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巨資入股小鵬!開始向中國企業偷師了嗎?

2023-07-27     正解局

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吧!

ZHENGJIEKEJI

正解科技出品

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過去是我們找明星外企入股,用資本換技術。

現在調過頭了,外企開始用資本換我們的技術。

而這個外企還是德國的NO.1——大眾。

01

7月26日晚間,大眾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

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這兩款專屬於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於MEB平台的產品組合,並計劃於2026年走向市場。

簡單來說,就是大眾準備採用小鵬的技術,來為自己造車。

當然,作為好處和安心丸,大眾會給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大眾小鵬董事會的一個觀察員席位。

消息一出,7月27日,小鵬股價大漲34%,冠絕港股,走勢相當好看。

大眾看中了小鵬的什麼呢?

考慮到大眾強調了中國專屬,所以大機率會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的轎跑或者家庭SUV這兩種定位。

而小鵬的王牌產品,也就是P7車型還有最近如日中天的小鵬G6——對標Model y,價格便宜4萬。

而在另一邊,大眾旗下的高端品牌奧迪,也宣布和上汽合作。

看重的是上汽自主研發孵化的電車品牌——智己。

這款車去年推出以來,深受各大車評人的好評,其舒適性和性價比,讓車主直呼:真香。

奧迪這邊也是準備和上汽合作,打造類似智己的全新車型。

由此看來,電車時代,外國企業已經認識到了中國的進步能量。

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吧!

02

很多老車迷可能對大眾自降身態和國產品牌合作感到意外,畢竟別人領先我們100年了。

但現實來看,這也是情理之中。

畢竟,大眾等老牌車企在這次汽車能源革新的路途走,走太慢了。

其是汽車智能化和和內飾軟體這兩部分,國產品牌已經領先國外傳統豪強太多。

大眾要想快速搶回市場,或者優化布局,都需要低下頭和中企學技術,學理念。

電動化的關鍵技術是三電。

小鵬有什麼?

800V高壓充電且量產,其速度冠絕歐洲市場。

小鵬的高級別輔助駕駛XNGP,也是媲美特斯拉的存在,在國產品牌里是最強的。

這些都是大眾夢寐以求的。

還有就是大眾可以學習小鵬的智能座艙和內飾體驗,這一點,國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

還有小鵬G9的四驅底盤,也很讓德國人震驚。

G9底盤經過很多車評人的評測,認為比肩保時捷卡宴,質感特別好。

例如它的雙腔空懸,之後近百萬的豪車上才有,而G9才40萬左右。

再說小鵬G6的扶搖架構。

引入前、後一體式壓鑄的鋁車身,可以讓零件總數大大減少,並提升了整體的抗扭轉剛度,達到了誇張的42000Nm/deg。

再有就是CI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這也是行業內的前沿布置方案。

可以兼容多種組合懸架系統,比如麥弗遜、雙叉臂,同時提升安全度。

這些黑科技,都是大眾目前所沒有的。

03

前段時間,豐田宣布和比亞迪合作,但這種合作僅僅是資源交換。

而大眾是直接入股,共同造車,深度捆綁。

很多人驚訝的點在於,過去我們一直是拿「市場換技術」,沒想到三十年後,自己已經「技術輸出」,成了大眾的師傅。

而且對於國內造車新勢力來說,大眾給到7億美元也是至關重要。

因為目前小鵬依然是失血狀態,和蔚來一樣,很需要錢。

所以,大眾的7億美元對小鵬而言,是沙漠裡的一罐可樂。

而且大眾開了頭後,或許還有其他國外車企會跟進,這也是中國新能源研發能力的一次證明。

證明了造車新勢力不是騙局,而是大玩家,是挑戰者。

這一點對於今年市場行情慘澹的國產品牌來說,非常重要。

從市場端來看,中國汽車要彎道超車,光拿下本土市場不夠。

因為本土市場趨於飽和了。

只有先像豐田、大眾這樣,通行世界才行。

但出海難度非常大,因為知名度太低,而國外市場門檻又太高。

這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大眾等知名車企的力量,未來深度合作,把雙方合作的產品拿到德國等市場去賣,這就是最好的背書。

一旦這樣的合作成了氣候,未來「中國品牌」才能輸出到海外,成為汽車界的第一梯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23f88bf11a25b0329cb1bf954c67ad.html