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促進人海和諧的規律性認識

2024-05-12     求是網

原標題:對促進人海和諧的規律性認識

廈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篔簹湖綜合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發端。30多年來,廈門以篔簹湖綜合治理為起點,探索從山頂到海洋全域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生態文明實踐之路。回顧廈門30多年來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的奮鬥歷程,在追尋領袖足跡、探索思想之源、總結實踐收穫的調研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促進人海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 廈門以高水平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成為「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圖為2023年1月7日,市民在廈門南湖公園享受冬日暖陽。 廈門日報供圖

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從海港型風景城市到海灣型生態城市、再到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廈門的海洋生態修復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一直是在總書記親自開創的創新實踐和科學理論指引下進行的。經過30多年的實踐探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重要觀點已成為廈門人民群眾共建美麗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自覺遵循。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效,根本在於總書記的親自謀劃、示範引領,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新征程上,必須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更好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進一步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努力把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以大決心、大投入、大氣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籌劃完成一件件民心實事、民生工程,充分體現了真摯的為民情懷。廈門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秉持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保護理念,聯動政府、高校、院所、企業、協會和市民群眾等力量共同參與。實踐證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只有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才能得到群眾真心支持和擁護。新征程上,必須始終牢記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記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在城市規劃中為生態留足空間,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牢固樹立系統觀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篔簹湖綜合治理20字方針、「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等發展思路,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是以系統觀念治理生態環境的生動體現。廈門始終堅持把海洋生態保護放到整個生態系統中一體推進,實現了從海域治理到流域治理、再到全域治理的深刻轉變,讓廈門不僅成為人們的宜居城市,也成為各類動物、植物的宜居家園。實踐證明,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才能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新征程上,必須牢固樹立系統觀念,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統籌保護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裡、城市農村、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努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強化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鮮明強調「經濟特區的任務就是改革」,在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提出並推動落實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廈門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觀念一變天地寬,改革創新是破解海洋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矛盾問題的強大動力。新征程上,必須積極探索實踐更具示範帶動意義的改革成果,紮實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綜合改革,加強難題攻關和科技創新,打造智能生態治理模式,持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習近平同志領導編制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前瞻性提出「保護和發揮『生態位』的優勢」,明確要求「樹立經濟建設必須與環境保護建設協調發展的觀點」。廈門堅持先保護後開發,正確處理取和舍的關係,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以環境優化增長、以發展提升環境」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新征程上,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久久為功,以強大戰略定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絕非一日之功。30多年來,廈門堅持投入不減少、治污不鬆勁、美化不停步,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重要要求。守護綠水青山註定是一場持久戰,污染防治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新征程上,必須保持規划上的接續性、政策上的穩定性、投入上的持續性、作風上的堅韌性,不斷積小勝為大勝。要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更多閱讀:中共福建省廈門市委《萬頃波濤擁海來》

(策劃:梁佩韻 劉名美 審核:李艷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38b8dc05191bee35ab9e67f6829d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