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即使成了寵物犬,它依然是服務於人類,只是方式進行了轉變

2023-01-06     莫奇愛歷史

原標題:狗即使成了寵物犬,它依然是服務於人類,只是方式進行了轉變

進入本世紀以來,城市喂養寵物狗之風興起。當初人們喂養寵物犬,主要是以國外的品種犬為主,其中不乏中型犬及大型犬。總之,只要是國外的,就一律弄到家裡當寵物,每天的遛狗人或抱或牽,狗主人倍感自豪和有面子。就連在國外城市都禁養的一些大型半犬或對他人危害極大的犬種,也放到國內的城市來養。因為它們是國外來的,而且狗主人也是花了大價錢的。而相對狗主人對自己養狗行為,應該盡到的義務,卻沒有人放在心上。乃至各地公布文明養狗條例,並對危害性極大或較大的犬種進行限養,城市中的養狗領域秩序才略有改觀,但心存僥倖不辦證和私養的也不在少數。

直到現在,城市喂養寵物狗接近二十年,文明養狗也被提倡了二十年,文明養狗理念應該已經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文明養狗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相當一部分養狗人仍然明知故犯,並且行為上囂張跋扈,一副我養狗我有愛心和我有理的樣子。總之,養狗狀況有了一定改觀,但不文明養狗行為天天都會發生。由此造成的涉狗糾紛與矛盾不斷,養狗給他人帶來的困擾及威脅時時存在。也許等到針對性養狗法律出台後,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吧,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個人喂養寵物,從古至今一直未斷。有喂養蛐蛐、蟈蟈的,有喂養鳥類如鸚鵡、八哥的,有喂養金魚或其它生物的,但無一例外,這些喂養行為,一直沒有被廣大民眾所關注。因為此類個人行為,並不會給其他人的生活帶來影響。我們梳理一下,幾千年來國人的養寵對象,都是相對很小的個體,真正喜好和喂養它們,在生活中是一件很簡單和隨意的事情,最起碼被大眾是否接受不重要,關鍵是不會給大眾帶來困擾。今天的人們把狗當寵物,因為對大眾帶來困擾,與大眾爭奪有限的資源,逼迫政府不得不出台法規進行規範,但效果也僅限於減小和消除一些不良影響。

狗一直被人類所喂養,一直與人類共同生活,它們已經與人類生活融合在一起。人們喂養狗類已經有成千上萬年。養狗已經成為各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養狗發展史。農耕時期的人們,養狗主要用於看家守院和外出陪伴或狩獵,游牧民族養狗,則是用它保護人類的牛、羊等財產並進行必要的狩獵活動,狗的作用無疑是很大的。因為狗的天性對主人的忠誠,聰明到能夠很容易領會主人的意圖,使它們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此時,稱它們是人類的朋友並不為過。

即使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口結構變化極大。對於我國而言,農村城鎮化,人員流動巨大,孤獨人群增大等現實狀態,使得狗的功能發生了改變。同樣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把狗當成寵物來喂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這方面,狗成為人類的寵物,其實也是順應了社會發展,而狗們對此並沒有選擇性。它們可生活在什麼地方,要怎樣去生活,一切取決於喂養它們的主人們。為了把養狗行為變得更加合理及合法,需要它們的人們,又給養狗行為與人類文明聯繫起來,把關愛它們說成是無比善良,否則就是邪惡等。這是一些人有目的的行為,狗們同過去並無變化,依然是主人的附庸或工具。只不過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人們為養狗而爭鬥、爭吵,看來是很好笑的事情,其實不然。住在城市的人們,突然發現狗出現在身邊,或面臨威脅,或長時間聞聽犬吠,或散步時踩狗屎。這些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使人們容忍狗的存在,關鍵因素並不是狗,而是養狗人。養狗人把養狗義務盡到,對他人多些寬容與理解,對狗子多些管教少些溺愛,情況會有好轉的。連狗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們還能做好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53af5ab6b50457619c23141649d0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