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講明白了阿根廷是如何擺脫獨裁統治的

2023-01-12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講明白了阿根廷是如何擺脫獨裁統治的

本文作者:李嘯天

首先,要祝賀《阿根廷,1985》獲得了剛剛頒發的第8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

在《西線無戰事》《分手的決心》《RRR》這般強手的競爭中,居然博得頭籌,《阿根廷,1985》算是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

那必須說,《阿根廷,1985》有兩把刷子,值得一看。尤其是在當下,2022屆世界盃被阿根廷獲得。

2022年,真的算得上一個阿根廷年,收穫滿滿。

相對於《阿根廷,1985》的獲獎。更重要的當然是2022年世界盃最終歸屬於阿根廷,歸屬於梅西。

大眾的焦點,較多集中於梅西的身上。其實,對於阿根廷,也有許多值得關注的話題,譬如它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恰好,獲獎的《阿根廷,1985》就是一部窺視阿根廷歷史的佳作,講的又是阿根廷從獨裁統治轉向民主社會的關鍵時期的關鍵事件,頗值得一看。

《阿根廷,1985》已經拿下了第80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目前,第95屆奧斯卡馬上要揭曉提名名單,目前《阿根廷,1985》已入選短名單,離正式入圍一步之遙。

本片的主演還是 阿根廷國寶級的演員里卡多·達林,他主演的《謎一樣的雙眼》《蠻荒故事》都是影史經典。

所以,還是看看《阿根廷,1985》吧,並以此多了解一些阿根廷究竟是一個什麼的國家。

那麼,《阿根廷,1985》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呢?

要想通過電影了解阿根廷歷史,其實應該將《貝隆夫人》與《阿根廷,1985》結合一起看才更好。

上映於1996年的《貝隆夫人》講的是二戰後不久的阿根廷,《阿根廷,1985》講的則是轉型期的阿根廷。而這兩個時期,又緊密相連。

要多說一點阿根廷歷史的話,可以發現這也是一個挺奇葩的國家。早在1816年阿根廷即獲得了獨立。但獨立後的阿根廷並沒有發展成已開發國家,而是不停陷入內耗之中,各種大亂斗,鬧哄哄一片,甚至成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異常尷尬。

1945年5月7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在歐洲落下帷幕。在同年的3月份,阿根廷正式對德國宣戰,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一分子。可是,阿根廷又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前往歐洲進行作戰。宣而不戰,卻又撈了一個反法西斯聯盟的名頭,阿根廷這站隊按說挺好的。

可是,1946年隨著 胡安·庇隆成為阿根廷新一任總統,卻接受了大量德國移民來到阿根廷,其中隱匿了許多納粹戰犯。這就很奇怪了,這個胡安·庇隆到底要幹什麼?(胡安·庇隆的夫人即艾薇塔·貝隆,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貝隆夫人。)

胡安·貝隆還有一項很有名的政策,叫「 貝隆主義」。這個主義主張「社會主義、政治主權、經濟獨立」的三原則,也就是既不投向資本主義,也不投向社會主義,在雙方中間搞平衡,走中間道路。外交上的兩邊不靠,看似很有獨立精神,但其實在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中都不討好。更重要的是,「貝隆主義」並沒有將阿根廷帶向富裕,而是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動彈不得。

胡安·貝隆之後,阿根廷就陷入了忽左忽右的政治搖擺潮之中,不幾年是文人政治,不幾年又成了軍人政治,政局格外不穩定。尤其是1976年魏地拉軍人獨裁政府上台,以後的七年是阿根廷右翼軍政府國家恐怖主義的巔峰期。這一時期,魏地拉、比奧拉和加爾鐵里所領導的軍政府以消滅游擊隊為名,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實行國家恐怖主義,開始了對國內民眾的血腥鎮壓;非法地逮捕、拷打、殺害,導致近3萬個左派學生、知識分子、記者、工人消失的阿根廷人消失,史稱「骯髒戰爭」。

這一時期的阿根廷,除了 馬拉多納通過「上帝之手」為阿根廷帶來了一座世界盃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正能量的事情。

1977年的4月30日,一群中年婦女突然出現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廣場上,她們在粉紅色的總統府前徘徊,只想知道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他們去哪兒了?」

這些年輕人的母親們在無法打聽到自己孩子下落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抗議,進行鬥爭。這群母親被阿根廷人稱為「 五月廣場母親」。

這群母親,頭戴白色頭巾,當時在每逢周四就在五月廣場上圍成一圈行走,以這種方式引起阿根廷民眾和國際社會的關注,推動了這個南美國家的民權運動。

1982年,阿根廷獨裁者加爾鐵里發動「馬島戰役」,結果卻慘敗於英國,這成為軍政府倒台的導火索。

1983年,律師出身的阿方辛當選總統,阿根廷從此走上民主道路。

《阿根廷,1985》就圍繞上述背景展開。

阿方辛上台後,決定對前軍政府高層發起審判(Trial of the Juntas)。這是繼紐倫堡審判之後世界上第一次對戰爭罪行的大規模審判;但與紐倫堡不同的是,這次是在民事法庭而非軍事法庭,因為擔心後者會袒護軍方。

審判進程於1985年正式拉開。《阿根廷,1985》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由於阿方辛的上台選舉上來的,他也沒有對全國政治力量進行徹底的大清洗,所以整個政壇上依舊充斥了來舊政府留下的各級人員。對軍方高層的審判,也由於強大的政治慣性,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都對被審判人員充滿了同情。普遍覺得那些軍人為了國家的穩定,去打擊搞亂國家的游擊隊,是應有的責任,是為國為民。

是以,在最初壓根就沒人願意接這個案子,太棘手了。

檢察長鬍里奧·斯特拉塞拉被指認要承接這一案件,擔任檢察官。

起初,斯特拉塞拉對於這一案件也是拒絕的,不願意插手,因為他知道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畢竟,眼下的政府是民選,說不定一眨眼又變成了軍人政府,那時候要是遭到報復,很可能要家破人亡,可不是鬧著玩的。

不過,在同事和親人的勸說下,斯特拉塞拉還是勉強為之。

要組建團隊,他發現壓根就沒有可以利用的人。不得已,只好招募了一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接下來,他安排自己的團隊展開為期五個月的調查,不查不知道,一嚇一跳,查出的結果觸目驚心。「骯髒戰爭」實在是太骯髒了,在幾千份案例中,他只選取了700多件來作為例證。但這已足夠慘烈,足夠驚人了。

在調查及審判期間,斯特拉塞拉還遇到了總統和部長的干擾,以及匿名殺手的威脅。同時,他也得到了妻子兒女的鼓勵,以及律師老前輩的支持。尤其是前輩的忠告,告訴他政治總反反覆復,但是總會有人犯錯,總會有人會疏忽,為真相打開一條縫:「這時,會有一個很窄的機會窗口出現,一條裂縫,就這樣。它稍縱即逝。當它出現時,你必須抓住。然後你就可以做一些事。」

也就是說,歷史存在窗口期,它可能很小很短,但是重要的是,你得去抓住它,並好好利用,讓窗口徹底打開。

斯特拉塞拉心有戚戚焉,終於下定決心要完成歷史性的審判,並一定要將所有為非作歹者全部投入監獄之中。

經過了兩年多的庭審,斯特拉塞拉在法庭上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結案演說,終於將那些曾經的海陸空軍方高層,曾經的施暴者繩之以法,投入了大獄之中,終身不得假釋,獲得完勝。

也就是說,《阿根廷,1985》其實就是一部庭審片,類似於《紐倫堡審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辯護人》那樣的歷史故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庭審片,要想像商業片那樣好看,其實挺難的。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里卡多·達林扮相相當靠譜,演繹的斯特拉塞拉也相當具有人格魅力。

簡單說,影片算不上好看,但不妨礙它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bc547056531986a41e9268202478f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