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節,一定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家裡的長輩都會給自己壓歲錢,而且加起來數額都不菲。
其實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本來是一種美好的傳統,更是寄託的新年願望,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壓歲錢已經成為了一門學問。
尤其是在給錢的數目上,更是成為了大人們之間的互相「走動」的一種方式。
哥嫂給女兒500壓歲錢,可他家卻有三個孩子
同事云云和丈夫結婚5年了,婚後有一個4歲的女兒,丈夫家裡還有一個親哥哥,這幾年一直緊跟政策,生了二胎之後去年又追生了三胎。
所以現在大哥家裡有三個孩子,去年過年的時候,云云就因為壓歲錢的事情而感到頭疼,今年又馬上臨近春節了,云云再次因為壓歲錢的事情而犯愁。
去年過年的時候,哥哥和嫂子給了云云家孩子500元的紅包,當時云云和丈夫還比較開心呢,但下一秒云云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自己家裡只有一個孩子,而哥哥家裡卻有三個孩子,壓歲錢要怎麼給才合適呢?
大哥家仨孩子自己一個,寶媽機智應對壓歲錢被稱讚
本來丈夫覺得,因為自己就一個孩子,決定給3個孩子包一個大紅包,也包500元,這樣誰也不欠誰的。
但云雲覺得,壓歲錢不能這樣給,畢竟大哥家裡有3個孩子,如果只給一個紅包,那麼哥嫂保不齊會有意見。
經過最後的考慮,云云覺得還是給三個孩子三個紅包,每個紅包200元。
這樣三個孩子都有紅包拿,而且在數目上還略多一些,雖然只多了100塊錢,但也能滿足基本的人情世故了。
而丈夫也覺得,云云這樣給紅包的方式,也是處理得十分恰當,對云云這樣的給紅包方式讚不絕口。
過年的氛圍本來應該是一團和氣的,但近幾年,總是有家長因為孩子的壓歲錢問題,而心生不滿,甚至鬧得十分不愉快。
給壓歲錢是一門學問,家長不得不上心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我國流傳至今的風俗,給孩子壓歲錢也是長輩對晚輩的寄託和祝福。
如今壓歲錢更是被賦予了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聯繫感情的一種方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意義,再加上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在發紅包上就犯了難。
有的人認為別人給自己孩子多少壓歲錢,按照原數返還給對方就是,就算得上是禮尚往來了。
但有的人卻喜歡根據孩子的個數來,雖然這樣會在數額上有一點吃虧,但如果想要一家人和和氣氣地過春節,就不得不注重這個問題。
其實,親戚家孩子多,自己孩子少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一般來說,在給壓歲錢上,如果兩家孩子一樣,那麼給出去的紅包和收到的紅包一樣多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雙方家庭孩子不一樣,一般孩子少的一家最好能先給紅包。這樣孩子多的家庭,就能根據孩子收到的紅包數量,而適當地多回一點,這樣都不會覺得尷尬,大家在一起也能開心過年。
過年給娃壓歲錢,怎麼做才得體?
春節期間給娃包紅包也是一門學問,家長究竟要怎麼做,才不會給自己太大的經濟壓力,同時也能維繫了親戚朋友們之間的感情呢?
量力而行
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天價」紅包,已經不滿足幾百元,給孩子的壓歲錢可能達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這樣的給紅包方式,讓很多大人都覺得苦不堪言,甚至能花光自己一年的積蓄。
所以說,給紅包不要與他人攀比,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不在乎錢多錢少,只要是心意到了就好,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給娃包紅包。
兼顧對方的家庭
給娃壓歲錢,除了要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情況之外,還要兼顧到對方的家庭,不能因為自己經濟條件好,就給孩子很多,從而把難題甩給對方。
考慮對方和自己的親疏關係
當然,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有遠有近的,對於那些關係好的親戚家孩子,壓歲錢自然可以多給一些,而對於關係一般的親戚家孩子,就要酌情而定了。
雖然是給娃的壓歲錢,但卻十分考驗家長的智慧,處處都隱藏著家長為人處世的作風。
所以說,今年該如何給親戚家孩子壓歲錢,你心裡有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