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經常有人問:什麼才是真正放下一個人的感覺?
放下的根本,並不是形式上的見或不見,所以,就算分開了,也不見得真的能夠放得下一個人,當然,物理的隔離有助於自己放下。
而真正的放下,是內心的一種狀態,那個人做什麼都與自己無關了,ta的任何言語和行為,都不會引起內心的波動,尤其是不會引發自己的情緒。
如果有一天,你面對一個人的時候,你連吵架的心情都沒有,你連多說一句都覺得多餘,那個時候,大概才是真的放下一個人了。
在感情中,放下應該是最後一門功課,也是最難完成的一門功課。很多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內心也清楚要放下對方,但實際上卻怎麼也做不到,所謂「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如果你真的想要放下一個人,其實早晚都是能夠放下的;如果你永遠都無法放下一個人,只能說明,你其實未曾真正想放下。
放下一個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被逼無奈的方向,一種是心甘情願的放下——真正的放下只可能是後者。
很多人其實是被逼無奈的放下,比如那些遭遇了感情背叛和傷害的,大多數都是一種被逼無奈的放下,因為他們知道,不放下對方,就等同於自找傷害——如果這個時候,對方持續性傷害,一直在傷害,那麼,這种放下就是穩定的,你早晚也會放下——當關係到達冰點狀態,當你內心真的已經徹底死心,這時候也就放下了。
但是,最怕的就是,對方「不穩定」,人家稍微對你好一點,你又放不下了,你又開始念想了,你在「放下」的道路上,又開始兜轉、甚至折返,變成了一種反覆糾纏——有時候,對方心太狠,未必都是壞事,有助於自己徹底的放下。
另一種就是心甘情願的放下——你看清了一段關係,看透了一個人,你知道這段關係不可能帶給你幸福,這個人不可能真心對你,所以,你決定放下這個人——你知道放下是為了自己好,你的功課就是放下。
這個時候,你的目標是清楚的,你的念頭也是堅定的,你在面對具體事情的時候,會從「放下」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選擇對應的行為,比如,當情人節那天,對方突然給你轉來一個紅包的時候,你呵呵一笑就過去了,不多想,也不瞎激動,亂感動。
所以,放下的前提是心理上你想放下,然後行動上再去控制自己的行為,按照「放下」的方式來,通過長久的「練習」,慢慢養成「放下」的習慣,最終,就能夠徹底放下一個人了。
這時候,放下就是身心合一。
對於很多重感情的人來說,放下是很難完成的功課,因為他們太多感性,所以感情的自控力較弱,容易受到對方的干擾,情緒處於對方控制的狀態中,對方的言行會引發自己的喜怒哀樂。
對於這種性格特徵的人來說,比較適合的方式,就是先「物理隔絕」,解決形式上的放下;通過形式上的放下,來幫助自己完成心理上的放下。
關於此,很多人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受,你一段時間不見一個人,會發現,這段時間自己過得挺好,內心非常平靜,感覺自己的狀態正在恢復——然而,對方一旦出現,或者你一旦跟對方接觸了,這個心情就變得很糟糕,內心的平靜被打亂,你要消化好長時間,才能讓自己平復下來。
如果你真的想要放下一個人,一定是內心真的想放下,並且找到適合自己性格心理特徵的方式。
你之所以放不下一個人,是因為習慣所致;所以,放下一個人,說到底,就是改變習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