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補人間殘缺,用一生之愛造一生之耳——米蘭柏羽總院康春雨院長專訪

2022-09-11     四川名醫

原標題:用愛補人間殘缺,用一生之愛造一生之耳——米蘭柏羽總院康春雨院長專訪

「媽媽,為什麼我只有一隻耳朵?」「小耳」,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講,也許非常陌生。其實,這就是一種先天的外耳畸形。每當孩子用純真的眼神望向爸爸媽媽發出這樣的疑問時,小耳家庭的心就會再一次揪緊...

幸運的是,作為國內少數幾家擁有外耳治療技術的醫學美容機構之一,四川米蘭柏羽醫學美容醫院(簡稱:米蘭柏羽總院)在耳再造公益整形踐行者康春雨院長的帶頭下,其耳再造技術和方法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此次,小康妹採訪到米蘭柏羽總院美容整形外科技術院長康春雨,聽他談談米蘭柏羽援助小耳患者的初心和使命。

「我好想....擁有一隻完整耳朵」

九歲的小寶(化名)本該是和小夥伴們一樣,剃平頭,一起打球、追逐、玩耍的童年。然而從小他的一隻耳朵就與常人不同,像被頑皮的天使「啃」了一口。隨著孩子長大,缺陷愈發明顯,時常會被同齡人取笑。小寶自卑感與日俱增……就這樣在「不完整」的「陰霾」中度過了近九年。

終於有一天,他在親人的陪伴下來到米蘭柏羽醫總院,實施外耳再造手術。「那在即將麻醉之前,他躺在手術台上跟我說,叔叔一定要把我的耳朵做好,再不想讓人說我的耳朵是畸形了。一個9歲的小孩能說出這樣的話,他的心理壓力可見多大。」米蘭柏羽總院美容整形外科技術院長康春雨回憶到。

小寶一家的困境,僅僅是全國2000多萬耳廓缺失或畸形患者的一個縮影。

「先天性外耳畸形的發病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環境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中在母親妊娠早期由於病毒性感冒、妊娠反應過重,家庭裝修等有毒物質等都是可能導致小耳畸形發病的因素。」康春雨院長表示。

看一組數據:

據中國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是出生缺陷高發國家,總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高達90萬例。其中,小耳畸形在我國的發病率為2.79/10000,是目前僅次於唇齶裂的第二常見顱面部畸形,這意味著,每10000個新生寶寶,就有3位小耳畸形患者,且男性發病率較多於女性,且以右側畸形較為常見。

外耳再造術有多難?

公認整形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

治癒這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為他們補全缺失的耳朵,讓孩子們,擁有完整的人生——外耳再造手術。

「外耳再造術它涉及到整形外科很多技術,比如說皮瓣的移植,軟骨的雕刻,皮膚的移植以及筋膜瓣的獲取等等,它是很全面的一個手術。」康春雨院長解釋到:「摸摸你自己的小耳朵,是不是能感受到溝溝壑壑、起起伏伏,各種圈圈繞繞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複雜形態。耳廓是人體三維立體結構最為複雜的體表器官,擁有超過13個解剖學亞單位結構,雕刻複雜。因此,外耳再造不僅是整形外科器官再造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之一,更是一種嚴謹的醫療美學藝術。」

康春雨院長作為國內小耳再造手術的知名專家,20年的精研讓他所擅長的外耳再造整形,居國內先進水平。在他看來外耳再造手術非常考驗醫生的點就在於:雕刻形態逼真的仿真肋軟骨耳廓支架。

「我一般選從患者的體內取下與最易滿足耳廓支撐力持久穩定的胸腹間2-3塊肋軟骨。這比人工材料更適合人體,但取出的骨頭是長方體,和耳朵的形狀相距甚遠,所以取下來的軟骨要在手術台上一塊一塊根據耳廓整體進行雕刻,再使用鈦合金絲和可吸收線一針一線地來固定軟骨支架。整個過程占據了手術近三分之二時間。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如何能復原耳廓?這才是見醫生的經驗和雕刻技術的關鍵支出。」康春雨院長告訴小康妹兒,這是需要數千台手術累積的經年累月技藝的打磨出來的手感。

【術前】

「真的好神奇,近看都看不出兩隻耳朵差異!」當小寶手術恢復出院後,所有現場醫護人員驚嘆道。孩子的家人看到孩子移植成功的雙耳時,異常感激:「幸好遇到了康院長,我們再也不想讓孩子受到那些異樣的眼光了!」

用一生之愛造一生之耳

作為耳再造公益事業踐行者,小康妹兒了解到,康春雨院長深耕耳再造領域20餘年,一直致力於「耳再造」技術的革新與升級。

據康春雨院長統計,他這些年來總計做了1000多台次耳再造手術,200+台公益減免援助,他1人的耳再造總手術數量,幾乎相當於全國1年耳再造手術量。並且他發表的關於外耳再造技術的相關論文也多次被世界權威外科醫學雜誌刊載,如 PRS (其權威性可以通俗的理解為整形界的諾貝爾期刊),他是首個發表論文的中國醫生,在國內乃至國際外耳再造領域影響深遠。

「過去要完成外耳再造,要經過4次全麻手術,每次時間都很長,對患者來說挺痛苦,另外損傷也大,疤痕也多,頭皮里有疤痕,耳朵後面一圈也有疤痕,這樣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康春雨院長表示:「所以我和團隊每年都在想方法進步,追求考慮得更周到,雕刻比例、角度、時間更精細,麻醉配套調整等。」

在皮膚全擴張法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他研創出擴張單瓣兩次法外耳再造,將原來需要6至12個月左右的治療周期縮短至4至6個月,將以往治療中4-5次創口,減少至兩次。同時,因僅擴張單層皮膚覆蓋再造耳廓,而非皮瓣皮膚雙層覆蓋,耳部形態更細膩彰顯細節。

據悉,為了讓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和公益團體關注小耳畸形患者這一特殊群體,讓他們能及時了解耳再造手術,不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從2013年,米蘭柏羽總院發起「耳再造公益援助計劃」到2021年,朗姿醫美聯合四川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朗姿醫療小耳天使基金」發揮朗姿醫美平台的力量,讓更多的集團旗下的醫療機構都能參與其中。數年來,米蘭柏羽總院的「小耳公益」事業,從未止步,聚力喝彩,為社會、行業的傳遞正能量。截至2022年6月底,朗姿醫美小耳公益提交了305個真耳。

不僅如此,康春雨院長肩負起小耳公益踐行者的責任帶領醫療團隊走向社會與公立醫院建立耳再造公益項目合作關係。2022年,米蘭柏羽總院先後與攀鋼集團總醫院、涼山彝族自治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搭建了以成都為中心,輻射攀西地區的小耳患者就近診療聯盟單位,,讓當地小耳患者家庭不用苦於頻繁的奔波往返,在當地就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與幫助,共同也通過「定期出診、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式,大力推動當地「外耳治療技術」的建設與發展。

「用一生之愛造一生之耳,個體的力量始終有限,我們希望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和公益團體,關注外耳畸形這個特殊群體,人間的遺憾,讓我們用愛圓滿!」康春雨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f0012c4c550e1dd7fd80a911f8709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