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死?堅決走出去?台積電和TCL創始人為什麼有不同判斷

2023-03-18   單仁行

原標題:全球化已死?堅決走出去?台積電和TCL創始人為什麼有不同判斷

01

在三個月之前,台積電搬遷美國的慶祝儀式上,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著台下無數半導體企業的經營者說了一句話:

全球化已經死了,不再有自由貿易了。

張忠謀說的就是美國在全球,特別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三個月之後的大會上,作為代表的TCL創始人,李東生卻說:

中國製造業一定要堅決走出國門,全球化是中國製造的戰略發展方向,越是在刮逆全球化風浪的時候,越是要堅持全球化戰略,唯有如此,中國製造業才有未來。

怎麼去理解這兩位頂級企業家的判斷?製造企業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走出國門?

02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牛商董事長,央視鳳凰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為什麼台積電的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呢?

這是因為他看到美國人處心積慮的把全球市場人為地切成幾個孤島。

但這不是中國人的希望,也不是中國企業的未來。

為什麼TCL創始人,李東生說中國製造業一定要堅決走出國門?

全球化是中國製造的戰略發展方向,越是在刮逆全球化風浪的時候,越是要堅持全球化戰略。

唯有如此,中國製造業才有未來。

中國十四五規劃當中提出了雙循環的理論,確實,中國的外循環遭遇到了逆全球化思潮,特別是來自於美國希望讓中國企業邊緣化的大環境。

美國企業之所以在全球攻城掠地,是因為從一開始就奔著國際化的事業,無論是產品的設計,全球資源性的布局,以及全球市場的布局。

把全世界都看成是自己的市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所提出來的,以國內市場的大循環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格局。

中國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如果中國的企業不堅持往外走,只能在中國市場內卷,這是一個很悲催的命運。

很卷的中國市場,能在較強競爭強度的環境下培養出有競爭力的品牌,團隊更有戰鬥力,也更能理解用戶需求的產品,就像TikTok一樣。

如果中國企業不堅持往外走,剛好中了美國要把中國封殺在中國國內的美夢。

中國企業更要堅持不懈的走出去,打破美國的封鎖,真正把中國的優秀產品帶到全世界。

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綜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有利於企業調整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更加有利於實現中國和東道國的雙贏。

中國的企業要有服務全世界的決心,隨著中國的崛起,全球對中國的打壓會越來越少,中國的品牌才能藉助中國文化的輸出,在全世界站穩腳跟。

03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在去年的三季度,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花了約290億人民幣買入台積電6006萬股。

但是,到了2022年12月31日,巴菲特又大手筆減持購買僅3個月的台積電,賣出了5180萬股,占持股比例的86%。

促使股神匆匆賣出台積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張忠謀所說的,台積電受到了比較大的政治因素影響。

大家知道,台積電是一家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業務,但他的起家、主要的客戶和供應商都來自於美國。

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下,台積電受制於人,張忠謀有感慨而發,全球化已經死了,不再有自由貿易了。

但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來說,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中國目前正在處於一個重大的轉型期,外部的宏觀環境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不管是俄烏戰爭還是三年的疫情,對比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的時候,已經有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在疫情當中,我們提出了「內循環加外循環「的雙循環戰略。

對內要改革生產要素,促進消費,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這也是今年的大主題。

對外要更加的開放,這裡有兩個方面的重點。

第一是從「低端製造出口」轉向「高端智制出海」(高端智慧製造)

過去我們很多企業對外出口的是玩具、小家電這些比較低端的產品。

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低端製造業的出口比例在下降,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的比例在上升。

像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德國,躍居全球第二,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除開美國的特斯拉,基本上都是中國的新能源車企。

我們上周去比亞迪調研,了解到比亞迪正在加快出海的節奏,歐洲是比亞迪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站,在去年年底,比亞迪進一步開拓了法國和英國的市場,在歐洲已經做到了整體的輸出。

在東南亞,比亞迪也在進行布局,包括在泰國建設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

未來我們就可能從過去低端製造走出去,變成像新能源車這類高端製造加智能製造去連結全球。

第二、避免直接跟美國脫鉤,尋找區域聯盟的突破口。

從中美目前的關係來說,我們是避免與美國脫鉤,發生直接的衝突。

像我在比亞迪調研到的情況,比亞迪取消了南美60億的項目,包括像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也取消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免直接跟特斯拉形成巨大衝突,擔心制裁。

但這不代表我們的企業就不能走出去了,我們也在尋找著區域聯盟的突破口。

非洲就不用說了,像在東協,自從去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以來,東協成為了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增長了21.7%。

中東地區也有突破,在上周,中國牽頭作為中間人,讓沙特和伊朗實現了共同對話,恢復外交關係,這是對「石油美元」經濟體系的一次挑戰。

同時在昨天,央行剛剛又宣布降准,下調了0.25%的基準點,刺激經濟的信號很明顯。

中國未來會形成以「高端製造業,智能製造和資本」三方面向海外輸出的情況。

對我們企業來說,必須要有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的理念和信心。

當然,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各種出海電商平台,短視頻APP去做協同,減少出海的成本和摸索的路徑。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04

最後我們來看看百度的文心一言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請大家看文稿里的圖。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