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47歲選擇退休,李湘正在娛樂圈外另一個圈子裡,紅得發紫

2023-09-15     皮皮電影

原標題:是的,47歲選擇退休,李湘正在娛樂圈外另一個圈子裡,紅得發紫

性別議題,成了這幾年影視市場的一個「香餑餑」。

以「女性主義」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正在大小銀幕火熱播放,同時收割著社會輿論。

《消失的她》《我經過風暴》先後以女性的親密關係和家庭關係為題眼。

用離奇且暴力的故事,告訴女孩們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渣男的奧義。

電視劇領域,高葉新劇《一路朝陽》同樣引發熱議。

雖然披著職場情感的外殼,卻上演了一次不倫不類的「父女戀」。

無論是女主李慕嘉還是女配田蓉,都掙扎在愛情的漩渦里。

只是說來奇怪,在這類題材里,「好女孩」與「渣男」似乎成了捆綁CP。

似乎離開了渣男的刺激,女性主義就沒有了表達的出口。

說白了,都是為了迎合市場喜好。

但深邃的女性主義,因為這些精準抓取的劇情,反而會變得淺薄。

這一熱度還未退去,又一位女明星衝上了熱搜——

年僅47歲的李湘,在社媒宣布已經「退休」。

幾句家長里短的話,幾個天天在用的表情,讓無數網友開始「接好運」。

短時間內,狀態點贊超過12萬,轉發破4萬。

「47歲退休,單身富婆,財富自由」三個標籤,讓李湘成了打工職場人的白月光。

雖然吃瓜群眾對李湘態度不一,不少人因為她的教育理念和「炫富」行徑,對她口誅筆伐。

但她還是被不少人當成了當下時代獨立女性的代名詞。

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大院少女,到叱吒風雲的富豪頂流。

細細了解讀她的生平,你會揭開人生成功的3個潛規則,你也會發現,真正的女性主義,從來跟男性無關。

01、

人生有三次「拐彎」,關鍵時刻,自己要拿得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人格獨立的前提,永遠是經濟獨立。

而在奔向經濟獨立這一點上,李湘特立獨行。

她既有對自己特點和興趣的清醒認知,也有對行業和事業的敏銳判斷。

正是這些,給了李湘47歲就可以豪言「退休」的底氣。

李湘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富婆」,跟她人生中的三次轉折關係很大。

與其說她做出的選擇有運氣成分,不如說是她的處世智慧和精明眼光,造就了她今天的身價。

第一個轉折,是1991年,有兩條路擺在了剛剛成年的李湘面前。

第一條,是保送天津大學。

第二條,是放棄保送資格,自己高考。

而這兩條路,對普通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個選擇題。

因為第一條是現成的康莊大道,而第二條則荊棘叢生,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李湘卻思考了很久,因為她知道自己熱愛的,是主持傳媒事業,而保送去天大,就沒法走這條路。

深思熟慮後,李湘選擇放棄了保送機會。

之後參加高考,她以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主持專業。

春風得意馬蹄疾,可四年學生生涯過後,第二個轉折,又立馬出現在她人生的十字路口。

是留在北京當「北漂」,還是回到家鄉過舒坦日子?

剛開始的李湘,跟所有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選擇了前者。

畢竟寧當鳳尾,不做雞頭。

她相信自己能在北京闖出一片天。

但人才濟濟的北京,很快給李湘上了一課。

面對極致的「內卷」,她動搖了。

1996年,適逢湖南衛視改革,急需新鮮血液補充進來。

李湘瞅准機會,進入湖南衛視。

在嘗試了《晚間新聞》《燈火闌珊》之後,她參與了那個讓她火遍全國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

成功轉型綜藝節目主持人後,李湘如魚得水,她放出話來:全國最好的娛樂節目主持人就是我。

隨著《快本》的火爆,李湘聲名鵲起,成為整個湖南衛視當之無愧的「一姐」,也讓她積累了巨量的人氣。

那時的李湘,有點獨孤求敗的意思。

站在全國娛樂的最高峰,她看待社會和事業的觀念,開始改變。

隨之而來的,是她第三次人生的轉折:創業。

說急流勇退也好,說眼界開闊也罷。

在《快本》最輝煌的時候,李湘轉頭離開,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又一次殺回了北京。

這次,她不再將事業限制在娛樂業,而是在房產、金融、股票、投資、演藝、製片等領域全面開花。

她將職業干成了事業,將個人聲名,轉化成了商業價值。

這也給她之後敏銳發現直播帶貨行業的興起做好了鋪墊,更讓她的資產指數級增長。

然而事實也是如此,真正有智慧的女性,絕不會將自己的事業和經濟,依附在男性身上。

正確認識自己的興趣,找准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奮鬥的職業或事業,並努力通過追逐它們,奔向經濟上的獨立,對女性來說,至關重要。

李湘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剛加入《快本》時,只是備選。

但7年里,每天都錄節目不休息,才讓她一步步成了台柱子。

何炅說,自己剛到湖南台的時候,只有跟著李湘,才有安全感。

一個能給男人安全感的女人,後面的人生,又怎會被別人操控?

生活中,大多數女孩在面對「職業選擇」的時候,都會顯得迷茫,不知所措。

在社會對女性「弱勢」的標籤下,在「賢良淑德」的枷鎖下,她們壓力巨大,甚至夢想成為「全職太太」。

殊不知,真正的自由,只有自己能給,而經濟獨立,就是自由的最大籌碼。

就像夏洛蒂·勃朗特說的那樣:獨立的女人,一定有著經濟與人格的獨立。

02、

對委屈的容忍度,決定了你反彈的高度

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那就是「情緒化」。

「情緒化」,說到底是無法合理髮泄和紓解自己的情緒,導致做出做出一個出格的,甚至讓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人生在世,總要受一些委屈。

但在幾乎所有人都強調要「反擊」,不能「忍氣吞聲」的時候,李湘卻在用行動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獨立和強大的女性,是需要承受一些委屈,以撐大自己的格局的。

我們常常聽到有些人將「格局」二字掛在嘴邊,事實上,格局不僅是海納百川的度量,更是一種為長遠考慮,為他人考慮,為未來考慮的智慧。

李湘的感情並不順利,拋開在大學的一段戀愛,李湘的生命里,有兩位「前夫哥」。

第一位是李厚霖。

李湘出走《快本》後,碰到李厚霖,兩人33天閃婚,成了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事實上,李厚霖的情史,遠比李湘更為複雜。

他先與周艷泓談戀愛,後面跟孫悅不清不楚,最後又向秦海璐求婚。

在與李湘在一起之前,他甚至與秦海璐互見了父母,讓秦海璐沒想到的是,李厚霖轉眼就娶了李湘。

在採訪中,秦海璐談起這段往事,依舊心有戚戚。

當初的李湘,有點戀愛腦。

李厚霖的緋聞都擺上了台面,她依舊執意結婚,可婚後生活,並不如李湘所想的順利。

李厚霖的珠寶生意急劇縮水,瀕臨破產,因為李厚霖緋聞的影響,李湘的新節目《李湘星運動》也遭遇爆冷。

事業家庭雙不幸,讓兩人不得不重新考慮這段關係,2006年11月,兩人宣布離婚。

離婚後,李厚霖詆毀李湘:「在大街上隨便找一個女人都比李湘強。」

為自己戀愛腦埋單的李湘選擇吞下了這份委屈,她化悲憤為動力,一心撲在事業上,並沒有做任何回應。

第二位,是我們都知道的,王岳倫。

打動李湘的,不是王岳倫的事業,而是他的態度。

李湘覺得王岳倫對自己很溫柔,兩人也迅速走在了一起。

婚後,李湘再次發現,自己似乎又選錯了人。

李湘雖然事業心極強,但在家裡,她渴望做個「小女人」,可王岳倫不食人間煙火,硬生生讓李湘當起了家。

不僅如此,王岳倫頻頻在外「闖禍」,還得李湘跟在身後「擦屁股」。

拍電影虧損,要李湘墊資。

被拍到出軌,要李湘闢謠。

屢次惹麻煩,都要李湘救火,李湘成了王岳倫的「救火隊長」。

在外人看來,李湘對王岳倫,似乎有點太過「縱容」。

因為即便王岳倫不檢點被曝,李湘也會發文力挺老公。

直到最後,紙包不住火,兩人分道揚鑣。

2021年底,王岳倫發布了自己的離婚宣言,話里話外陰陽怪氣,還特意「內涵」李湘,讓她與意中人「白頭偕老」。

就是這種委屈,李湘也忍了,她沒做任何回應,不過淡淡在社媒發了一張綠意滿滿的美食圖片,顯得格外大氣。

吃瓜群眾看不懂:為什麼不手撕渣男,爭一口氣?

可站在更高處看,李湘咽下的這些委屈,才真正撐大了她的格局。

一方面,家醜不可外揚,李湘尋求的,並不是簡簡單單「出一口氣」,而是避免外在的紛擾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她的世界裡,真正重要的,從來都不是前夫哥,感情可以沒有,但家人必須在,她還有父母,還有女兒,此刻的委屈,更多是為他們承受。

南懷瑾曾經說過:偉大是委屈撐大的。

真正強大的女人,受得了委屈,收得住脾氣,也容得下他人。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台詞,讓皮哥印象深刻:「世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著委屈。」

面對委屈,不發泄情緒,不表露心態,不怨天尤人,既是對自己內心的修煉,也是對自己人格的培養。

而內心和人格,往往能塑造一個人的格局。

無論是李厚霖還是王岳倫,在離婚後,對李湘都極盡詆毀之能事。

我們可曾見到,李湘公開指責過他們一句?

一來一回,人心自有向背,最終贏下口碑的,當然是李湘。

「承受委屈,撐大格局。」

皮哥始終相信,李湘隨後的成功以及財富的積累,來自於她對委屈的承受力和豁達的格局。

而這種格局,反過來,又會對她的人生形成正向的反饋,也幫她在任何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也是所有女性,應該學習的地方。

03、

高調,存在真與假

李湘最為人詬病的,是「炫富」。

因為擁有巨額的財富,李湘總不吝在鏡頭前或社媒里,展現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宣揚自己的消費水準和消費觀念。

從李湘的狀態看,她的日子精彩無比,極盡奢華。

住的,是最貴的房產,欣賞的,是最美的風景,一頓早餐七八千塊,就連女兒王詩齡,也渾身上下都是萬元起跳的奢侈品。

為了培養女兒,李湘很早就送她出國讀書,英國名校博耐頓中學,一年的學費就要大幾十萬,加上其他花銷,一年恐怕近百萬。

李湘還特意發文,表示女兒住的房間,是當年英國安妮公主曾經住過的。

李湘也曾經表示,自己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就將近百萬,所以這點花銷,對她來說不算什麼。

作為普通人,我們討厭「炫富」。

其本質在於,大多數「炫富」的人,明知自己和普通人的差距,明知自己的財富來源模糊不清,還要宣示自己「富人」的特權。

比如郭美美,比如張庭,比如網紅王澄澄。

但那些真正擁有巨量財富的人炫富,網友卻樂得調侃,王思聰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不去糾結,李湘這種「炫富」到底出於什麼心態。

但面對鏡頭,她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現實。

我們跟李湘的生活完全不在同一個圈層,所以無法理解她的消費理念。

就像大多數人無法理解,胡歌作為一個明星,本來動動手指就能實現普通人一輩子實現不了的事,卻偏偏要留著鬍子去青海撿垃圾一樣。

但從李湘的生活狀態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她的人生態度:腳踩現實的土壤,不忘詩和遠方。

現實,就是柴米油鹽,就是衣食住行,就是兒女和未來。

李湘的「退休宣言」中,只提到了三個人,孩子,父母。

事實上,她傾盡一生,似乎也在為這三個人努力。

她送女兒去貴族學校,給她與自己財富匹配的物質生活,也不忘培養她精神上的富足。

王詩齡八歲的時候,就以幾十萬的價格賣出了自己的畫作,12歲時,《花園》就在法國羅浮宮展出。

4000元一頓的簡餐,幾十瓶香水,用都用不完。

物質,就是現實,李湘只不過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將女兒及家人的物質生活,提高到了頂層。

如果我們也擁有如她一般的財富,相信我們大多數人,也會有跟她一樣的消費水準。

詩和遠方,就是未來。

李湘將所有的未來,都傾注到了王詩齡身上。

女兒取得的任何成就,李湘都會在自己的社媒「炫耀」,跟其他的老母親並無二致。

從李湘看王詩齡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她滿眼的溫柔和笑意,不僅僅是在看一個親人那麼簡單,更像是看自己生命的延續。

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中,望向詩和遠方,李湘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貧富,無論男女,只要找到生活的本真和意義,生命的進程都會變得十分美好。

皮哥向來反對「消費主義」,對李湘「富養女兒」的態度,也保留意見。

李湘身上雖然有「單親媽媽」、「離異富婆」的標籤,而往往這個標籤,對女性來說,並不是很友好。

但這種面對現實的真實態度,和面對未來的從容不迫,卻詮釋著女性強大的真正力量。

無論貧富差距,我們總要立足當下,才能眺向更遠的未來。

坦誠面對自己財富的有限,對人對事保持善意的從容,不炫耀不怯懦,不自卑不虛榮,不隨波追流也不隨意標榜。

始終保持著對現實的關注,以及對未來的期許,這就是一個女人正向的人生,也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做人不易,在當下社會做一名女性,更為艱難。

但一個女人真正強大起來的道理,無外乎這些。

獨立,給了女性離開任何人都能創造價值的經濟基礎;

格局,抬高了女性事業和人生的上限;

低頭看到現實,抬頭望向天空,也給了女性探索人生更多可能的無限力量。

李湘不是女人的模板,卻活出了女性處事的智慧和哲理,走出了一條女性精彩人生的道路。

47歲選擇退休,遠離娛樂圈後,李湘卻在生活圈裡活出了自己,紅得發紫。

她告訴我們,現實不是女性主義題材劇,女性,也沒必要通過男性來抬高或貶低自己的價值。

真正強大的女性,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並且離開誰,都能過得很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ce21489d43c1b31e6d3d1626a07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