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三星堆1、2號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
35年過去,2021年三星堆3-8號祭祀坑的發掘「再醒驚天下」。
2022年3月29日,三星堆新館動工建設成為熱點。
2022年3月31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三星堆毫無懸念繼續霸榜。
我們去成都要去看三星堆,但三星堆真的不在成都。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廣漢市隸屬德陽市。
好在,成都去三星堆交通很便利,景區直通車可以直接預定往返三星堆的車票,如果怕時間不夠,也可以只買單程票,回程從博物館門口坐公交到廣漢高鐵站乘高鐵回成都。
三星堆青銅面具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由於三星堆的文物有著極強的個性,多年來被賦予了太多諸如:外星人文明、神秘、埃及移民等等本不該屬於它的標籤。以至於今天如果你想好好了解一下三星堆,百度出來的內容幾乎全都不可信。
三星堆真的那麼神秘嗎?神秘是解釋一切的靈丹妙藥嗎?
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產卻得不到應有的認識,我可就不樂意了。咱們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
首先,三星堆有沒有五千年?
嚴格來講,沒有。
根據2021年考古人員對三星堆四號祭祀坑做的碳十四測定,三星堆這些祭祀坑的年代範圍在距今3148-2966 年之內。這個範圍上限也只能到商代晚期,比著名的婦好墓還要晚100年左右,而下限則已經進入了西周時期。年代範圍的確定為釐清所有其他證據奠定了基礎。
圖表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四川文物》
為什麼過去一直說三星堆有5000年?
因為三星堆文化的前身——寶墩文化,絕對年代上限可以到4500年前,四捨五入就成了5000年。
但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今天租一間房子,這房子過去肯定也住過其他人,不能說明所有在這房子裡住過的人都是一家人。
第二:三星堆真是外來文明嗎?
我們以三星堆最具標誌性的青銅面具舉例。
青銅大面具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獨特嗎?獨特。
再來看下一件。
青銅獸面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這一件和上一件的主要區別:一件立體,另一件是平面的。
它獨特嗎?獨特。
我們把三星堆面具的輪廓和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3400年前的杜嶺方鼎上的神面紋做個對比。
杜嶺方鼎紋飾 商代中期 河南博物院
像不像?
繼續往前追溯。
4200 - 4000年前,後石家河文化的玉神面。
玉神面 後石家河時期 私人藏品 圖源:佳士得官網
山西陶寺遺址也出土了這種玉神面,但是只有輪廓沒有五官,年代大概是4300-3900年前。
玉神面 陶寺文化 山西博物院
通過這些對比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從4300到3000年前的一千多年間,神面紋一直都在湖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發展,最後才來到四川。
如此清晰的發展脈絡,三星堆又怎麼可能是從西邊來的呢?
三星堆青銅面具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它製作年代最晚,工藝最先進。但它最大的變化,只是把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的神面紋從平面變成了立體。
第三:三星堆青銅器的仿製和本地化
三星堆還出土了一件青銅尊。
青銅尊 商代中期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這件青銅器並不是三星堆先民自己做的,而是從河南等地流入四川,可能是戰利品。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幾乎一樣的文物在中原並不罕見,比如河北邯鄲就有一件幾乎一樣的青銅尊。
三羊首青銅尊 商代中期 邯鄲市博物館
哪怕今天如此發達,想要無差別仿造一件青銅器依舊面臨著技術和成本的限制。
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更是一件需要舉全國之力的高精尖工程。
仿製必然有一個質量爬坡的過程:從不像到像,從粗糙到精細,從模仿到創新。
比如三星堆就根據那件戰利品仿製了一個類似的青銅尊。
饕餮紋銅尊 商代晚期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用局部對比一下:
邯鄲青銅尊局部
三星堆青銅尊局部
兩件青銅尊上那個略帶陰險的笑臉是不是很像?
即便如此,三星堆的工匠還是在原版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本地化處理——比如加大尺寸,肩部加了幾個站立的小鳥,突出的扉棱等——這些都是典型的長江流域青銅器特徵。
如果仔細看,無論是器型、細節、鑄造精度,甚至銅料的厚度,三星堆的仿製品都和原版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此時我們再把三星堆青銅面具請出來:
三星堆青銅面具 商代晚期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把五官對應起來,是否能看出和前面的神面紋一脈相承?
從模仿到創新,從粗糙到精細。
第四:文化輸入
2021年發掘的三星堆3、4號祭祀坑還出土了3件扭頭跪坐人像,以其寫實的風格以及誇張的動作一度成為網紅文物。
扭頭跪坐人像 圖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跪坐人像的大腿上有一種紋身,因為類似羽毛而被稱為羽翅紋。由於照片看不清細節,我們參考考古人員繪製的線圖,下圖紅圈處。
圖片來自《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出土銅扭頭跪坐人像》
羽翅紋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紋飾,大概3400年前於中原地區的青銅器上大量出現。
比如前面的邯鄲青銅尊。
紅框之內都是羽翅紋
羽翅紋在中原青銅器上只是表現神靈的毛髮,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但到了古蜀地區,卻成了十分重要的精神信仰——畢竟誰也不會把毫無意義的東西能紋在身上。
再看一個例子。
青銅縱目面具 商代晚期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這件青銅縱目面具大家都不陌生,尺寸巨大且誇張的鼻樑正是一個立體的羽翅紋。
在一地並不特別的元素,到了另一地卻成為了當地的精神圖騰。
這是典型的文化輸入,即便在今天也並不罕見。
今天很多人有誤解,覺得中華文明就應該獨立於世界,完全自己發展,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中華文明屹立數千年不倒的根基,正是強大的包容性——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最終為我所用。
從三千多年前的青銅鑄造,到今天的移動支付,莫不如此。
黃金權杖局部 商代晚期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古蜀王國必然同西亞或者北方草原民族有一定聯繫——比如三星堆文物表現出來的對黃金的偏愛——黃金面具、黃金權杖等,但其文化主體無疑仍深受中原商文化的影響。
2021年對三星堆6個祭祀坑的發掘,從科學檢測、傳播鏈、流轉的邏輯上都能證明三星堆不僅不是天外來客,並且是深受中原影響並融入自身獨特風格的古蜀地區發達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願天下所有謠言,均止於智者。
圖文:那個老撕機
版權歸攝影師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