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然王俊凱深夜吐真言,這檔旅綜這麼real嗎?

2023-06-08     蘇冉嫣阿悠

原標題:劉昊然王俊凱深夜吐真言,這檔旅綜這麼real嗎?

五一小長假,正是踏青時。

相信很多人已經計劃好了旅遊出行,也有很多人打算在家休養生息。

在這個「足不出戶,行萬里路」的年代,宅在家中也能來一場雲旅行。

它集結了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三位藝人,聚焦於他們一路向西南的放飛之旅。

自駕游、DIY攻略、公路真人秀……每一個元素都吸引著夢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觀眾。

01

《恰好是少年》的特點是:無劇本。

簡單地說,就是把當家作主的權力交給三位藝人。

去哪兒?住哪兒?吃什麼?玩什麼?全由他們自己商量著拿主意。

這既增進了節目的真實感,還減少了我們司空見慣的劇本感。

和其他以互撕博看點的綜藝不同,《恰好是少年》的氛圍可以說是:Love&Peace。

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私下交情很好,相處模式非常和平。和生活中的普通老友一樣,他們在商議出遊計劃時有商有量、互相遷就。

王俊凱說出了三人的心聲,「這檔節目對我而言不是工作,是生活,我就想和你們兩個一起出去玩兒。」

定好川西—雲南—海南的旅行方案後,他們決定每人負責自己想去行程的事宜安排。

老友結伴出行,少不了幾番嬉笑怒罵。因為對彼此相當熟悉,所以互懟起來總能直擊「要害」。

握有手持鏡頭的他們仿佛化身野生UP主,不斷分享沉浸感十足的Vlog,直男懟臉式拍法看起來很接地氣。

沒有劇本致使真實狀況頻發,無意間貢獻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名場面。

比如節目組駕車跟在三人車後,結果跟著跟著——誒車呢?原來後出發的節目組苦兮兮地跟丟了

在魚子西時,三人居住環境較為艱苦:卸妝棉,沒有!臉盆,也沒有!這可難不倒他們。卸妝棉被撕成了兩半,還好臉小,半張夠用了。把垃圾桶洗洗涮涮一下,當盥洗盆用,一點兒也不礙事。

無劇本的《恰好是少年》捕捉了旅行中的意外之喜、無心之失、苦中作樂,增添了幾分未經過粉飾的粗糲真實感。

02

走過海螺溝和魚子西,一行人在最新的一期里來到了大理和香格里拉。

來到雲南吃什麼?當然是過橋米線。

乾飯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不愧都是氛圍組成員,為了營造氣氛,他們還拉上了窗簾。

看這一個個廢寢忘食的樣子,不就是追劇拌飯的你我嗎?

來到香格里拉後,他們遇見了當地的轉經筒。二話不說,開始排好隊形轉經筒。都使上了吃奶的勁,經筒才開始緩緩轉動。

天黑地滑,經筒難推,董子健不慎滑了個屁股蹲兒,緊接著,王俊凱也跟著腳底踩了滑。

但這些阻撓讓他們越挫越勇,推了一輪又一輪,最後總算是推得呼啦啦轉了起來。

回到香格里拉的青旅後,少年們開始和老闆嘮嗑。談到老闆二十多歲時辭掉了上海的工作、來到香格里拉開店。他們也開始觸景生情地探討,興趣是做一件事的源動力。但比起老闆的隨性生活,他們的生活少了一些無拘無束感。

之前的旅程大多展現得是少年們沙雕中二的一面,但其實他們也有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平日裡哈哈哈一片,難以找到吐露煩惱的機會;但三兩好友圍爐夜話,便是傾訴煩憂之時。

劉昊然則難以在明星藝人和公眾人物之間找到平衡感。到底是選擇個性,還是中庸?他找不到答案。在種種矛盾的困境中,他試圖找到真正的愛好來充實自己。

03

三人的煩惱不是個例,而是折射了娛樂圈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但越是業務能力強的藝人,越容易陷入職業瓶頸期,覺得突破不了既往形象,不能創造新的人物。

激流之上的董子健,停住了腳步,在2016、2017兩年內沒有接拍新作品。

其實這種倦怠期心理很好理解,很多演員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煎熬時刻困住腳步、畏葸不前。胡歌在接受採訪時,談及《琅琊榜》爆紅後他暫時退出娛樂圈的過往,他解釋道其實是為了沉澱下來、學習深造。

演藝事業的瓶頸是如何造成的呢?白宇一針見血地指出,「流量背後終歸是演員本身。事業瓶頸期就是演技瓶頸期。」

從《鎮魂》後的沉寂到《沉默的真相》的爆發,白宇確實走出了畫地為牢的窠臼。

《大江大河》里頗具經商頭腦、在時代巨流中發展商業帝國的楊巡;

《流金歲月》里婚前深情真摯、婚後暴露渣男本性的富二代謝宏祖;

雖然接戲頻率慢了下來,但這一系列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了詮釋好這些角色,董子健下了不少苦功。

也正是因為順利走出瓶頸期,他才能用最平淡的語氣在《恰好是少年》里談曾經的困惑。

如果說董子健是在以過來人的姿態講述煩惱,那麼劉昊然就是以局中人的心態傾吐困惑。

他對於個性化和非個性化的迷惑,折射了藝人的兩難困境。

藝人需要有個性嗎?

似乎是需要的,特立獨行是魅力的一種。

藝人能太有個性嗎?

不行,這意味著不夠安全,容易脫離控制。

2017年,劉昊然出過一本名為《有風》個人隨筆。裡面寫道:「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騎車的人,成為一個見風者。作為一個演員的好處,就是能夠得以透過他人的命運,去蛻變、觸動和開啟。」

從《北京愛情故事》拿下北影節新人提名,到《最好的我們》讓「余淮」一角變成萬千少女心中的白月光,再到《妖貓傳》里驚鴻一瞥的少年白龍……劉昊然的業務能力一直在不斷提升。

他想做一名好演員,而不是吃短期紅利的流量明星。他也一直在瞬息萬變的娛樂圈裡保持著珍貴的少年個性,不願盲從也不想隨波逐流。

但如今的娛樂圈環境,的確在把明星商品化,以精準計算的人設將其包裝成完美商品,不斷壓縮蠶食著劉昊然們的個性化與鮮活性。

這也是劉昊然在《恰好是少年》中靈魂發問的根源所在。保持個性、保持初心,向來不是一件易事。

只希望他能像隨筆集裡寫的一樣,「外面的節奏像是風一樣吹著你,你別跟著風跑,雖然會跑很快,但容易摔倒;頂著風走,又很累;最好的狀態,在風裡站住,你走的每一步是你想走的。」

較之兩位朋友,王俊凱的煩惱似乎在短期內是無解的。

提及私生飯,他無可奈何地說,「我其實對於私生飯從最開始特別無語,到後來特別生氣,到現在依然不理解。」

藝人,苦私生飯久矣。

倘若有藝人和私生飯當面對質,後者只會一臉無辜地說:「因為喜歡你啊。」

私生飯的實質是「以愛為名」的騷擾,為了滿足自己的窺私慾,把藝粉關係變得更加畸形。

《恰好是少年》借少年的煩惱,揭開了暈輪效應下的紗幔,袒露了他們真實的困惑。

但他們都勇於去面對煩惱、擁抱煩惱,試圖找到兩全的解決方案。

正如節目的英文名——「Ohyouth」。只要還年輕,就有克服一切的勇氣。人生的一萬種可能仍在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b92b3d2be24cbc628df4152a8ed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