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優伶誤國」,你知道「優」是什麼,「伶」是什麼嗎?

2022-05-21     言語者

原標題:都說「優伶誤國」,你知道「優」是什麼,「伶」是什麼嗎?

中國民間有句很俗白的話,「婊子(也叫娼女或娼妓)無情、戲子(也叫優伶或伶人)無義」。其實這裡的「戲子」在古代就是「優伶」的意思。那麼,你知道「優」是什麼,「伶」是什麼嗎?

優伶古時是指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優」是男演員,「伶」是女演員,現在伶人或伶多指戲曲演員。

為什麼優伶(現今稱戲子)大受詬病?

在中國長達兩千五百多年的社會發展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儒、釋、道」三教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縱橫家、雜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等九流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三教九流」,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的核心內容和主要基礎。後來「九流」逐漸演變為官方認定的從尊到卑的九種身份,即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這樣依照等級的不同來審視規範道德行為,可以化解單一的道德規範引發的潛在社會矛盾。

古代伶人

然而民間對此劃分不大買帳,他們從自己的視角、價值觀和側重點出發,把和尚、道士、畫工、郎中、風水先生、算命先生、廚師、私塾先生、藥鋪劃作「上九流」;把優伶、婢女、娼妓、乞丐、惡棍、剃頭師傅、當鋪、澡堂、木匠劃入「下九流」。很明顯「娼女」和「優伶」都歸口「下九流」。

民國優伶

既然說「優伶」屬於下九流,在上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也被打上了重重的「優伶誤國」歷史標籤。

歷史上「優伶誤國」事件——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在唐朝滅亡、宋朝誕生之間,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其中有一個朝代,它的統治疆域是「五代」中面積最大的,雖然僅享國祚14年,卻有「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的威名,它便是「後唐」,一個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後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

在歷史中,後唐被視為中興大唐的存在,且有不少文人認為其「上承唐祚、下啟宋朝,應當作為五代十國之正統」。但是,雖然軍事上的威名不小,可後唐的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卻不怎麼聖明——治國乏術,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惡跡太多。

不可否認,現代社會是男女平等的社會,任何歧視現象都應該被鄙視。但在封建時期,後宮干政的危害也是事實。李存勖在位期間,皇后劉氏的權力極大,她所發布的教令甚至與皇帝詔敕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須執行。

劉氏生性貪婪吝嗇,甚至在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時,稱「生死有天命決定,非人力所能挽回」,還將三個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稱宮中沒有其它東西,讓其賣掉皇子以作軍餉,嚇得宰相惶恐而退——如此行為,枉為後宮之主!

除此,李存勖也是奇葩般的存在,在其稱帝之前就非常寵信伶人,曾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而貽誤戰事。胡柳陂之戰中,李存勖寵信的伶人周匝被伶人陳俊、儲德源救下,他居然授予陳俊二人為刺史。可是,當時軍中很多百戰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

李存勖和他的「戲班子」

更奇葩的是,李存勖居然給予伶人隨意出入宮禁的權利,甚至放任他們欺凌大臣,以至於群臣敢怒而不敢言,部分官員只好巴結伶人以保富貴。如果伶人起到積極作用,那倒也無話可說,可李存勖寵信的伶人無不喜歡恃寵爭權,他們肆意干預軍政,凌慢將帥,還假借詔令將軍士家屬擄去充實後宮,使得各藩鎮皆憤怒不已。

可以說,後唐雖是正統王朝,卻只傳二世四帝,與李存勖的荒唐不無干係。

聲明:本文不是要貶低或者歧視現當代所有的藝人,只是個別人的投機行為、不雅行為引起了社會普羅大眾的不適,為社會塑造了一種不良的社會價值觀,坑害了新一代青年人。我們一定要對那些只講流量,毫無底線、毫無社會責任感的流氓藝人(或藝人團體或藝人組織)給予堅決打擊和抵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ba9eee1289d5c1e3c9f397bb45d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