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再開一朵「飼料之花」
秸稈收割機和貨運車在採收棉稈
近日,在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柴場村一塊採收完棉花的地里,秸稈收割機和貨運車正在協同作業。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排排棉稈被卷進收割台,經粉碎、裝車後運往瑪納斯縣金牧盛禾草畜聯營合作社進行微貯加工。
「今年計劃採收1.5萬噸棉稈,經過微貯技術加工後,預計可生產2.5萬噸牛、羊粗飼料。」該合作社負責人高明說。
高明所說的微貯技術,是石河子大學飼草料綜合利用團隊歷經13年努力,研發成功的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化利用技術。
「三秋」過後,採收棉稈的火熱景象,正在該團隊布局的全疆57個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點展開。
鏟車壓窖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每年約產生棉花秸稈1000萬噸,90%以上直接還田,綜合利用率不高。如何有效開發利用棉稈資源,使其成為促進鄉村振興新的增長點,一直是科研人員努力攻克的重要課題。
科技人員在檢測棉稈含水率
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化利用技術以棉稈為主要原料,配合使用甜菜水絲、葡萄皮渣、微貯專用菌等輔料,再經過窖池或裹包形式發酵後形成飼料,具有原料來源廣泛、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的優勢。尤其是飼料中有害物質游離棉酚的含量遠低於國家飼料衛生標準,且粗蛋白質含量高於玉米秸稈、麥草、稻草,可有效替代青貯飼料。
棉花秸稈微貯裹包工廠化生產
生產的棉花秸稈微貯發酵菌液
「很不錯,營養價值高,價格還比青貯飼料低,牛挺喜歡吃的。」新疆石河子市泉盛肉牛養殖場場長李生忠這兩年一直在用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喂牛,養殖成本比以往降低了20%左右。
石河子市泉盛肉牛養殖場用棉稈微貯飼料喂牛
金牧盛禾草畜聯營合作社養殖場用棉稈微貯飼料喂羊
棉花秸稈微貯飼料以其良好的飼喂效果和價格優勢,受到更多企業和養殖戶的青睞。近三年,該團隊累計推廣棉花秸稈微貯飼料25萬噸,為廣大農牧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5000萬元。該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了棉稈的綜合利用率,還為擴大新疆舍飼牛、羊規模,實現種養循環產業化開拓了新路徑。
石河子市畜牧獸醫工作站副站長房文斌說,這項技術突破了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化利用的技術瓶頸,是迄今國內棉花秸稈飼料化利用唯一實現量產的技術,為新疆畜牧業發展面臨的飼草料缺乏、價格高的難題,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獲益的不止是養殖戶。瑪納斯縣棉農薛國雷說:「棉稈採收利用,相比秸稈還田,既省了打稈費,又提高了30%的殘膜回收效率,綜合算下來一畝地可節省開支近40元。」
孫新文在實驗室做研發
「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為新疆棉花全產業鏈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石河子大學飼草料綜合利用團隊負責人孫新文表示,團隊將持續優化工藝技術,加大成果轉化應用力度,預計2028年棉花秸稈採收利用面積達到500萬畝,生產棉花秸稈微貯飼料250萬噸,可解決500萬隻羊或70萬頭牛全年的粗飼料供應。(記者 葉紅 胥榮芳)
來源:第八師石河子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