹爸爸媽媽生氣,不想自己總是挨罵。
磨蹭有時是因為寶寶能力不足;太過追求完美;對事情不感興趣;缺乏時間觀念。
回想自己小時候,對一道題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家長們應該:
及時示範,學會放手,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試錯,不要吝嗇鼓勵。
別對孩子要求太高,引導孩子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儘量把事情變得有趣些,並讓孩子承擔拖延的後果。
建立時間觀念,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規劃。
用了都說好的「防吼」方法: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畢竟帶娃又不只是寶媽的事,多學學「廢柴」隊友,有些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它過了吧
看到這裡,科大大知道你一定又想說:養娃太難了!
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你打開這篇文章時,說明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說明:
你在進步,你在努力讓自己在育兒這件事上少踩坑,你在尋找改善情緒的方法,又或是合適的情緒宣洩法。
值得慶幸,事情已經在往好的方法發展了。
當你下次想吼喊孩子時,請記住最傷孩子的不僅僅有拳頭,還有舌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