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難當,英雄運動員更難當。
近日,在2019年韓國光州游泳世錦賽——女子50米仰泳半決賽中,我國運動員傅園慧以0.05秒之差,無緣晉級決賽。
沒想到這消息瞬間掀起軒然大波,從前眾人愛戴的「洪荒少女」更被罵上熱搜。
有網友批評她是「被綜藝耽誤的冠軍」。
面對大眾的質疑,傅園慧的情緒明顯低落,但仍回應道:
「真的是沒有辦法,我也在思考難道我真的已經不適合游泳了嗎?就像那些『網友』說的,是不是應該放棄了......」
「因為我真的已經在訓練、治療各方面盡全力了。針灸每一天都扎,我現在非常害怕針灸,我就是覺得如果我可以克服扎針灸,我也不怕疼的話,我會游得更快,我也願意。可是還是不行。」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吧,你曾為某件事、某個人、某個目標,拼盡全力努力過,可惜事與願違,結局的崩盤如同一場海嘯,沖毀了你對未來所有的希冀。
那刻心情想必糟糕透頂?但即便如此,還要將傷口袒露在看客面前,甚至撒點鹽巴,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你說,這是有多殘忍?
瘮人的是,鍵盤俠沒半點愧疚,還變本加厲:
「說自己不合適當藉口,不是應該自己退出國家隊才對嗎?輸了就是輸了,你代表的是國家,卻要找藉口」。
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運動員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為什麼一扯上娛樂圈就如此牴觸?有哪個運動員能做到百戰百勝嗎?
在罵別人「德不配位」之時,先想想,你配嗎?
1、還記得11年前的劉翔嗎?他是飛人,也是凡人
現在懟傅園慧的網友,像極了11年前謾罵和詆毀劉翔的那撥人。
還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
劉翔以打破奧運會記錄的12秒91第一個衝過終點線,那時他興奮地衝到鏡頭前吼出「亞洲有我!中國有我!」
當晚劉翔回到宿舍,他還把金牌塞到枕頭底下,把門窗鎖得死死的才安心睡去,開心得難以形容,「可以幸福地死去!」
那時,中國媒體稱他為「民族的希望」,老百姓視他為「民族的英雄」。
2008年,中國人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
當時劉翔的背心號碼是「1356」,人們都說他代表著「13億人,56個民族」,民族自豪感醞釀到嗨點。
沒想到飛人因傷倒下了。
上一秒還是高光時刻,下一秒就陷入至暗時刻。
有人開始笑他是影帝,是騙子,是「劉跑跑」、「劉不跑」,甚至把他還P成男性醫院早泄廣告的封面。
有人更暗自算了一筆帳,提前更換塑膠跑道過百萬,新增運動員力量訓練器械過百萬,重置新式跨欄,一套就要數十萬等等,「這樣一算,劉翔花了政府3000萬」。
英雄,成了「狗熊」。
2008年8月18日,劉翔因傷而退出比賽
2012年倫敦奧運會,所有人希望他扳回一局。
賽前,醫生早就告誡過劉翔,說他的跟腱很可能斷裂。
而他一心只想,「你斷也要斷在賽場上,必須給自己一個交代」。
可惜他在跨越第一道欄時摔倒,跟腱兩端出現撕裂。(ps:按當時情況,不是主跟腱完全斷裂,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
四年前的噩夢再度上演,人們的罵聲有多難聽就不再多說了。
直至現在,飛人早淡出圈子,還是有人抖機靈:
「賺了八年廣告費,騙了兩屆奧運會。橫批:二次殘奧」。
這些鍵盤俠言論,不寒而粟。
2012年8月7日,劉翔摔到後,忍著疼痛,單腳跳到終點
最近,消失的劉翔又重新出現在微博熱搜榜。
源於有位博主@冷知識bot 分享了一則關於劉翔的「冷知識」:
希望這是常識,不是冷知識
截止至今,這條微博有3.5萬人轉發,42萬贊。
有人在底部留言,「我們欠劉翔一個道歉」。
其實,這位中國飛人也許不再需要人們的道歉。
但他希望,你能記住他讓中國人驕傲的巔峰時刻(標紅的全是冠軍)
2、把所有的成功歸結為「天才」是對運動員努力的褻瀆
本以為噴子和劉翔道歉後,悲劇就此畫上句號。
殊不知10年過去,他們瞄準了新目標——孫楊。
最近的世錦賽中,孫楊再一次奪下世界冠軍。
ps:這次冠軍意義非凡,是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式的四連冠,是屬於中國的四連冠,更是人類歷史上的四連冠。
而澳大利亞選手霍頓卻拒絕與孫楊一同登上領獎台,理由是:「孫楊是個藥罐子,他服用興奮劑。」
事先聲明,對於之前的「用藥疑雲」,國際泳聯早就還了孫楊清白:
「孫楊從十七歲患心肌炎後,一直靠藥物治療。這種藥物成分,在那一年突然成為了禁藥,而隊內沒有及時更新禁藥名,導致孫楊誤服」。
再補充一句,孫楊在國際賽事上,從未被測出「禁藥」行為。
更讓人心痛的是,國外的媒體跟風無腦黑就算了,國內某些網友也跟著煽動。
類似這樣的嗑藥誹謗也不是第一次。
之前孫楊在世錦賽游泳800米失利,某些網友在微博留下惡評:「你忘嗑藥了?」
也有人質疑:「不是天才運動員嗎?怎麼連冠軍都拿不到?」
恕我直言,用「天才」影響國家運動員,就是對其不尊重。
他的成功,是千千萬萬的細節組成的,是不要命似的拼搏而來。
當媒體大肆宣傳他有多牛,天賦有多高時,怎麼就沒介紹長時間以來,他每天凌晨5點就要開始訓練;手指常年泡在水中以致於指紋消失;帶傷訓練更是家常便飯?
骨折了
也要拄著拐杖去游泳池訓練
年紀輕輕卻貼著滿身膏藥
訓練就撕掉,晚上休息再貼上
很少有人知道
他肩關節、腳部、心臟都有問題
他們更忽略了一件事——孫楊已經28歲,早就到了退役的年紀。
運動員來要靠「體力」吃飯,28歲的孫楊面對的對手,都是年輕氣盛的小鮮肉。
但,他仍拿下「四連冠」的成績,服氣不?
他內心依然燃燒著每一個運動員最後的執著——多為國家爭取一塊金牌。
「我本來打算游到2020年退,想想那時候我30歲。」「但是我家鄉杭州獲得2022年亞運會主辦權了,我就想怎麼也要游到32歲,在家鄉而戰,為祖國而戰。」
我想說,孫楊、劉翔、傅園慧、每一個代表中國出戰的運動員,不論成敗,只要盡力而為,都值得我們驕傲。
3、傳奇不再後,有人想置他於死地,如今他「活」過來了
很多人好奇,遭到鍵盤俠抨擊的國家運動員,現在還好嗎?
這裡不得不提傳奇運動員——李寧。
21歲的他,曾是代表中國隊第一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運動員,奇蹟般拿下15枚金牌,隨後被國人譽為「體操王子」。
最巔峰的時候,他和麥可喬丹一起,入選了」本世紀最佳運動員「。
這個榜,僅有25個全球級別的運動員入選,而李寧是榜上唯一的中國人。
他一共獲得14次世界冠軍,合計106枚金牌
但人們忘了,不敗神話總有落幕的一天。
這名英雄在披荊斬棘的路上,也積累了傷病,年紀到了,力不從心。
漢城一戰,這位英雄撐不住了,從吊環上跌落。
從此以後,迎來的不再是掌聲和鮮花,而是繩子、刀片,意思是讓他自行了斷,別再丟人現眼了。
惡毒程度,不亞於現在的網絡暴力。
好在,我們沒有徹底失去這位英雄。
很多人也沒想到,我們有一天都得爭先恐後排隊買李寧。
是的,體操王子跌落神壇後,決定下海經商,一舉創辦了國產運動品牌——李寧。
最開始的定位是,創建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運動品牌,並且讓中國奧運健兒穿上中國生產的運動服。
李寧,做到了。
他的野心不止步於此。
如今,他讓品牌成功轉型,成為年輕人愛不釋手的國潮品牌,連外國人也在搶。
就在3月22日,李寧在香港召開2018年業績發布會,宣布集團營收歷史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這一場翻身之仗,打得太燃了!
這裡,我並不是想告訴你,那些走下神壇的運動員們,最終都成了商界大佬。
相反,他們大部分是芸芸眾生的普通大眾,和你我一樣。
其實我想讓你感受當中的那份「運動精神」。
李寧把這份精神概括得很到位:」我覺得企業家也好,運動員也好,很重要的就是要有鬥志,敢於冒險,敢於追求,有勇氣和擔當把你的想像變成現實。」
4、寫在最後
正如郁達夫說過: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
英雄難當,英雄也是凡人,他們需要休息,也有精疲力竭的一天。
道理大家都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大家對他們多一點寬容,好好愛護他們。
運動員值得我們喝彩的,絕不只是一塊金牌。
他們為十幾億人付出的毅力和堅持,才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
當你為集體的榮譽努力時,大家都會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