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梅花「同台,破解唐代女詩人薛濤的一生

2024-10-09   文匯報

「蜀女多才,薛濤秀冠。」以蜀中才女薛濤為名的印象京劇《薛濤》即將亮相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作品由「梅花獎」得主劉露和周利聯袂出演,以歷史上薛濤在幕府豢養的孔雀為破題方式,在大唐的恢宏背景下細描薛濤的心靈圖譜。

唐詩有薛濤,宋詞有李清照。薛濤是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她自編詩集《錦江集》(已佚)五卷,選入自作詩500首,今存世93首。《全唐詩》中收錄薛濤詩歌89首,為女詩人之首。為將這位傳奇女性的故事搬上京劇舞台,成都市京劇研究院與重慶京劇院攜手,共譜一段成渝「雙城記」。

《薛濤》採用雙女主架構,成都市京劇研究院演員劉露飾演「薛濤」,重慶京劇院的周利出演「孔雀」。孔雀愛羽,才能飛得更遠,人若惜名,方能立身處世。孔雀作為薛濤內心波瀾的生動外化,在薛濤面臨人生境遇的抉擇時,一次次試圖改寫薛濤的命運,擦拭薛濤身上的爭議點。孔雀的做法映射了薛濤的內心,種種掙扎與矛盾在命運的激烈沖刷下不斷湧現,縱使不願讓自身蒙塵,不願為他人詬病,薛濤依然追隨心之所向,走向自己的命運。

印象京劇的定位讓《薛濤》成為一部有別於傳統京劇的舞台作品。導演李薇介紹,全劇的創作力圖為戲曲「鬆綁」,將傳統和時下的審美進行合理、有分寸的嫁接,最終確定了偏影視化的呈現方式,「希望這個作品成為一把鑰匙,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的劇場。」

在唱詞上,作品保留京劇聲腔之美的同時,融入崑曲腔調、民歌聲腔以及現代流行樂的氣息,打破觀眾對京劇唱腔的一般印象,推動觀眾由音樂走進人物,沉浸式地感受角色內心流動的情感,在古韻新聲之中實現與薛濤穿越時空的相逢。多媒體設計採用「中式美學」為構圖基礎,水墨質感的光影與色彩被大量運用在舞台上,冷峻的藍和灰代表戰爭、壓迫與困境,橙色代表著希望。投影全息元素在舞台場景的不同結構中切換,幫助情感的遞進,逐步構建出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

印象京劇《薛濤》將於10月19-20日在上海宛平劇院上演。

作者:王筱麗

文:王筱麗 圖:演出方供圖 編輯:王彥 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