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件頻發,教孩子嚴守「7不要」,遠離「夏季頭號殺手」

2019-07-29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一到暑假,孩子們開始放飛自我,伴隨而來的還有各種安全隱患。大暑已過,高溫來襲,許多地方氣溫達到35度以上,局部地區甚至高達40度左右。隨著氣溫的上升,為了緩解酷暑帶來的炎熱,許多人都會選擇到海邊、河流、小溪等地游泳消暑。殊不知,游泳給人帶來歡樂享受之餘,也潛藏著安全危機,甚至還會導致溺水事件的發生。事實上,溺水事故一直是危害中小學生安全的「頭號殺手」。數據顯示,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我國每年有5.7萬餘人溺水死亡,其中0至14歲的就占56.58%,遠高於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的意外傷害,而每年七八月份是兒童溺水高發季。一到夏暑,溺水事故就會成為避不開的沉重話題。

溺水事故為什麼「防不勝防」?

暑假期間,青少年兒童溺水身亡事故頻發,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學校、家長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可溺水事故還是防不勝防。通過發現相關數據發現:兒童溺亡事件主要發生在農村,留守兒童是溺亡事件的「重災區」。是學校監管不嚴,還是家長監督不力?留守兒童溺水事件頻繁發生,究竟是誰之過?

1、農村留守兒童假期生活單調。

相比城市的孩子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留守兒童多生活單調,加之天氣炎熱,孩子們在水塘中玩耍就成了暑期生活的一部分。在暑假期間適逢雨季,這些坑塘大部分積滿了水,積水深度難以預測。而且,這些危險水域沒有設置任何防護措施和警示標識,許多孩子不顧危險依然在水中嬉鬧。

2、農村的基礎設施差,安全無保障。

城市擁有眾多經營規範的游泳池,配有救生員等,而農村孩子想要消暑,大多是三五成群去一些無人管理的小水塘、水庫游泳嬉水,危險係數大大增加,安全沒有保障。加上地處偏遠,一旦發生事故,救援力量短時間內很難迅速到達現場。

3、父母外出打工,老人監管不到位。

溺亡事故大多發生在脫離家長監護和學校老師管理的時段。農村的現狀是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老人往往缺乏安全意識,對孩子的監管常常不到位。而且年邁力衰的老人即使寸步不離孩子,也難盯住孩子戲水。各位家長要特別謹慎,不管有多忙,都要時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

預防溺水,教孩子嚴守「7不要」

兒童暑期溺水難題並非無解,關鍵是能否在各個環節進行改善。減少兒童暑期溺水風險的關鍵環節,除了兒童自身外,還在於學校、家長和設施防護,只有每個環節的力量增強了,整體安全效能就能體現出來,才能減少悲劇發生。業內人士認為,預防溺水事故需要家長、學校、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可在現實中,農村基礎設施差,不是一時半刻能夠解決的,暑假期間,孩子根本不在學校和老師的監管範圍內。所以,讓孩子遠離溺水危險,除了學校與家長加強監護外,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1、不要到不明水域「野遊」。

天氣炎熱,很多人選擇游泳清涼一下,一些自認為水性好的人就跑到野外游泳,其實這種行為非常危險,尤其是未成年人。夏季多雨,主汛期來臨,水庫、河道、塘壩、渠道蓄水增加,危險加劇。

7月14日,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發生一起溺亡事故,造成一名大人、四名孩子溺亡。四個孩子全都是小學生,其中一個孩子過生日,兩家人聚在一起。7月14日晚,該年輕女子帶著4個孩子到附近河邊玩,沒想到滑入河灘邊一個水坑內,5人全部遇難。

該事件中,河岸邊水淺但不遠處就有約落差幾米的坑,該河段原本有採砂場,疑似采砂造成深坑。暑期不要「野遊」,尤其是在晚上!想游泳時,最好到正規的游泳館。

另外,孩子們要避免去水庫主幹渠游泳,避免雨中、雨後在河道、湖塘、井池邊行走,避免雨中單獨過橋(渠道、堤壩等),避免到污染嚴重、水質差的水域游泳。

2、不要對水情不熟就貿然下水。

為了保證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發生,在對水情不熟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貿然下水,否則極易造成生命危險。

7月12日中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名4歲女孩在家長陪同下到大頂子山溫泉室外水世界漂流池遊玩,游到吸水口附近,身體和腿部被吸水口吸入,頭部置於水中,造成溺水。

該事件中現場的水位並不高,大約有一米左右,水流也並不急。但是事發地有水泵吸水,導致孩子被吸到了水底,頭部卡在了排水口的柵欄中,後來排水口電源被斷,孩子才被救了上來,身上都是傷,被送往醫院搶救也沒救回來。排水口看似不起眼,但具有巨大殺傷力,就算是一頭牛也會被吸住。

汛期河道漲落無常,危險陷阱防不勝防!一些河流湖泊看似平靜,可是由於水情複雜,深淺不一,有些水下暗藏漩渦,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渦捲走,如果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就可能發生意外。

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境,尤其不要在地理環境不清楚的峽谷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如果不了解水下情況,不要跳水或扎猛子,因為可能水淺或有石塊突出,造成碰傷或更嚴重的傷害。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在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腳下的鵝卵石,以防滑倒。

3、不要到無安全措施的水域游泳

河道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承擔著農田灌溉、客貨航運等基本功能,也為沿岸居民提供寶貴的水資源。長期以來,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就近取水、在河中嬉戲玩耍。盛夏時節,酷暑難耐,游泳往往成為人們消暑的首選。

我的老家在陝南的一個被稱為「太極城」的小縣城。雖然行政劃分屬於「西北」,卻有著「江南」的景致。除了漢江之外,大大小小的河流密布。全縣10個鄉鎮,除了城關鎮和另外的一個鄉,剩下的8個鄉鎮名字全部帶「水」(基本上都是以「某河鎮」命名)。而那個小縣城之所以被稱為「太極城」,就是因為縣城是被3條河環繞起來,形成了一副天然的「太極圖」,縣城實際上就是一個「島」。

我上小學的學校離河邊非常近,夏季到來,我們經常去河邊遊玩,去河裡抓魚,甚至在夏日的午後,老師還帶著我們去河邊上課(我們坐在河邊的石頭上,腳伸到水裡,老師也坐在河裡的石頭上講課)。直到有一年,學校旁邊的一戶人家的10歲的男孩去河裡游泳被水沖走淹死了,學校開始嚴禁我們去河邊玩。

我上初中和高中的學校離河也非常近,特別是高中學校(就在縣城),出了後門不過50米的距離就是河堤。為此,學校一直都是封閉式管理(非規定時間不能出校門),同時每天派出8個老師兩班倒在河邊巡邏(那些老師還被調皮的學生稱為「巡河夜叉」)。高中3年(到我上高中的時候,那種管理制度已經沿用了十幾年了),由於學校的嚴格監管,我們學校沒有出現過學生溺水的事故,但縣城裡幾乎每年都會有人溺亡的。

由於暑期,孩子們成群結伴玩耍,門口的水溝、路邊的河流成了不少農村孩子游泳的去處,這些地方沒人管理,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存在不少安全隱患,而且一旦出現事故,往往不能及時救援。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到無安全措施的水域游泳,避免發生溺水事故。

4、不要在危險區域遊玩嬉戲

在城市裡,隨著城市化改造河流岸線,整治美化河道,建成了一道道景觀地帶,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然而,不管是傳統河道還是改造後的景觀河道,卻一直暗藏危險,近年來,在河道內失足落水的意外頻發,導致糾紛不斷。

我就讀的高中校園後面的那條河,前幾年就被改造成了濱河公園,原來的河堤被改造成了廊橋,只留下了「福祿壽喜」四道門,可以下到位於河灘上的公園裡。公園的邊上,臨近河岸線,還有一道河堤,公園的管理人員也會隨時巡邏,提醒大家在遊玩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超過安全隔離線。

然而,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特別是黃昏時分,到河邊納涼的人特別多,很多小孩子就會在橋上嬉戲玩耍或者追逐打鬧,甚至在漲潮的時候,嘗試彎腰把手伸出護欄去洗手。還有的家長還試圖打撈被孩子扔到水裡的衣帽玩具。這樣的舉動非常危險!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時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水渠、河流、水庫、池塘等危險區域遊玩嬉戲,不要到野外水域遊玩抓魚,更不要在危險地段推拉玩鬧、清洗衣物、打撈物品等。

5、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私自下水游泳

暑假裡,在不少地方都能見到青少年兒童在無大人監護的情況下私自到江河裡游泳戲水。十分危險,亟待家長們引起重視,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有水塘、小河等的農村是孩子游野泳、發生溺水危險係數最高的地方,家長一定要監督好孩子,不要私自去這些場所。野外游泳畢竟和有專人管理的游泳池不一樣,萬一有個什麼事,至少也要有個喊話的人。如果孩子一個人獨自前往,由於身邊沒有大人照看,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識差,意外發生後不懂得如何自救,很容易發生溺亡的事故,造成家庭悲劇!家長平時一定要嚴厲地告誡孩子,不要單獨去這些危險的地方,如果想游泳,爸爸媽媽會帶你去,滿足孩子對水的好奇。

相比較野外游泳,游泳館相對安全一些,,一定要在家長或者其他成年人的陪同下再去,有人在旁邊,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遊樂前也要了解各水池的池水深淺,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滑倒摔傷、碰傷、喝水和溺水;服從場內工作人員指揮。要知道不守規矩,甚至不服從管理,極容易為安全埋下隱患。家長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最好穿上救生衣,避免沉到水下。

另外,城市裡有的小區周邊有噴泉等清水平台,家長平時要留意是否有防護措施,包括周邊是否有防滑措施、護欄的高度是否能防止孩子翻過去,如不到位應督促相關單位採取防護措施。

6、不要在不恰當的時段下水游泳

據民警分析,溺水事件呈現出幾個共同點:

事發地點主要在城鄉接合部以及鄉鎮、農村地區的偏僻河道和池塘中,一般經過的行人、車輛都比較少;

落水者多為未成年人、年輕人和自救能力差的老年人,很多人本身不善於游泳,又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在水裡洗澡、嬉戲、遊玩時碰到複雜的水情,導致溺水身亡;

溺水高發時段主要集中在下午及傍晚前後。

所以,游泳也是要挑時段的,家長一定要叮囑孩子,不要在不恰當的時段下水游泳。

第一,避免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曬期間、高溫季節、天氣多變時刻等,雷雨天堅決不下水,防止被雷擊。避免雨中、雨後在河道、湖塘、井池邊行走,避免雨中單獨過橋(渠道、堤壩等)。

第二,過飽過飢或過度疲勞時不下水。最好是飯後一小時活動。除了對身體不好之外,還容易引起抽筋,這個在水裡尤其是戶外水域還是要儘量避免。游泳前要做適當的熱身活動,以防抽筋。

第三,大汗淋漓時堅決不下水。運動完排汗量大,排汗毛孔越大,這時不能一下子浸入涼水中,否則寒氣注入,對身體沒有一點好處。所以天熱時,不可大汗淋漓下水,可先喝點冷飲,降低一下體溫,汗落一下再下水。

7、不要冒失救援他人。

夏季游泳的人增多,溺水事件也不斷發生,且有不少是因救人而溺水的。會游泳的人不一定會救人。千萬不要認為同伴落水,自己不跳下去救,就是不講義氣,不夠朋友。一般情況下,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游泳技術普通的人,不要直接跳入水中施救,否則連施救者也會有生命危險。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尋求成人幫助,才是救援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幫助同伴。

孩子年齡比較小,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切勿自己下水救人。當發現有人溺水,救人者切記一個原則:不可正面施救。如果被對方給抱住而脫身不得,估計兩個沉得更快;所以若沒有學過水上救生技術,不可冒然下水救人,應大聲呼叫「有人溺水」,請求支援。同時積極尋找救生設備,如:游泳圈、皮球、木頭、竹竿子等等做岸上施救。

生命絕非兒戲,請珍愛生命!同時,請各位家長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儘量監督好孩子不去河邊戲水。如遇不慎溺水,請保持冷靜,並尋求周邊群眾幫助,緊急情況請第一時間報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vrO2wB8g2yegNDwq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